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工作只是一阵子,而生活却是一辈子; 只有做喜欢的事,才有激情,才可以持续…… ——Bill Ye 诺贝尔经济奖从来不颁给学术圈之外的人。如果可以,巴菲特和索罗斯应该是首当其冲获奖的两个人。巴菲特从十岁开始第一笔100美元的投资起步,至今个人财富积累超过600亿美元。索罗斯一战成名,用个人对冲基金阻击英镑,进账10亿美元,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在这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财富巨变时代,让人心潮澎湃,也让人百感焦虑,有人一夜暴富,也就有人一夜破产,选择赛道永远比努力奔跑更重要,一旦做错出错误选择,很可能粉身碎骨…… 1.【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Bill Ye,加拿大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中国对冲基金协会(CHPCN)发起人,从事投资和交易超过二十七年,目前在北美以对冲基金的管理和教育、上市服务为主要工作方向。 做到上市公司董事长这个位置在加拿大华人中很难达到的,尤其在对冲基金这么窄的领域有所建树更是难上加难。 他身上有谦谦君子的儒雅和沉稳,为人亲和,你很难想象动辄管理上亿资金的投资界大咖竟会如此内敛低调。 Bill Ye说: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学习,觉得自己好像还可以做得更好。我确实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是和身边的人或者遇到的人比起来,真的都不算什么。 我并不是一个十分看重结果的人,过程对我来说往往比任何一个确定时间点的成就更重要。 2.【想投资?先围起护城河】 做任何投资首先不是要知道如何赚钱,而是该先知道风险在哪里! 不管你在一笔投资中投入了多少时间、心血、精力和金钱,如果你没有事先确定的退出策略,一切都可能化为乌有。 做任何投资,都要知道风险在哪里,知道自己在干啥,这风险是自己愿意承受和可以承担的,要有风险控制或者对冲的工具,只有把最基础的风险和对冲控制好,才有可能赚钱。没有任何一名投资大师会在没有确切退出机制的情况下进行投资。 Bill 说,我在1992年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走进入了投资理财行业,当时期货、外汇等等新鲜的名词刚刚走进中国。我一下子就被这个瞬息万变的金融世界迷住了。 年轻的时候做外盘,因为时差的原因,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也能保持旺盛的经历,至今回想当年趴在冰冷的地板上画毫米格子,画图形的情景,都历历在目,那段没日没夜拼搏的日子是我年轻时最充实的时光。 有一天下午,我依旧在格子间的座位里工作,我的位置正好面对着落地窗,阳光花洒一样的照射进来,是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毫无预兆的我看见一个人形,从楼上掉下去,无声无息,像一个沉重的袋子,急速下落,好像在跳下来的那一刻就一直停止了呼吸,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在坠落……这一切只发生在一瞬间,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然后我听到咚的一声巨响,周围一片哗然。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从证券公司总部办公室跳下去的人是一个刚刚结婚不久的年轻男人,孩子只有几个月大,他向周周的亲朋好友借了很多钱来投资,证券公司给他做配制,加了杠杆,价格波动,损失惨重。借来的本金,血本无归,加了杠杆,负债成几何倍数翻倍,证券公司要强行给他平仓。他急红了眼,不甘心去找证券公司的老总理论,未果,直接从老总办公室跳了下去。 这是我当年第一次遇见投资人跳楼身亡,相当震惊,至今场景历历在目,后来我才发现这些事情在我们的世界里是经常会发生的,甚至不算新闻。 你以为跳楼的都是一些散户? 并不是! 去年10月份,一个亿万富翁,本人有几十亿的身家,从上海的期货大厦楼顶跳了下来。他的财富早已超过许多人一辈子或者几辈子都无法达到的高度,但是他仍然选择以这么壮烈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他做的是天然橡胶的期货,是一个投机者,而不是一个套期保值者。套期保值者永远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 许多人劝想不开的自杀者:只要你挺过了那一刻,世界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风景。但是投资不同,如果贪心使用了杠杆去投机,很难再有翻身的可能。 3.【投资都是从恐惧到贪婪 再到恐惧的过程】 投资是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世界上最困难复杂的事儿。投资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如何对冲风险,保住本金,才有赚钱的可能;投资不是投机,希望大家更多考虑衍生品对冲的能力,而不是投机的能力。 一旦自己的本金受处于危险的境地,一定要及时撤退。每一位投资者都应该在投资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盈利或者亏损。凭借投资标准不断评估投资进展,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兑现利润或者损失。 普通的投资者获得利润和接受损失都会让他紧张,当一笔投资小有利润时,他会担心这些利润未来会化为泡影,或者现在卖出损失未来的升值空间。 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因为每当牛市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就禁不住诱惑,盲目追涨,最后被套在山顶上。学会对诱惑说不是投资的第一课。 当面对损失时,他会希望这一切只是“暂时”的调整,价格很快反弹,损失越大越不甘心,不断说服自己,只要反弹到当初的买价,立刻抛出,当价格持续下跌,对下跌的恐惧会取代价格反弹的期望,最终在最低点附近全部抛出。 