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句流传甚广的话说:当你想不开时,就去医院走走,你会忽然发现,健康是多么美好!最近,小新看到一个话题:#急诊室发生的难忘事#, 看完我发现,想不开的时候,真要去医院走走,尤其是急诊室……因为↓↓ 急诊室里的“人才” 实在是……太多了! @爆米花冬眠了:几个人喝醉了一个人喝晕了然后送到急诊,其实没啥事。但是剩下的几个人在那边“你千万别睡着!!!别睡啊!!医生你救救他!!”(那个时候都处理完了,他只是在睡觉而已) 他的朋友就拼命扇他脸!!“别睡着啊!!!” @李川夫人:在手术后的观察室待过,吸氧的面罩扣在脸上吹得我脸难受,我就把氧气面罩的眼儿用卫生纸给堵上了…… @空心概论:有次在急诊跟老师值夜班,有个晚上去接猫的姐姐脚扭了,老师让她去拍片子,她把猫包放急诊嘱咐我们看着。我头一次见一圈上至五十下至十七的护士大夫,统一围起来逗猫…… @酱啊哈哈哈哈哈:小时候第一次吃芒果,觉得很好吃就吃了整整一袋,然后立马过敏休克送急诊室,但现在的我……还是好想吃芒果呜呜呜 @沉默随疯Rain:初中从二楼摔下去(脸先着地的那种,但是啥事没有,就是脸肿了、鼻子出了特多血),进了icu。醒过来护士安慰我说我还是很帅,我还自己不知道脸肿了(麻了),还纳闷为啥这么说来着,直到开始吃饭,漏饭…… @塔塔wuli塔:半夜我们一家三口一氧化碳中毒,如果不是我妈半夜起来上厕所,我现在已经凉凉了。依稀记得我到急诊抽血抽的大腿根,脂肪把针管堵住了,抽不出来 @佳佳_佳了个佳佳佳:以前有个年轻男性患者受伤打破伤风,皮试不过敏之后被叫去打针,裤子脱了开始消毒了,他问:“打屁股针啊?”我说“是啊。”然后这个汉子,以闪电般的速度提上裤子跑了出去,喊了一句“我害怕,不打了!” @丢三落四正经仙:还遇到过大伙都忙着抢救病人,突然有病人按铃,我飞奔过去问他啥事,他说能帮他买报纸吗 @红颜如雪落弦霜:一次半夜来了俩打架的,一个人把另一个的耳朵弄掉了,另一个把那个的小拇指弄掉了,然后俩人互相扶持来到急诊,还互相嘘寒问暖…… @Trypan-Blue:遇到一个从七楼摔下来昏迷的人,他靠在阳台上玩手机、抽烟,手机没拿稳掉下去了,他为了捡手机下意识跳下去了。 但正如网友所说: “急诊室里的故事 虽然很多戳人笑点 但更多的是令人沉默的事实 ……” @Estambre:上小学的时候哮喘病,喘不过气来了,送去急诊,怎么都学不会吸氧,那好像是我见过我爸唯一一次哭。 @我想长两条尾巴:在急诊室输液的时候,看见一位皮肤很白的老奶奶一直对身边的老爷爷说:“你看我这样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没意思的啦,真的,我不是和你开玩笑,我真的觉得活着没意思……”老爷爷就让她别多想。 @虫知虫: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还是迷迷糊糊的,就听到医生跟我说,好啦,好好去上大学吧。 @颜官儿:那是我第一次进icu……我妈就躺在那里,闭着眼睛,明明早上还一起吃过早餐,中午她人就没了, 我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没有留下一句话,唯一一张照片也只有她的遗照…… @老寒本人_:送自己看了一个月的小朋友离开,然后告诉自己不能哭,要笑着跟她说再见,告诉她人间很美、下次再来 @1长白山1:我半夜高烧去过一次。刚走到门口,没反应过来,医生和护士就推着一个人进去了,三十几岁的大男人,一下就跪在了门口,求医生救救他母亲,手上都是血。那一刻,我觉得很震撼。 @关键时刻我还行:在急诊排队的时候,遇见过一个肺癌病人抢救无效去世了,当时护士和家属把遗体用帘子挡住,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在闷声痛哭,一个一边啜泣一边小声呢喃:“爸爸,你怎么能就这么走了啊,我和姐姐怎么办啊,我们没有爸爸了,你让妈妈怎么办啊,她身体不好啊,你下辈子不要抽烟了啊,你下辈子健健康康的啊!” @二两车厘子_-:晚上七八点左右,警察叔叔突然抱着一个孩子往急诊里面冲,说吃葡萄被卡着了,有十几分钟了,当时那孩子已经脸色发青,手脚都下垂了,我老师直接抱过孩子就给他拍,一分钟不到孩子哭了,当时急诊室里所有悬着的心都放下来了。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 那么 急诊室就是这场战争的先头部队 急诊室里的故事 更是五味杂陈: 有欢笑的 有悲伤的 有令人庆幸的 更有令人为之一震的 …… 但不论如何 还是希望大家 平平安安度过这一生 你有什么关于急诊室里的故事? 留言说说吧! 延伸阅读: 哈尔滨一急诊男医生充当“爸爸” 边哄孩子边看病视频意外走红 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们平时工作日常都是什么样? 