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第一大房企、房地产百强企业的国购集团,前几日有消息传出,公司负债累累、多地项目停摆,一时引起网友热议。其实从去年开始,国购就接连被传出次负债违约的消息,而且国购在安徽的其它项目停工烂尾的现象,可以说是接二连三。 截至去年6月份,国购投资实现总营收33.29亿,同比减少26.04%;净利润仅1.72亿,同比减少41.75%;资产总计471.12亿元,同比增长9.94%。但在公司负债方面,国购投资负债合计达到354.79亿。 据国购集团官网介绍,公司成立于1993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健康医疗、智能制造、产业地产等多领域,旗下拥有40多家子公司的综合性、国际化企业集团。2018年,国购集团位列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69强、国内民营企业243强。 在2013年,国购大举借债100多亿,收购当地知名房地产企业蓝鼎置地。“那时候甚至打算购买私人飞机了,还好没买。”国购董事长袁启宏笑称,2013年大举借债扩张之后,国购集团成为了安徽龙头房地产企业,在合肥被称作“小万达”。 有数据统计,国购集团作为安徽地产巨头,2016年已建成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一千万平方,布局全国建成13座商贸连锁国购广场,商业地产资产估值在3千亿。所以,有人把国购集团称为安徽第一大房企,把袁启宏称为安徽“地王”。 但好景不长,在房地产业务面临瓶颈时,国购集团的发展也不如从前了,在公司急于转型的时候,国购投资15.80亿,涉足化肥生产行业,时隔一年后,国购又耗资5亿买入东凌国际,并于同年出资3.5亿参与安凯客车的定增计划。 大量的投资,让国购集团踹不过气,加上房地产主业的不景气,以及接连的投资失利,让国购集团的“日子”不再好过。 相关报道:再入舆论“风暴眼”,解构安徽国购集团的“资本败局” 近日,一则“安徽国购集团老板袁启宏下落不明、疑似跑路”的消息将安徽国购集团再次推向舆论“暴风中心”,虽然此后国购集团向媒体进行了澄清,但这并未打消市场对国购集团目前债务危机的疑虑。 国购集团,头顶“安徽第一大房企”、“房地产百强企业”、“民企500强企业”等“光环”,如今已经因为债务危机跌落神坛。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除了房地产业务拖累业绩外,纵观国购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激进”布局,同样可以找到国购集团出现危机的“蛛丝马迹”。 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资料显示,国购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购集团”)成立于1993年,拥有40多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18年,集团位列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69强、中国民营企业243强,袁启宏持有99.6%股份,为实控人。 据媒体报道,2018年9月,国购集团旗下规模为1.69亿的券商资管计划发生逾期,两个月后危机开始蔓延到债券市场。 2018年11月19日,国购集团公告因重大事项,发行的相关债券自20日起停牌。 当时国购共有10只债券,合计债券余额高达47.9亿元,分别为发行规模5亿元的“16国购债”、5亿元“16国购01”、6.6亿元“16国购02”、8.4亿元“16国购03”、8亿元“17国购01”、3亿元“17国购03”、5亿元“18国购01”、4.78亿元“18国购02”、1.12亿元“18国购03”和1亿元“18国购04”。 2019年11月19日和20日,联合评级连续两日对国购集团长期信用评级和存续期内公司债券信用等级从AA下调至A,随后又下调至BBB级,随后又在今年1月下调为B级,并将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联合评级认为,国购集团房地产项目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以合肥市为主,合肥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延续负增长,公司的内生现金流高度依赖房地产业务的销售和回款情况,易受到房地产波动及信贷环境变化影响,转而加剧公司的流动性压力。 8月15日,财经评论员严跃进告诉财联社记者:“对于此类企业的资金压力,或和此前包括合肥等在内的安徽城市躁动有关,那个时候很多房企相对来说比较狂热,所以会有类似的问题。而从实际过程看,调控趋紧且持续,所以各地房企自然开始受到冲击。从实际情况看,类似企业虽然也意识到了行业调整的风险,但却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国购集团营收为70.84亿元,同比下滑16.41%,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7.43亿元,截至2018年末,资产总计435.7亿元,所有权或使用权受限的资产账面价值为176.79亿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40.58%。负债总额高达353.8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1.22%,而2017年末为74.36%。 国购集团表示,公司发行的债券已经发生实质性违约且部分金融机构的贷款已出现逾期,目前有金融机构及债券持有人已经提起诉讼并保全、查封公司的核心资产,公司在建项目被迫处于停工状态,虽然公司努力在推进资产和债务重组工作,但重组能否成功,公司后续能否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 严跃进认为,后续对于此类企业来说,需要适当抛售或转让部分项目,进而回笼资金,同时也需要反思既有的投资策略,进而形成更大的操盘能力。 