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这一句话恐怕能道出全球所有华人父母的心思。 有朋友暑假带10岁的女儿回国探亲,感觉被国内的学霸表哥全方位碾压。最为郁闷的一点在于,就连英文阅读水平感觉表哥都略胜一筹。 她焦虑地发出问题:“未来咱们这些在加拿大玩大的孩子怎么和中国的孩子竞争?” 其实这也是很多华人父母的纠结所在。每一步重大的选择舍弃,都将孩子的未来发展列为最大的权重,但最为困扰的在于,我们为孩子做的选择对吗? PISA测试中国学生全面夺魁 这两天,经合组织(OCED)在法国巴黎总部宣布了2018年最新PISA测试排名。 PISA是由经合组织(OCED)举办的对全球范围内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的项目。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如今,已经成为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水准的一个重要标杆。 2018年,来自79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近60万名15岁学生接受了为时两小时的测试。加拿大来自10个省的22,500多名学生参加了比赛。中国则由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个省学生组成联合体参赛。 结果显示,中国四省地联合体赢得大满贯,在阅读、数学、科学等三项均获得第1名;加拿大也不错,在三项中分别获得第6名、第12名和第8名,均高于平均水平。 加拿大学生真的会落后吗? 华人孩子考试成绩优秀已成为全球共识,不过PISA测试声称,在设置上更注重对文本进行理解、运用、评估、反思的能力以及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能力测试。 数据摆在那里,虽然加拿大的表现也不错,但看到差距对比,为了孩子教育来加国的华人父母也忍不住要焦虑一把:“未来咱们这些在加拿大玩大的孩子怎么和中国的孩子竞争?” 这个题目多年来经久不衰,仁者见仁。再回到开头提的朋友,她焦虑于女儿在加拿大的“学业荒废”,但在国内读初一的学霸表哥也正在为留学北美做准备。是不是听上去很矛盾? 超长学习时间的隐忧 最新PISA报告中透露的信息中隐约解释了这一矛盾:中国几乎是校外学习时间最长的国家。 参加PISA的中国学生,他们每周的学习时间达到57个小时,而OECD平均用时仅为44个小时,加拿大接近平均时间,为45个小时。 而父母朋友圈中则有更多鲜活的例子,那些为了做作业全家鸡飞狗跳的搞笑版本铺天盖地,初一学生“晚上学习到11:30,早上5:30起床”,也是真真存在的隔壁小孩儿。 可以说,加拿大的小孩滑雪的时候,中国的小孩在做功课;加拿大的孩子游泳的时候,中国的孩子在做功课;加拿大的孩子学做饭学木工的时候,中国的孩子在做功课。 这种超长时间的学习不仅仅是牺牲了孩子的睡眠与玩耍时间,最根本的在于让孩子丧失了寻找生活乐趣的能力,对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造成双重伤害。 而教育的初心,是为了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并且能够在成人之后,在生活与工作中实践对自己热情所在的追求,人生更为幸福充实。 “PISA之父”安德烈亚斯·施莱歇(Andreas Schleicher)曾说:“PISA不关注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成绩怎么样,我们希望知道他们多大程度上能够把科学当做他们未来的事业追求。在这些15岁的男生女生中,将来想从事这方面科学工作的学生的情况。” 而2018年PISA测试报告显示:中国,包括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PISA科学题做得非常好,想当科学家的人却非常少,他们没有觉得科学是他们将来要从事终身的东西。这又是一组矛盾。 PISA测试报告中,同时包括学生对生活满意度的调查,中国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中国学生轻微感觉到自己不幸福,但对到底为什么不幸福或许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他们不论是对生活的满意度,还是在学校的归属感,亦或是面临失败时对自己做出的规划产生的质疑度来说,都没有特别强烈的感知。 超长时间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情绪感知的钝化,而这也与教育的初心构成矛盾。 “鸡娃”还是“佛系”?经济结构说了算 华人家长普遍存在的焦虑并非凭空而来的。 经济学家对此已经有了解释,在经济不平等不断加大的社会,父母会更加专断地“鸡娃”,倾向于向孩子灌输出人头地的理念;相反,在相对平等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会更为“佛系”,让孩子自然成长。 过去几十年经济的突飞猛进带来贫富差距的急剧增大。也因此,很多家庭被卷入了教育的军备竞赛,当“鸡娃”成为社会主旋律,孩子就成为密集压制下的教育产品。 但值得思考的是,当这些“教育产品”走向社会之后,在没有一个明确的分数为导向时,他们如何选择? 记得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清华博士学霸梁植表达过他的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却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被高晓松狂怼。但这种迷茫并非个案。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未来在加拿大玩大的孩子怎么和中国的孩子竞争?”其实,很好回答,在只给一张考卷、一个确定的考分为评判标准的竞争中,在加拿大玩大的孩子与中国孩子相比,肯定处于下风。 所幸,社会不是只有同一张考卷和同一的分数评判标准,竞争领域及标准是多元的。想通了这一点,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018年PISA测评中增加了“全球胜任力”,2021年,又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纳入评测内容。可以确定的是,这两项将会是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但问题在于,“全球胜任力”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用一个测评成绩来体现吗? |
rabits: 不担心,要说高科技竞争中国以后一定赢,人多国大资金多市场大,加拿大就一个小国主要产业是卖资源所以学习好不好没关系,根据在北美的统计80%的人是通过亲戚朋 ...
souslapluie: 想杀回去自己这一代杀回去,不要“绑架”其他家长和孩子!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2 13:29 , Processed in 0.15591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