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珠峰排队冲顶致登山客遇难的消息在网上蔓延。5 月 27 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到刚刚成功登顶的登山队员次仁扎西和曾于 2017 年登顶过珠峰的江苏牛人张建国。 次仁扎西回忆了 5 月 23 日珠峰 " 大堵车 " 的情况," 在海拔 8000 米以上的三个台阶遇到拥堵,累计等待时间超过三小时。" 在张建国看来," 大堵车 " 并非唯一致死原因," 人数过多、周期过短、太多缺乏经验的登山者和不适宜的攀登协助,是造成今年遇难人数多的原因。" 次仁扎西回忆拥堵惊恐时刻 珠峰 " 大堵车 " 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在登山过程中需要排队通过的情况。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到刚刚于 5 月 23 日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次仁扎西,据他介绍,珠峰在 5 月 23 日当天从北坡冲顶的人大约有 300 名,他说:" 我们在冲顶过程中确实遇到了拥堵,在海拔约 8500 米的第一台阶,8600 米的第二台阶和 8700 米的第三台阶,都分别遇到了拥堵,每个阶段大约等待了一个小时,累计等待时间超过三小时。" 海拔 8000 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地的 30%,被称为死亡地带,据次仁扎西回忆,在海拔 8000 米以上拥堵三小时,对于氧气和体力都是考验," 当时很担心,但一生可能只有这一次,心里想的仅仅只是一直往上爬。" 次仁扎西在登顶过程中还看到了遇难者尸体," 看了一眼,没有多想,就赶紧往上爬了。" 谈到今年出现 " 大堵车 " 的原因,次仁扎西告诉记者," 因为今年珠峰天气不好,窗口期比较短,只有 5 月 23 日和 24 日两天的登山窗口期,往年都会有一周左右,所有的团队只集中在这两天冲顶,在冲顶的三个台阶上,上下只有一条路,就出现了排队的情况。" 现代快报记者还采访了曾于 2017 年登顶过珠峰的江苏牛人张建国,虽然他是两年前登顶珠峰,但一直通过每年的登山队了解登顶珠峰的消息,他说:" 近几年,随着登山运动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有资质攀登珠峰,再加上登山向导等体系的成熟,让冲顶珠峰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造成拥堵的原因。" 据他了解,往年也出现过 8000 米以上拥堵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在 8700 米的第三台阶,拥堵时间大约在半小时,像今年这样三个台阶拥堵超过三小时的情况,确实不常见。 攀登珠峰需要哪些资质? 需 7000 米以上登山经验 据新华体育报道,今年从南北坡攀登珠峰的人数将达 1000 人,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攀登珠峰需要什么资质,哪些人可以攀登珠峰?对此,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到中国登山协会登山部负责人,对方表示,攀登珠峰,需要通过《国内登山管理办法》的各种条理,据他介绍:" 攀登 7000 米以上的山峰,需要团队或组织提前进行申请,对登山者和向导的比例,登山者的登山经验等,都有具体要求。" 记者在中国登山协会官网查到了《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该《办法》公示于 2013 年,适用于西藏自治区 5000 米以上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 3500 米以上独立山峰的登山活动。根据《办法》要求,攀登 7000 米以上山峰,登山活动发起单位应当在活动实施前三个月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特批。 张建国告诉记者,攀登珠峰,从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需要有攀登过 7000 米以上山峰的经验,而从北坡攀登,则需要有攀登过 8000 米以上山峰的经验,这对于攀登珠峰的人来说是硬性条件。张建国还说,对于向导和攀登者的比例也有要求,一般是 1:2," 所以,今年从北坡攀登的 300 人里,大约有 100 人是登山队员,另外 200 人是向导或协助。" 遇险遇难有何挽救措施? 8000 米以上无救援能力 据《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仅在 5 月 23 日当天,就有 3 人丧生,分别是 1 名美国籍和 2 名印度籍登山客。而据《喜马拉雅时报》,截至 5 月 24 日,本次登山季至少已有 9 人在登顶珠峰前后死亡,去年这一数字为 6 人。据张建国介绍,导致今年遇难人数多的原因有四个:" 人数过多、周期过短、太多缺乏经验的登山者和不适宜的攀登协助。" 在攀登过程中,如果遇险甚至遇难,有何挽救措施?张建国说:"8000 米以上遇险,几乎没有任何挽救措施,只能依靠向导协助,但很难把人救回。8000 米以上,就连遇难者尸体都没办法处理,因为花费代价太高。" 他还说:" 至于 8000 米以下,也要看条件,一般直升飞机只能飞到 6500 米左右,这个高度才有救援能力。" 次仁扎西告诉记者,8000 米以上成功救援的奇迹,他听说过一次,"2013 年,曾有登山者在海拔 8000 米以上身体出现不适,在向导的协助下成功撤离。" 而 8000 米以上的更多遇险遇难者,只能永远留在那座白雪皑皑的山峰上。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5 10:43 , Processed in 0.13382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