资本市场买买买 除了房地产外,国购集团自2015年起在资本市场大手笔“买买买”,频繁进出上市公司,开启多元化并购,其实也为如今的债务危机留下“隐患”。 2015年5月,国购集团下属公司以1.3亿元拿下*ST中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然而一年后,国购集团退出*ST中发,将控制权转让给安徽瑞真商业。 国投集团并未退出资本市场,只是转移了目标。 2016年10月,国购集团下属国购产业控股(下称“国购产业”)拟以现金15.8亿元受让司尔特(5.300, 0.06, 1.15%)(002538.SZ)1.8亿股,从而持股25.27%成为司尔特控股股股东,袁启宏成为司尔特新实控人。 8月15日,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财务与金融学教授宋文阁博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以我个人的经验看,国购集团应是看好资本市场未来走势,卖掉中发控制权成为司尔特控股股东,可能是认为中发估值高或企业质地不好或产业链不协同等原因,想买个资本升值潜力更大的企业,通过财务资本运营获取更大的收益。” 除此之外,2017年1月,国购产业又拟约3.5亿元认购*ST安凯(2.860, 0.00, 0.00%)(000868.SZ)增发股份5154.64万股,获*ST安凯6.64%的股份;同一个月内,国购集团连续5个交易日在二级市场累计耗资5亿元增持*ST东凌(7.090, -0.14, -1.94%)(000893.SZ),举牌原因是“出于对东凌国际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国购集团似乎就明确了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参股两家上市公司的布局。然而司尔特是以化肥为主业的公司,*ST东凌主营谷物贸易、钾肥生产等,*ST安凯主营客车研发制造和销售,这三家上市公司与国购集团当时的主业关联并不大。 宋文阁表示:“在许多企业家认知中,500强的大集团一般要标配2-3家上市公司,如果不控制几家上市公司,投资与融资很难闭环,资本品牌形象及业界地位很难有影响力。” 袁启宏对此也感触颇深,其曾向媒体表示,如果前几年没有借下那么多债务,不着急追求企业排名,现在自己每天的睡眠肯定会踏实很多,“归根到底,我们民营企业的问题就出在既想做大,又想做快。” 在资本市场“伤痕累累” “2018年以来资本市场出现一些新特点,包括上市公司涉嫌犯罪多、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多、市值规模缩水多、商誉减值多及暴雷爆仓多等,一些企业家由于决策失误,负债规模过大,金融杠杆使用过大,投资收购项目达不到预期,造成伤痕累累、体无完肤、财富归零,尤其是偏爱资本运作的企业家,比如三胞集团的袁亚飞、银亿集团的熊续强等。”宋文阁分析称。 2018年也确实是国购集团的“伤心之年”,其在资本市场的布局亏损连连。 资料显示,国购产业在举牌东陵国际后,因隐瞒一致行动关系收到监管函,漫长的股东内斗后,2018年2月,国购产业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了全部*ST东凌股票,*ST东凌在该月股价持续下跌,最高7.59元,最低不足5元,与当初增持的均价最低12.4元,最高13.6元相比,国购产业可谓是大亏“出局”。 2018年7月3日,*ST安凯公告称,在公司的定向增发中,国购控股到期未缴款构成违约,公司董事会拟授权经营层通过协商等方式妥善处理国购控股的违约事宜。而根据签订的补充协议,如国购未能按照协议约定履行认购义务,则需要向*ST安凯支付其认购总金额20%的违约金。按此计算,国购控股应当向*ST安凯赔偿7000万元。 对于该笔赔偿款进展以及处理情况,财联社记者于8月15日致电并发送采访提纲至*ST安凯,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退出*ST东凌和*ST安凯也意味着,国购集团参股两家上市公司的计划彻底“告吹”。好在国购集团还有一家控股公司司尔特,但是国购集团在司尔特的投资情况也不妙。 8月15日,一位司尔特内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国购是资金状况不大好,我们也是大概去年11月左右才知道,他们那边很多事情我们也不一定清楚。后面国购冻结的股权是否会导致公司实控权变更,还要看后续进展。” 公告显示,目前国购产业持有司尔特98.62%股权遭到质押,100%股权遭到法院冻结和轮候冻结。曾有媒体报道称,国购对外质押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权人签署的相关协议中,不存在股票质押触及平仓线的情形,没有强制平仓的风险 宋文阁表示,就算没有平仓线,如果它无法按时支付利息且归还本金,还是可以按照协议约定进行起诉,甚至要求拍卖股权,这可能会导致司尔特实控人变更。 上述司尔特内部人士表示:“国购就只派了三个董事在这边,也就是开董事会、股东会时候来下公司,公司的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等都还是原来的董事长、原班人马在管,对于实控人的情况我们也不清楚,他平时也不来公司,他在这边其实相当于是财务性的投资。” 事实上,即使只是个财务投资人,国购账面浮亏也比较严重。 2016年,国购产业以8.8元/股价格受让司尔特控股权,而截至8月15日收盘,司尔特股价已经回落至5.11元(复权价5.46元),以此计算,国购产业账面浮亏近四成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6:15 , Processed in 0.156594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