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演到结尾Sir才说,少见么? 一部剧,看到爷爷奶奶父母几代人,以及从小长大的自己,容易么? 一部剧,用多于13个的主角,描摹了曾经的13亿人。办得到吗? 每一个角色的经历,恰恰也都成为故事长河一块块时代的标记。可能么? Sir不知道其它影评怎么说,因为所有描述的词语,都不如你心里冒出来的。 要Sir说,这是14亿国人的本命之剧。 几十年前,中国人都听过一句新鲜生动的话: 摸着石头过河。 曾经琢磨它是忐忑和好奇,因为河在前面;如今念着它是沧桑和欣喜,因为河在后面。 这部47集收尾的剧,就像在河的彼岸,看着河道里一块块曾被人反复摩挲光滑无比的石头。 科学告诉我们,人不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但看这剧,你能。 《大江大河》 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不是简单的讲。 而是必须会提到40年来,你耳熟能详、声泪俱下的每个关键词,一个个命运之词。 下面Sir说的每个角色,每个时间节点,Sir都会标出,因为它们也一定曾是你和你家人命运的一些重要节点。 在这部剧读懂的,是上升的中国—— 第一部《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年到1988年十年间的故事。 从下面这张图片开始,这个时代的人们,心里装满了无数困惑,但已经越来越相信一句话: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59年生人的宋运辉,主角之一。 恢复高考时,他19岁。像Sir一样后来走上高考路的年轻人,不见得明白这个年龄的含义。 可老三届的人明白,这是个幸运年龄。因为在他之前,不知道多少“高龄生”没机会出头,大家的命运都赌在这一年(1977年冬和1978年夏,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1160万人)。 如此幸运,不是编剧故意开挂。而是小辉的姐姐宋运萍,出让了自己的运气。 她也考过了分数线(竞争对手是国家累积了十二年的考生,可想而知过分数线不易),但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地方上只让她家出一个大学生。 命运在这里,开始了第一次分叉。 养猪的孩子小辉去了大学,姐姐继续着农村的待业生活。 很快姐姐开始养兔。因为兔毛是她能打听到的小生意,能卖钱。一次偶然,她遇到了复员回家的雷东宝,两人由误会生情。 雷东宝可以说是本剧的魂。 他不是士官,所以在国家军队精简整编的时代,退伍回了家,老支书欣赏他,给他个副手干。他看中这孩子心正,更明白这孩子脾气和姓一样,雷厉风行,啥事都拼命干。 但老支书心里也有担心。 他知道穷农民的日子怎么过,却不知道富裕的河该怎么趟。 乡里人急啊。小雷家这个大队,真是穷怕了,穷名传遍了十里八乡,一堆光棍娶不着媳妇。 雷东宝奋斗的动念,就从娶上一门媳妇开始。 村里有个老造反派老猢狲,还留恋着过去的“光荣”。他觉得阶级斗争不能停,阻挠宋氏姐弟上大学,又想把雷东宝搞下台,处处下绊子。 小辉已经逃脱了山洼洼,他的目标是进入当年最火的铁饭碗,国企。 但雷东宝没得选,必须俯首躬行,从最底层的行当摸起,一块一块石头地摸。 他学先进,搞报上提倡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老支书怕他挨整,结果他搞出了砖窑,让大家脱了贫; 接着,他搞预制板生产、搞装修队……每一步都踏在当年人们跃跃欲试、却也忌讳万分的地方。 经历过运动的人,胆都小。 那个年代,也许只有反复告诉自己一心为集体,才敢放开手做事。好在,他也遇到了知人善任的徐书记,和有点冒进做政绩的陈县长。 如果说雷东宝是集体改革的泼胆汉,那小杨巡就是个人奋斗的“亡命徒”。 走街串巷卖馒头的小杨,比小辉和雷东宝更不如。 小辉有学历,雷东宝有大队。小杨呢,家里几个孩子他最大,没书念,没正经工作,只能卖馒头。 严惩投机倒把的风一吹,小杨就被抓了。你要问,卖馒头才赚几个钱?可那时,没编制,做啥都是歪行当。 小杨也没得选,不想饿死,想让弟妹有个前途,就只能广阔天地,自己挣命。 闯东北回来,他带回个漂亮姑娘,成了个体户。说不好听,叫倒爷。 当故事讲到这,你应该明白前面Sir说的——用多于13个的主角,描摹了曾经的13亿人。 这里面有苦读求出身的千万学生;有化剑为锄的百万军人;有面临技术更新淘汰的千万工人。 有政府先行者,钻研新政,突破顽固保守的改革阻力; 有国企干部,要摆脱与时代脱节、与国际脱轨的技术现实; 有乡镇带头人,要带领农民脱贫,靠踏实苦干摆脱大锅饭; 还有数不清的个体户,没铁饭碗没保障,被逼着挣命挣钱,更想挣出一份活着的尊严…… 不止,剧中还出现了早一批海外求学求知的60后。 