1 我上个月去上海开教育交流会。会后跟一个教育学教授吃饭,他带着几个学生一起来。 一顿饭下来,哪个孩子见过世面,哪个孩子没见过世面,一目了然。 好几个孩子,就坐就紧张半天,怕坐错顺序。吃饭就知道闷头扒饭,旋转餐桌都不敢转。不会主动找话题,回话也特别战战兢兢。 拜托,我也又不是什么大领导,就是他们老师的朋友。瞧把他们紧张的。 但其中一个孩子,坐座位主动坐在上菜的位子,每次上菜都帮忙,很自然帮大家盛好汤、倒好茶。 饭间随口聊去过的地方、最近读过的书、哪个地方的菜有意思,他总能接住梗,而且很自然而然就延展话题,让人如沐春风。 这几个孩子,都是刚刚考上来的大一新生。他们顶着一样的985名校光环,但在高考线背后,他们又有太多的差距。 这差距,是他们过去18年见过的世面。 2 孩子见过最好的世面,是父母的格局 很多人都会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真正的教育,拼的都是财力啊!” 今年的状元们,个个不仅学习成绩好,家庭条件也不差。 安徽文科状元郑辰筱,12岁就一个人去美国旅行,小小年纪就跑遍了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 而实际上,郑辰筱的父母也不是什么大富豪。爸爸是基层公务员,妈妈卖服装。 真正可贵的,是郑爸郑妈努力让女儿见世面。 高二时,郑辰筱说想出去,一般父母会说:“都快高三了,还出去野,在家好好学习。” 但郑妈觉得可以,最后想办法和郑爸请假陪她去:“我们绝不过多干涉和控制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足个人的成长空间。” 四川文科状元卓汐聪,是德国拜仁队的铁杆球迷。 高考前正好是世界杯如火如荼之时,他要看球赛,他爸妈也没拦着。他要主持校园艺术节,自导自演《赵氏孤儿》舞台剧,他爸妈也支持。 “只要他喜欢,我们都支持。”卓汐聪的爸妈的教育理念一直如此。见世面有时候无需远方,就在孩子身边,就在书本之外的天地。 北京理科状元施沁汝,她从小就像一个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对什么都好奇,而她爸妈每次都是耐心回答,就算不知道,也不会粗暴地打断,或者胡乱搪塞,而是陪她一起查资料。 孩子见过最好的世面,该是父母的见识和格局。 就像有人说的:“你心态开放,孩子才会敢于尝试、多才多艺;你志存高远,孩子自然不甘平庸、积极进取;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才会看得更多、走得更远,去哪都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 3 见世面,钱不是最重要的 多让孩子见世面,应该是大多数父母的共识。但有些父母会说:“有钱才能见世面。钱都没有,让孩子吃饱读书就不错了,还见什么世面?” 见世面这件事,钱真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想到见世面,首先就想到旅游。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但我见过不少父母,在旅游这件事可舍得下血本。 一个暑假就砸几万块带孩子去国外度假。国外去到了也只是去一点网红地点。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坐游艇,吃豪华大餐,奢侈品店买买买。 孩子眼见的只是奢华,学到的只是虚荣。 风土人情呢?人文历史呢?父母懒得做功课,小孩更不会有兴趣了解。几万块砸在旅游上,父母累,小孩累,但收获呢?不过是换个陌生国家吃喝拉撒。 这件事情上,我一位读者朋友做得很好。他们夫妻二人带小孩旅行,每次都看重质量。不是旅行的档次,而是亲子陪伴的质量。 小孩从小长在北京,对南方没什么概念。他们暑假就带小孩去湖北老家。 老家有什么好玩的? 他们带着小孩下地干活,让他们看看长在地里的水稻、红薯、花生,长在地里的棉花,长在林间的旋覆花…… 陪他放风筝、捉蝴蝶,给他做真正的粗粮饭、农家菜,跟他讲自己小时候的玩耍趣事,跟他讲爷爷奶奶那一代的故事。 对于城里长大的小孩,乡间就是他们稀罕的。慢下来生活,乡间生活的野趣比浮光掠影的旅行更有意思。 那个暑假,小孩不像以前暑假作文不知道怎么下手,洋洋洒洒写了1000字(才小学五年级,老师的要求也就400字),讲了许多在乡间生活的感悟,真的经历过,他写起来生动有趣。 见世面,不在于去多贵的地方,最贵的是在于你带孩子怎么游,带给他什么样新鲜的感受。 见世面,不在于去多贵的地方,而要带孩子去见还没接触过的东西,拓宽自己的认识边界。 4 多陪孩子读书 除了旅游,读书也是开拓视野、见世面的绝佳方式。 这一点上,我就是受益者。熟悉我的老粉们都知道,我之前写过,我从3到12岁,都和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 小时候,姥爷有一大书柜古书,都是繁体竖版的。