没有对冲机制,控制不了风险,没有退出标准,普通的散户投资者在几次小盈利后总会被一大波亏损彻底打败,甚至永无翻身之日,所有投资的秘诀永远不是该如何赚钱,怎么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是如何保住本金。 当发现市场不可控,就要毫不犹豫的退出;纠正错误是投资的关键。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可能会无限期推迟入市,可是一旦入市,就做好了保住资本和本垒打的策略。 所以投资跟赌博不一样,虽然所有投资都会有一定风险,但是主观是可以控制这些风险。投资中最重要的一环不是盈利多少,而是风险控制,保护好你的本金,才可以保证以后长远的盈利。 蒙特利尔大型金融投资公益演讲会 主办:维多利亚教育集团 讲座时间: 11月2日(六)1:00 PM 11月3日(日)10:00 AM 订座电话: 514-225-1166 讲座地点: 2015 Rue Drummond, Suite 422, Montreal 4.【财富的巨变:从劳动到投资】 财富的变化不是无形的,而是渗透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当中。随着吃穿住行消费的一系列升级,是这片土地的共同焦虑。而财富的收入结构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以前主要是工资性收入,未来主要是投资性收入。尤其对很多新中产来说,投资性收入可能早已超过了劳动性收入。 在解决温饱之后,大部分收入需要去做投资性的规划和选择。当投资在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意味着通过投资改变人生轨迹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当然,这种改变是双向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未来,越来越多的机会和风险将从你身边呼啸而过,就等你何等手段和投资方法去管理好你的财务。 Bill Ye说:普通人进行投资,往往会委托投资顾问或基金经理推荐产品,但是理财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在于,绝大多数用户在短时间里,不知道,也无法判断出产品的好坏。 比如买一辆新车,开上就知道这车的性能如何;下馆子吃饭,吃完就知道这饭店味道怎样……几乎所有的行业,判定产品好坏很大程度上就是直接来自于客户的使用体验。 但理财投资行业不同,不光是投资者,即使金融从业人员自己,去判断一个投资产品的质量水平也很不容易,这是金融行业尤其是资产管理行业,与其它几乎所有服务性行业完全不同的地方。 投资要靠自己,因为长达几十年的投资时间中,自己是最可靠的;在进行投资目标设定时,只有自己是最清楚自己的需求和随时间推移的需求变化;大部分的投资机构或投资顾问从时间、成本的角度去考虑,不可能太重视数量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甚至数十万元的投资也无法获得特别的照顾。 投资只能靠自己,一定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的“投资家”! 5.【投资的逻辑:从散户化到机构化投资】 如何才能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唯一的方法是运用机构的投资方法,建立独立专业的投资体系。 Bill Ye 从机构投资的体系出发,告知大家很难领悟出的投资理念,甚至永远都不可能触及到的领域。不管学员之前处于什么样的投资水平,上课之后都会发生质的飞跃。 【波浪理论】 Bill Ye多年前译著过的《波浪理论》备受投资者热捧,对稳定赢利的基金投资和交易方法有多年的研究和测试,形成了一套可学习、可应用的基金投资和交易模式。 Bill 说,巫字:两个人沟通天地,巫师:沟通过去和未来。波浪理论就像巫师一样,是沟通天地的工具,还可以沟通过去和未来。 世界上许多做得好的机构都有波浪理论的大师,它的重要性放得再高都不为过,令人感叹世界上居然有这样一种理论,但是它不是万能钥匙。我们要学习如何运用它、驾驭它。 外汇实战班有一半时间都在讲波浪理论,波浪理论是用于趋势交易的绝佳工具。 波浪理论认为,不管是多头市场还是空头市场,每个完整循环都会有几个波段。对于交易者而言,如果能将汇价的波动归纳到波段之中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神秘的对冲基金】 最新著作《神秘的对冲基金》被投资界朋友誉为对冲基金的“Bible”。 Bill Ye说: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对冲基金,大多数人都把衍生品当成投机的工具。这就是最大的差异,投机意味着血本无归。对冲基金的最大价值其实是利用各种各样的衍生品作为风险对冲或风险控制的工具,而风险对冲就意味着给你原来的投资买一份保险。 可惜的是,多数人只是关注了对冲基金投机的这一面,比如:翻多少倍赚钱。的确,所衍生品都有这个翻倍获得利润的能力,可是不要忘记,机遇和危险并存,又翻倍赚钱的机会就有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的风险。 我们需要用这些工具来对冲掉其他投资的风险。就好像为自己的投资买了份保险,而保险费,保险期限,保险的标的都是自己来决定的。这是对冲基金最主要的思路,希望大家都可以理解。 6.【投资是提升自我的修行 优秀的投资者也是优秀的人生管理者】 Bill Ye 目前正在策划建立多伦多期货期权交易所,希望有更多的投资工具去减低大家的投资风险。 Bill Ye说:投资过程必然充满诱惑。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诱惑越大,风险越高。我不鼓励大家把这些工具当成是投机的工具,而是把它们当成对冲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工具。 投资的核心技术不是追求收益,而是如何控制风险,成功的投资者一定是优秀的风险管理者。风险管理的核心就两个:一是在事前留好安全边际,二是在事后及时止损,保住本金是一切希望的前提。” 外界一定有很多不一样的理论和呼声,可是投资不是赌博,不是百米赛跑,不需要冲刺,它是一场马拉松。某种意义上是长达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马拉松。