日前,一段10秒短视频上线几小时就收获了6万多个赞。视频中,一位男医生抱着一个脸上带有血迹的小女孩,温柔地安抚孩子的情绪,比起医生,更像是一位“超级奶爸”。 记者了解到,视频中的医生是哈医大一院血管介入外科的李士勇。李医生对自己的走红十分意外,“当天我们患者比较多,手术做到了晚上9点多。从手术室出来,我收到了好多条信息,朋友告诉我在网上走红了。”李医生告诉记者,当天他在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出急诊,“急救车送来了一对出车祸的母女,母亲30多岁,受伤比较重,已经陷入浅昏迷,但是她还是紧紧抱着怀中的孩子。”孩子因为受到惊吓,一直在哭。李医生说,“我有一个4岁的儿子,做了父亲之后,最看不得孩子哭。当时孩子脸上都是血,看着很揪心,我就把她抱在怀里哄。”由于母亲受伤严重,被紧急送往CT室进行检查。李医生就当起了临时父亲,一直哄着受到惊吓的小女孩。 “你看看这个小瓶子,它怎么不动了呀?”李医生指着屏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他的怀里情绪渐渐平稳下来。另一边,孩子母亲做完了脑CT检查,怀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被送往脑外科急救。轮到这个1岁的宝宝做检查时,孩子的家属仍未赶到,李医生就抱着孩子走进CT室,全程陪着孩子做完了检查。“妈妈在关键时刻用生命保护着孩子,孩子只有脸上受了些擦伤,颅内没有受到影响。”李医生为孩子做了清创,又擦去眼泪。随后,孩子的爷爷赶来,李医生把孩子交到了她家人手中。今年是李医生在临床工作的第11个年头,“我想每个医生遇到类似的情形,都会这样做。” 急诊科大夫的“夜常”:一个夜班巡诊步行过万 接诊80名患者 急诊内科 李彦医生在抢救区走上1万步 “大夫,你来看看,这心率怎么高了!” “大夫,怎么不给我们饭吃!” “我有这么严重吗?为什么要我住院啊?要住多久?” 晚上10时,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内科“三线”医生李彦正在急诊抢救区巡诊。“三线”医生是当天晚上的值班的总负责人,需要负责急诊的所有区域的诊疗工作,包括诊疗区、观察区、抢救区以及急诊ICU。急诊科病情最为紧急和凶险的患者都集中在抢救区施治。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最大的一间抢救室里摆了10张病床,半数以上的患者都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滴滴答答的监护仪声音提示着这里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很危重,家属的焦虑以各种各样的疑问向医务人员涌过来。 抢救区刚刚收治了一位重症患者:这是一名肝癌肺转移的患者。当天上午,患者在一家肿瘤专科医院治疗时发生了晕厥,随即被紧急送到附近的一家综合医院。这家综合医院检查之后,怀疑患者可能发生了肺栓塞。晚上9时,患者转院来到中日友好医院。于是,这名肿瘤患者成为昨天晚上抢救室收治的第一名患者。 “这里的呼吸科力量比较强大,看看是否需要溶栓治疗。”李彦一边向记者解释着,一边指挥着,“影像资料齐全,请呼吸科会诊。”很快,呼吸科的医生来了,综合判断,当即收住院。病人家属将患者安顿下来,围过来练练向医生道谢,“我们一定积极配合治疗。” 在抢救区巡诊,李彦一直戴着N95防护口罩。几分钟下来,一层薄薄的水雾晕染了眼镜的边缘。她随手擦了一下眼镜,手还没有放下,就有一位脑梗的患者家属前来咨询。患者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今年已经发生了三次脑梗,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联系好重症监护室之后,李彦告诉值班护士可以转运了,“戴上监护仪、转运箱、氧气……” 抢救室外已经加了7张床。一名30多岁的女患者刚刚住院,正焦急地等待着医生。因为高烧、寒战,她前来医院就诊,以为只是热伤风。没想到,医生诊断之后立即给留了下来,还住进了抢救区。一脸懵懵的患者得知自己所患的是急性肾盂肾炎,却依然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走着来的,怎么就住院了。”“躺下,来,我和你说。”站在床边,李彦告诉她,急性肾盂肾炎很容易发展成脓血症。患者听了听,虽然不是十分明白,但知道病情的严重性,默默地坐好接受治疗。 抢救区域不过100多平方米,原本只能摆放12张病床。但是,记者看到,病床已经加到了19张。在这个小小的区域内“随便走走”,李彦8个小时走上1万步“非常轻松”。每个值夜班的夜晚,她都能刷到同一时段朋友圈步数的第一名。“夏季相对来说是急诊淡季,但现在是淡季不淡。