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都被一篇名为《目睹了美国家长推娃的盛况后,我内心现在慌的一批》的文章刷屏了。
作者是生活在美国的妈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何给孩子补课、抢购藤校学区房,以及把孩子送进种种“天才班”的故事……
不少朋友看完都表示,看来望子成龙的教育理念真是根植于所有华人父母的心底,哪怕是出了国也得出人头地。
在中国可以拼了命要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出了国则是拼命把孩子送进哈佛耶鲁。 其实发现君也是感同身受。 远在国内的朋友每每看到新西兰的父母在朋友圈晒娃,总是忍不住会感叹:“真羡慕你们呀,移民到国外再也不用为娃的教育焦虑了!” 然而,只有远在海外的华裔父母们才知道,为了孩子的教育焦不焦虑,真心和在哪儿生活没关系! 01 出国后真能把孩子放养? 2017年,汇丰银行发布了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 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花费上,中国香港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三倍的13.2万美元高居榜首。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分别以7万、5.6万、4.3万美金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 在私人辅导方面,中国有93%的父母给孩子请私人辅导,排在世界首位。 除了教育经费外,有82%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成功,准备做出个人牺牲。 31%的家长放弃个人爱好,失去自己的时间。25%大量减少甚至完全丧失个人娱乐。有33%的中国家长减少甚至停止休闲活动与假期。 大量教育的投入带来的却是始终不安的焦虑感。 这种焦虑感的来源,一方面是因为出人头地、金榜题名一直深深根植于国人的思维模式中。 此外中国的人口基数加上教育资源决定了竞争的激烈性,还有就是国人习惯性地比较,看到同龄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更为出类拔萃,难免不眼红,自然也会逼着孩子随大流…… 这种焦虑,移民海外后就能减轻吗? 许多移民海外的华人父母都说,大一开始都是奔着让孩子开心快乐成长出的国。 但是一出来后难免也会向现实屈服。 国外的公立学校免费,可是好的师资力量和资源依然集合在价格不菲的私立学校里,而要读好的学校,自然要考虑买学区房。 当看到身边的新西兰家长也把孩子送进各种课外辅导班、培训机构,你真的能放下心把孩子彻底放养? 发现君一位上海的80后妈妈为了躲避国内的小升初焦虑和竞争压力,在4年前移民到了新西兰,这位妈妈说,在刚到新西兰的头两年,一家人确实享受着让孩子彻底放飞自我状态。 可在某次交流时,一位新西兰本地的妈妈问她:“你们准备让孩子读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时”,这位新移民妈妈才深深意识到,看似岁月静好的新西兰,暗地里同样存在着教育资源的竞争。 02 私校里的华人孩子超三分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新西兰也有着学区房。 譬如奥克兰中区著名的“双校网”以及北岸有名的“西湖校区”。在新西兰,教育部会通过一个区域周边居住家庭收入情况,对学校进行评分。 只要打开新西兰任何一家平台查找房屋信息,都能看到住房周边的学校评分情况,而这也成为许多华人家庭租房或是买房的重要依据。 虽然新西兰教育部不止一次强调,学校评分并不代表学校真正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可许多华人依然以此作为置业的重要依据。 “孩子所处的圈层将决定他们未来的阶层”,许多华人父母坚信,把孩子从小就送进“上流社会”,孩子自然更容易在未来的就业市场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人脉。 为了孩子的教育,许多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妈妈们自发通过微信群聚集在一起。除了普通育儿问题的讨论,许多妈妈们也会专门聚在一起分享学区房的房源信息。 华人妈妈Mia坦言自己就是典型的焦虑型妈妈,因为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她和先生最近都在讨论要买奥克兰的学区房。 “奥克兰中区的房价都在100万刀以上了,你说要不把买房子的钱让孩子上私立学校吧?但是买套房子好歹也算有个实体投资”。Mia说身边有许多和她一样焦虑的妈妈,大多都是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但是大家都想拼股劲把孩子往最好的学校送。 