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见过太多人,经历了太多的事儿,唯有长久获利才是投资的真谛,目标只有一个——长期的价值上涨,不长久就意味着有很多的风险。 巴菲特说,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它。 这是所有价值投资者决定买股票时要过的第一关。 也许今天许多人不理解,没关系,还有明天;明天不理解,没关系,还有下一次。我会继续坚持我认为正确的,像拿着一个小榔头一样,不断地敲敲打打,不断的警告。大家在最初做投资的时候都各有各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大量失败案例的经验,从失败获得的经验远远超过成功获得的经验。那些做得成功的人都有这些特质,否者都不会长久成功。 这些特质包括:情绪管理,心态的调整,克服恐惧贪婪,要有忍耐的程度,不要有聪明,而要有智慧。 大部分投资大师都很长寿,罗伊·纽伯格活到了 107岁,菲利普·凯睿活到101岁,巴菲特已经88岁,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已经94岁,至今仍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 投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为什么这些大师如此长寿而又充满活力? “ Bill Ye说:投资给了他们财富,让他们有机会去享受最好的生活,但这并不是关键,投资本质上是一种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修行,投资会使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性格、个性、认知、态度都会改变。不断的情绪管理,心态调整,数十年的投资早已把自己修炼成最优秀的人生管理者。 7.【资产配置,不要把所有的财产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两种相悖的投资理念。 A: 投资要把不同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B:投资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样相互矛盾的两个观点哪个是正确的呢? 简单来说这两句话都对,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基金的第一门课,就花很多时间讲资金的配比。每个人的财务状况都不同,找到自己的出发点,再去考虑资产配比,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只赚不亏的投资理论,但是通过资产配置确实能够起到防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况。 Bill Ye说:生活中10%的选择可能会决定你90%的人生,有时候这种选择是很痛苦的,不同的投资产品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都有着非常不同的表现。 并不否认,单一的投资产品具备为我们带来财富快速增长的可能。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单一投资所集聚的风险也同比例增加。 波动性大,风险高的投资产品,既能把投资者带到财富的天堂,又能把投资者送至亏损的地狱。 8.【投资需要学习,赚钱是一种习惯】 赚钱同你用右手吃饭一样,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投资如果想赚钱,跟全天下各行各业的要求一样,从入门的第一天起,就要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 投资首先要学会如何保本,养成保本的习惯,才能让时间和复利让他去放飞,从而得到源源不断的财富积累。 Bill Ye说:索罗斯和巴菲特已经80多岁仍然在学习,他们之前是不会碰高科技股的,最近却买了很多IBM和苹果的股票。 巴菲特每天花几个小时去看不同公司财务报表,他的方法绝大多数人都了解,可是又有几个人会真的这么去做。他每天看10-20份财务报表,这在外人看来很枯燥,很无聊,他却觉得是一种享受,这些很基础、很简单的投资方式,就是他成功的关键。 曾经我的一位朋友工作到90几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救护车把他拉走。这个人身家十亿以上,工作早已不是为了生活,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把工作称之为Job,而不是Work,很幸运很早以前我就不用为了衣食住行而打工,也尝试过退休,可是不喜欢,曾经20几天不工作,整个人都要疯掉了。 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爱好,生命当你有更多选择的时候就变得有趣起来。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工作只是一阵子,而生活却是一辈子;只有做喜欢的事,才有激情,才可以持续…… 这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每一个人都必不可少的,一个是健康,另一个是投资。不管挣多少钱,都可以设定一个投资目标,把每个月一部分工资用来投资,或许只是一顿饭钱,一件衣服的价钱,年轻人很多都是月光族,日后就会很辛苦。投资不管多少,只要开始了就会获益。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重复的事情,不断的在上演。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当时的泡沫标的。 世界是由一群很精明的人在不断的改变,一定要小心的照顾好自己的财富…… 蒙特利尔大型金融投资公益演讲会 主办:维多利亚教育集团 讲座时间: 11月2日(六)1:00 PM 11月3日(日)10:00 AM 订座电话: 514-225-1166 讲座地点: 2015 Rue Drummond, Suite 422, Montreal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1 19:06 , Processed in 0.238837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