您看看,19名患者中就有6名90岁以上的老人。”“90后”患者以及每一个重症患者,对于急诊医生来说,都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什么样的夜班是幸福的夜班?”记者禁不住问。“最幸福的夜班就是所有的患者病情都平稳,病人幸福,我就幸福。”李彦答道。 急诊外科 石磊医生接诊80名外科患者 在炎热的夏夜,外科属于急诊“忙翻了”的科室。24小时内,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外科的门诊量突破200人次。昨天晚上,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外科医生石磊值守大夜班,也就是从下午4时工作到次日早上8时。这一晚,石磊赶上了“旺季中的旺夜”。 下午刚过4时,急诊外科就已出现第一波小高峰。“都是孩子!”下午三四点钟是小学生和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奔跑打闹,追逐嬉戏,孩子们难免遭遇意外伤害。石磊接班后遇到的第一个患者是名4岁的孩子,“下巴颏磕坏了。”孩子在老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时,眼睛里还噙着泪,老人则在一旁不停地自责,“都怪我,都怪我。”好在孩子的伤情并不重,经过简单的外伤处理后,老人孩子一起回家了。 送走第一波小高峰,晚上8时便又迎来第二波小高峰。一名30多岁的女士脚上缠着纱布、外面裹着塑料袋,一跳一跳地来到医院。“本来天热去游个泳,哪想到受伤了。”患者告诉石磊,游泳时被池壁上破损的瓷砖扎伤了脚。脚趾上的伤口不大,但是很深,需要进行缝合。在急诊外科的手术室里,石磊给她的脚趾做了清创处理,然后里外缝了两层。 女伤员刚走没多久,记者又被随后就诊的伤员吓了一跳。这是一名长发飘逸的女孩,左臂的白色纱布上渗出了鲜血,在黑色的T恤衫的衬托下格外醒目。打开纱布,伤口至少有15厘米长,从手腕一直延伸到肘部。一看伤口的类型,很明显就是刻刀划伤的。再一问,竟然是女孩自己划伤的。黑色的上衣看不出血迹,但是牛仔裤上的斑斑点点提示着曾经的血腥。女孩说,原本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医院去看诊,但是医院建议转院,于是就来到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 “赶快处理伤口,缝针。”夜间急诊外科只有两名医生值班,另一名医生还要负责接诊患者。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石磊不得不进行一台一个人的手术。麻醉、清创、止血,缝合血管,缝合伤口……女孩的长发遮掩着脸庞,没有受伤的右手始终拿着电话,平静地聊着天。这边,石磊的额头上却满是汗珠,“我想尽量缝合得漂亮一些,毕竟她还年轻,而且夏天会露出小臂来。” 这台一个人的手术持续了一个小时。手术结束已经接近午夜12时。由于诊区里只有另一名外科医生接诊,外科候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大屏幕上的叫号系统已经通知到了201号患者。当晚,外科急诊的患者伤情各式各样:狗咬伤的、遛弯摔伤的、家里相框掉下来砸在头上的……夜间的急诊就像周一清晨的医院一样,只有高峰期的忙碌,没有深夜的寂静。刚刚回到诊区坐下,石磊立刻被四五名做完检查等待看结果的患者围了起来。他赶紧站起来,说道:“别着急,都能看上,来,您站这里,第一个看,第二个、第三个,排好队啊。” 凌晨2时许,石磊的诊室外依然还有3名候诊的患者。这时,一名70多岁的老者在老伴儿的陪同下走进急诊外科。“深夜来看病,都是真有病。”一问才知道,他起夜时左脚踢到了玻璃柜子。“柜子碎了,脚底划了一个大口子。”此时,排在老者面前还有三名外伤患者,老伴儿很着急,但是老者反倒非常安静,“让医生一个一个来,别着急。”10多分钟后,轮到老者就诊。在处理好伤口后,他特地看了看石磊的胸牌,连声说谢谢。随后,老者站起身来,给石磊敬了个军礼。 早上8时,石磊“大夜班”进入尾声。“这一晚上,至少看了80名患者。”他看了看挂号单,说道。 高温之下,急诊科医生不仅要承受高温的挑战,更要承受 “高压”。这一夜,李彦和石磊以及20多位同事,忙得不知道黄昏与黎明。他们上班时,天气炎热,太阳明晃晃的;下班时,天气依然炎热,太阳依旧晃眼。只不过,上班时太阳在西边,下班时太阳在东方。患者平安,是他们最好的清凉解暑剂。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6:38 , Processed in 0.131283 second(s), 2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