四大名著,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文言小说……那时候,没有什么绘本,都是一个个日日夜夜,昏黄的灯光下,姥爷指着古书给我念的。 念着念着,就能自己读了。太难的读不懂,就去读简单的文言小说和故事,世说新语、增广贤文、西厢记、聊斋、萤窗异草、梦溪笔谈、老残游记之类。九岁时,我就能通读红楼梦了。 在姥姥姥爷的不断鼓励和影响下,上高中时我就把老师推荐的上百本书单大部分都读了,刘震云,老舍,刘心武,严歌苓,贾平凹,孙犁,三毛,林语堂,杨绛,路遥,谌容,林达,汪曾祺,霍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中国现当代文学。 那时我英文不太好,于是非典时期,每天早上跟着书和CD学一集《走遍美国》,句句跟读;每天晚上看两集《老友记》的CD,轻轻松松就把英文提高了。 时光荏苒,姥姥姥爷现在已不在世了,但小时候他们带领我读过的书、长过的见识,早已渗入到我身体骨髓,成就了现在的我。我至今在心底里感激他们一直都那么有远见,提前给我打开阅读的天窗,让我在书中畅游。 作为一个受益者,现在再累我也坚持陪米粒读书。我坚信,父母的脑洞和阅读量,孩子看过的书,都是让孩子见世面的绝佳方式。 5 多带孩子认识有趣的朋友 我的闺蜜晓芹,她和先生去参加什么聚会都喜欢带上女儿。 早先几年,我们朋友圈都还没生小孩,就她家女儿一个小孩。我打趣过她:“不称职父母,不带女儿去游乐园,你看我们聚会,她多无聊。” 没想到小家伙笑着跟我说:“我不无聊。”还拉着我手,跟我聊了起来。 后来,晓芹私下跟我说:“我以前,也跟你想得一样。只带女儿去小孩去的地方,后来发现,她只会跟我们俩、还有小朋友玩,一有其他大人在场,她就羞涩得不行,叫人都不会。” 我说:“真的假的?她现在很活泼呀,谁过来她都很热情的。” 晓芹说:“多带她出来还是有改善的,不怕生了。要放以前,每天除了幼儿园,就是家里。除了老师、小朋友就是我和她爸。她问我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编辑、什么是模特儿,我说某某叔叔就是,某某阿姨就是,她瞪大眼睛说,你说的我都不认识。什么东西都是电视看的,手机刷的,绘本上有的,她觉得没意思。这下好了,带她出来认识你们,她那些十万个为什么,可以好好问问你们了。” 能不能回答小朋友的问题,倒在其次,但看她越发落落大方,阿姨我都要露出老母亲的笑容。 龙应台曾说过:“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一样的,强调一百遍为人处世的情商,不如让他多感受父母是怎么待人接物、跟朋友相处的。 6 活成孩子的榜样,父母就是最亲切的世面 前几天,刷到一段视频,主角竟然是刘国梁7岁的女儿赢赢。 她在7月21日的世界之星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中获得8岁组的世界冠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视频里,赢赢用英文发表了获奖感言:“我要感谢我的爸爸,他一直都是我的榜样,他在1996年就获得了世界冠军,我有个梦想,总有一天我要超越他。今天我想告诉他,我才7岁就得了世界冠军!我做到了!” 赢赢3岁开始打球,6岁开始参加全国比赛,不仅球打得好,而且生活上比同龄孩子更加独立。 你也许要说,出生起点就比别人高,有一个世界冠军老爸帮着铺路,想不成功更难。但平心而论,刘国梁再厉害,能替赢赢上场比赛吗? 刘国梁给赢赢最宝贵的,是活成冠军。 赢赢从小就崇拜爸爸像崇拜英雄,同时又坚信自己可以像爸爸一样成为英雄:“为什么大家都说我是刘国梁的女儿呢?我想有一天,让他们说,你是赢赢的爸爸!” 刘国梁曾在微博中跟赢赢约定:“我在里约奥运,你在美国集训,在追寻大满贯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父母为理想奋不顾身,孩子心中自然而然就有了传承的力量。所谓言传身教,就是如此。活成孩子的榜样,这样的父母就是孩子见过最亲切、最持久的世面。 7 一个见过世面的人,长什么样? 知乎有个高赞答案:“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见过世面的他们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为人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只能陪他一阵子。但求在他还小时,竭尽全力带他去见天地广阔,看丰富书籍,交有趣朋友,让他在丰富的经历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找到他自己。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3 18:14 , Processed in 0.13974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