Mia坦言,如果买了学区房,老公可能要打两份工,而自己也要有一份全职工作才能勉强还上每月房贷,而他们也不敢要二胎,奥克兰居高不下的生活标准,只能让他们孤注一掷把所有资源投到一个孩子身上。 Sophia同样也是在群里十分活跃的华人妈妈。 Sophia的女儿现在在北岸著名的公立学校念高中,Sophia说在女儿班上几乎三分之一都是华人,而一些著名的私立学校,更会出现一半都是华人小孩的情形。 “你可以说华人很重视教育,但是互相比较也是避免不了的”Sophia说。 因为移民新西兰时间早,Sophia在奥克兰房价开始飞涨前就在学区买了一套二居室,现在她打算投资第二套学区房。 03 孩子在哪里都要面对竞争 “你们的娃放学后,都玩些什么呀?” 每每听到这样的问题,许多身在新西兰的妈妈们都只有苦笑了。 因为在新西兰,大大小小的培训班也是遍地开花、应有尽有。新西兰大部分学校都是下午3点半放学,而这段时间,许多华人家庭的孩子也会选择在各种课口补习班和兴趣班里度过。 在新西兰,中小学阶段没有专门的课本,甚至期末也没有统一的书面考试,这让许多华人家庭都无法接受。 “在新西兰出生并接受教育的小孩,以后肯定别想还能回中国发展了,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这似乎已经成为被绝大多数华人家庭认可的事实。 相比起国内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竞争,许多在新西兰生活了多年的父母都表示,虽然华人父母之间也会有比较,学校也存在竞争,但是相比起国内真的已经不算什么。 在新西兰,妈妈们大多会聊起回国后的不适。朋友的小孩上幼儿园就可以背诵唐诗了,小学生的英语一样说得顶呱呱,一线城市不乏可以说多国语言,每周参加多种培训班的“牛娃”…… 许多移民新西兰的妈妈们说,每次回到国内都会深深感受到极度的焦虑,相比之下新西兰确是给了自己和孩子喘息的机会,可看到国内同龄孩子在掌握的知识程度,自己内心也会隐隐担忧。 移民新西兰真的是给孩子最好的选择吗? 相比起国内的单纯学业压力,如何让孩子学好中文以及处理身份焦虑,融入主流社会也成为许多移民家庭不得不面对的,而这些也同样会引起不同的家庭焦虑。 当然,也有不少华裔家庭的父母表示,虽然移民新西兰了,但竞争并不小。 相比起要把孩子送到清华北大,新西兰的不少华裔家庭都在孩子小学阶段就开始规划如何把孩子送到英美名校。 在奥克兰一些十分火热的教育机构微信群里,家长们每天热火朝天讨论的话题依然是:如何在孩子小学阶段就规划孩子的名校之路,读哪些学校更容易被名校录取,以及如何根据名校的入学要求及早规划课外兴趣班以及社会活动等等。 “竞争在哪里都有,作为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一位混迹新西兰家长微信群的资深网友说。 04 孩子未来究竟该由谁来决定? 美国推娃的事情很容易让人自然联想到“虎妈”蔡美儿,不久之前也再次出现在媒体面前,她精心培养之下的两个女儿,到底有没有成为社会的精英份子。 事实摆在面前,但虎妈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就可以。 而在美国推娃事件背后,也有许多人站出来喊话:“别再让父母的焦虑谋杀孩子的天性,如果焦虑有用,孩子早成精英了!” 有意思的是,哪怕是在新西兰,许多本地家庭虽然也会以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读书为目标,但却不是以一种焦虑感呈现出来。 新西兰对于教育的重视,在2017年由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全球首个“未来教育指数”评估报告中就可以看出来,在这份报告中,奥克兰得分最高,被认为是助力学生未来发展最有效的教学体系。 从新西兰的早期教育开始,对于孩子个体和天性的尊重就已经被写进教学大纲里。 这或许也可以理解为,虽然无论中国还是新西兰,都存在于出高价购买优质教育资源的现象,可在不同国情和教育体系下,新西兰并没有把孩子上名校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唯一选择,而孩子在整个教育体系下,也拥有更多可能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方向。 一位家住奥克兰西区的华人妈妈就表示,她会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未来和选择,至于最终买不买学区房还是会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来定。 毕竟,哪怕孩子未来上不了名校,而是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在新西兰也能养活自己,更重要的是不会被社会歧视,而是可以有尊严的养活自己。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4:29 , Processed in 0.17882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