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10月29日),一名加拿大女子被法庭判处入狱,因为她在自己幼子洗澡时忙着手机聊天,导致孩子在浴缸中不幸溺死。 年轻妈妈忙着和网友聊天 1岁婴儿自家淹死 事件发生在安省的萨德伯里市( Subbury, Ontario)。2017年9月13日下午,29岁的女性当事人打算给自己的两个孩子洗澡。她将孩子抱进放满水的浴缸以后,发现浴室只有一条浴巾。 她离开卫生间,去卧室拿另一条浴巾。此时她的手机传来提示音,有朋友在facebook messenger聊天软件上跟她说话。她立刻拿起手机回复,一聊就是11分钟,完全忘了孩子还在装满水的浴缸里。 浴室传来孩子的哭声,将她的注意力从手机上拉了回来。如梦方醒的女子慌忙跑回卫生间,一眼就看到18月大的幼子漂在水面,脸朝上一动不动的,已经没有反应。 此时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打911叫救护车,然后给孩子做人工呼吸。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名女子没有这样做。 相反,她先给自己的丈夫打电话。丈夫在电话中让她立即打911求助,但她没有接受建议,放下电话后,她扭头又给朋友们打了一圈儿电话,最后才打电话给119。 救护人员到的时候,婴儿已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最终在医院死亡。 女子的手机记录显示,下午3:43至3:54的11分钟内,她给朋友发了21条消息。11分钟的网瘾,代价是孩子的生命。 29岁的当事人被警方逮捕,随后控以“过失致人死亡罪”(criminal negligence causing death)。后来,控方将罪名改成较轻的“未及时抢救生命”(failing to provide the necessities of life)。 2019年5月6日,被告人对法庭认罪。10月29日,法庭宣布了此案的量刑,被告人被判入狱90天,另加24个月的缓刑令。这90天刑期,以“间歇监禁”的方式执行,被告人每周末坐牢,平时正常生活。90天的刑期意味着她将坐牢45个周末。 与此同时,被告女子需要定期参加政府提供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项目。另外,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她被禁止单独接近任何8岁以下的儿童。即使是看望自己的孩子,也需要至少一名完全民事能力的成年人陪同。 “分心育儿”危害大 网瘾家长害死人 因家长玩手机而导致孩子溺亡的事并不罕见,在google搜索,你会发现此类悲剧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多国频繁发生,受害者从新生婴儿到七八岁的儿童都有。 2017年1月3日,中国西安的女子肖女士带孩子去海泉湾温泉世界玩耍,却因忙着玩手机,导致3岁的儿子在戏水池内活活淹死。游乐园的视频监控显示,母亲背对孩子刷手机,孩子就在母亲2米之外挣扎,却求生无门。 “分心育儿”与“分心驾驶”一样,在手机和社交媒体霸权的时代,有越来越泛滥的趋势。为了保护孩子,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网瘾的危害。照顾孩子时提醒自己,千万别被网瘾的恶魔俘获。如有必要,直接关掉手机。 在安省18月幼儿溺死案中,法官Justice John D. Keast将此事描述为“分心育儿(distracted parenting)”导致的悲剧,法官在判决书中沉痛怒斥被告“放下你的手机,离开社交媒体”。 孩子溺水如何抢救? 关键是“黄金4分钟” 法官同时也说,母亲对孩子死亡的结果并没有主观故意或过失(No evidence of neglect)。母亲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孩子出现意外以后,她没有采取正确的救助手段。 溺水的生物原理是,液体不慎进入肺部,阻塞呼吸系统,导致人体血液缺氧,进而发生意识丧失,大脑缺氧窘迫,乃至心跳停止。 人类肺部呛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至6分钟后身体会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溺水之后的4分钟最为关键,越早施救越好。 施救的最关键措施,是打电话叫救护车,让专业人士救助。但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家长需要给孩子做人工呼吸,清除口鼻中的积水,以猛烈按压胸肺的房市将肺部积液挤出,保持呼吸道畅通。 人类溺水之后往往呼吸先停,但心跳仍有,末梢血管收缩会保证心脑供血。即使孩子看起来已经“没气了”,也有必要继续抢救。只要方法正确,完全可以“起死回生”。 人工呼吸,医学专业术语叫“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虽然当父母不需要考试,但强烈建议每个家长都学习这项技术。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3:11 , Processed in 0.134021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