拍这部剧,很多人被杨烁(雷东宝)圈了粉。 他魄力十足,心有猛虎。 前二十集有事业有爱情,笑得迷死人。 后二十集死了老婆还专心创业,又忧郁得迷死人。 还有王凯、童谣、赵达、董子健、杨立新。 赵达扮演的时髦工友寻建祥,弹幕里都亲切的喊他“寻子哥” 甚至梁思申的小姑娘扮演者赵蕴卓,每一个都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 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瘦。 瘦出了那一代人的风骨,举手投足都酷酷的。 很多人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各种人性光辉。 可说到“人性光辉”,大把剧有啊,为什么看到别的就说假,看到它就不自觉想给五星? 不仅因为“细节感人”。 一份手填的调动表格里,字体峻拔,信息毫无敷衍,甚至体现了主角小辉的人物性格。 上图是老支书打了个趔趄,为啥。 他贪污被发现,强作镇定离开,却连自行车都蹬不上。一个小动作,暴露了心虚与愧疚,观众看得不忍。 上图,是丧妻的雷东宝曾在手上刻下“我一辈子不再娶”的誓言。 可当他出示给爱慕他的红红看,劝对方打消念头时,却发现伤疤已经不知什么时候长好了……字没了。 用小辉的话说,是个人,就有七情六欲,别把自己活成神。 从神坛走下来的人,才能散发光辉。 所以这剧里—— 好人,靠的不是光环,而是“坚持本心”让他自然发光。 反派,不靠脸谱,而是私心让他渺小。 如果你也看了剧,你一定为那些真正“人性光辉”的选择落泪了: 萍萍为了弟弟,选择放弃上大学; 雷东宝为了老支书(贪污)的晚节,选择一人承担全村的误解辱骂; 小辉为了打架犯事的大寻上下奔波,反复说着“他是个好人”;选择了面对真理和技术梦想,不向厂领导妥协; 小杨巡面对电器市场被砸,坚持不卖假货,终于立起了生意招牌; 水书记为了企业未来,选择站好最后一班岗…… 最真实的是,他们并不是“神一般坚定”。 在压力、污名、债务以及种种改革阻力的风险面前,他们也犹豫过,也考量过,反复掂量着私心和原则的取舍,最终选择的东西,叫问心无愧。 这剧里,没人会写“容易”二字。 它想说的是,把心摆正了,路不通,也通了。 剧里金句很多。 比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因人设事,因人废事”,还有励志味十足的“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有人从中体会了仕途沉浮,有人获得了鸡血励志。 可你一定猜不到Sir最服哪句。 就是剧开头画外音的四个字,实事求是。 这句话意思多了—— 比如,别光说,要做,因为梦想是做出来的; 又比如,别迷信上意刻舟求剑,要活学活用大胆求证; 甚至是,别怕压力,别畏惧强权,要相信真理…… 大时代下,普通人看不清未来。但把握一个准则,虽亿万人都不会走歪。 这四个字开启了讲述故事的总基调,于是故事,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画外音接下来的第二句,摸着石头过河。 两句话,成功击中了十几亿人的集体记忆之门。有多少条剧外的大江大河,一定复苏在了千万观众心里。 Sir把剧推荐给妈妈看。 她已经退休,“金秋时节”最适合看它,因为剧里有她的回忆。 来,给你们看一棵树。 这棵树长在剧拍摄地之一,安徽泾县蔡村。 无比巧合,在第一集Sir就觉得眼熟——因为这也是Sir几年前,陪着母亲重访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地点。小辉家所在的徽派老房子,他罚站的人民公社拍摄地(现在叫黄田景区),Sir当时都去过。 趟过一条湍急的河,就到了蔡村村口。 再曲里拐弯走一小段路,就看到这棵树。 这棵村口的高大老树,树干漆黑,不知什么年代被雷劈了一道,露出了干黄的树肉。 下面的枯树干,撑起了上面绿色的树冠。 在它周围,青山绿水无情地茂盛着流淌着,而这颗大树,衰老的同时又年轻着。 这是一部献礼剧,献得好,因为它献给了每个普通人。 40年弹指一挥间,几代人又看向了新未来。 在许多对未来的畅想中,弹幕里不断看到有观众刷起耳熟的一句: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一句科学发展与环保民生并重的口号,在弹幕中传播出了沧海桑田的味道。 时代换了主角。一回头,往事的照片黄了。 青山依旧在的背后,又是几度夕阳红。 献给一代父亲母亲。 献给四十年里,每一位趟过大江大河的人。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6 21:13 , Processed in 0.136080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