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余谐音,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喜欢在年夜饭时吃条鱼,讨个“年年有余”的喜气;在平日里,鱼也是餐桌上的佳肴。然而,近年来因人类过度捕捞致使海洋生态失衡,加上污染日益严重,在买鱼时该如何挑选,已变成重要的议题。 究竟哪些鱼才能真正为营养加分、避免吃下太多污染物,并帮助海洋生生不息,使子孙们仍“年年有鱼”呢? 挑鱼时注意事项 根据联合国农粮署的资料,1950年全球的海产供应量仅约2000万公吨。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已增加到1亿7100万公吨,成长为8倍多,其中只有47%来自水产养殖。 在过度捕捞下,曾被认为取之不尽的渔业资源也渐渐匮乏。再加上工业废水、酸雨、雾霾等污染,让某些鱼类中含有过多污染物。因此,许多国家皆推出《海鲜指南》,提醒民众如何选购安全、对环境友善的食用鱼。 1. 购买常见种,少买稀有种:常见种数量多,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有较高的生态恢复力。 2. 吃小不吃大,依循底食原则:许多污染物(如:甲基汞、多氯联苯等),会随着食物链累积,因此,食用海洋中的顶层掠食者,很容易吃进过多污染物。建议选择食物链中层与底层的鱼种,对生态影响较小,也更安全。 3. 选择银白鱼,避免彩色鱼:色彩斑斓的鱼类,多定栖于岩礁或珊瑚礁,种类多而数量少,任意捕捞很容易破坏生态。银白色的鱼多属于洄游性鱼类,种类少而数量多,繁殖力也较高。此外,食用珊瑚礁区鱼类,也容易中毒! 珊瑚礁区有一些含有“雪卡毒素(Ciguatoxins)”的藻类,毒素通过食物链累积于鱼儿体内,人们误食后会产生冷热感觉颠倒的症状,轻则造成肠胃不适,重则引发神经与心血管疾病,甚至会休克。 4. 选择对环境友善的渔法:即使是同样的鱼种,不同渔法对环境影响差异也很大,应选择对生态影响较小的渔获。可选择有永续渔产标章的海鲜,例如:海洋管理委员会 MSC 标章、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的 ASC 标章,或船钓捕获的水产。 在捕捞作业中,时常会误捕(bycatch)其它海洋生物,像是小鱼、鲸豚、海龟、海鸟、企鹅等,渔民虽然会将它们放回海里,但是大多都已受伤或死亡,选择适当的渔具、渔法或渔场,可有效减低误捕的比例。根据刊登在《海洋政策》(Marine Policy)上的一项调查,在捕鱼作业中,每年误捕占全球海洋捕捞量的40.4%,对海洋资源是极大的浪费。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调查亦指出,每年误捕估计造成30万头鲸豚、25万只海龟、30万只海鸟的死亡。 5. 选择植食性养殖鱼类:在养殖鱼类中,应选择成长快,对动物性蛋白质需求低的品种。因为肉食性的养殖鱼类,饲料终究来自杂鱼或鱼粉,因为价格考量,有些地区甚至将原本就可食用的小型鱼制成鱼粉,来喂养价格高的养殖鱼,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那么,究竟什么鱼不能吃?有什么更好的替代鱼类呢?以下是来自专家们的建议。 不该吃的12种鱼类和海鲜,以及替代选择 1. 鲨鱼 鲨鱼处于食物链上端,容易累积较多的汞污染。许多种鲨鱼成长缓慢,繁殖量小,一经滥捕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恢复。此外,一个地区如果缺乏顶级掠食者,次级掠食者会繁殖过量,吞噬其他鱼贝类,造成生态系统崩溃。 循环农场联盟(Recirculating Farms Coalition)的执行董事玛丽安·科芬(Marianne Cufone)提醒,有时鲨鱼会被切碎,冒充为扇贝出售。如果分切扇贝的大小和形状相同,有可能是鲨鱼肉。 另外,被称作岩鲑鱼(Rock salmon)的炸鱼条,实际上鱼肉来源于数种鲨鱼,如:白斑角鲨(spiny dogfish)、斑点猫鲨(bull huss)、宽鼻星鲨(starry smooth-hound)等。由于欧洲人喜欢吃“岩鲑鱼”,因此白斑角鲨东北大西洋的种群已经频临灭绝。 替代选择:可以改吃太平洋大比目鱼、大西洋鲭鱼等,并尽量购买没有分切的扇贝。 2. 进口鲶鱼(Imported catfish) 鲶鱼因为价格实惠,蛋白质含量高,裹粉油炸可以当作主餐,也可以夹入汉堡,近几年成为广受美国人喜爱的鱼类。 美国的进口鲶鱼中,将近90%来自越南,其中可能使用了美国不许可的抗生素。尽管去年起,FDA已开始加强对进口水产的管控,要求外国的供应链,必须符合美国规范,并接受稽核。但是,这些水产还是较有安全上的疑虑。 替代选择:可以多食用美国本土养殖的鲶鱼,这些鲶鱼生产过程往往更安全。此外,也可以食用亚洲鲤鱼(Asian carp),这是一种外来的淡水鱼,和鲶鱼、罗非鱼有相似的口感。过去,美国人以为亚洲鲤鱼不干净,事实上亚洲鲤鱼富含蛋白质,并且汞含量低,是很好的食用鱼。 3. 中国养殖的罗非鱼(Tilapia,非洲鲫、吴郭鱼、金凤鱼) 罗非鱼不是一个品种,是慈鲷科十几种鱼的统称。罗非鱼是美国人最喜欢的水产之一,消费量仅次于虾、鲔鱼和鲑鱼。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因杂食易饲养,且生长快速,在狭小的水域就可生长,在135个国家都有养殖。 目前罗非鱼的年产量约600公吨,中国约占160~180公吨,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下,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出现,部分养殖场缺乏适当管理,环境十分恶劣。许多中国罗非鱼养殖场,习惯使用腐败食物、家畜粪便作为饲料。中国出口的罗非鱼,也曾被验出抗生素残留、违禁药品超标等。 替代选择:尽量选择美国、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台湾或印尼生产的罗非鱼。台湾自行育种的罗非鱼称为“台湾鲷”,其中顶级的“潮鲷”味道鲜美,已通过日本进口的120项药物检验,成为高级料理店使用的生鱼片。 4. 大西洋鳕鱼(Atlantic Cod) 从殖民时代开始,捕捉鳕鱼就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传统产业,此地鳕鱼产量之丰,让早期的探险家命名为鳕鱼角。当地渔民曾开玩笑说:“我们可以踩着鳕鱼横渡大西洋。”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气候暖化,大西洋鳕鱼的数量自1995左右开始急剧下降,目前在缅因湾、乔治海岸等处,都在执行为期10年的复育计划,对捕捞量、渔具进行限制,也会在繁殖期季节性禁渔。 大西洋鳕也曾是英国名菜“炸鱼薯条”中的鱼肉来源,多年的过度捕捞,让北海一带的大西洋鳕数量大减。 事实上,鳕鱼是底层水域的高级掠食者。它们的寿命超过20年,体长可达51英寸(约130公分),需要2~4岁才能开始繁衍后代。近来瑞典、挪威的学者们更发现,虽然鳕鱼的卵或幼体,会随着海洋飘流,但成年后,鳕鱼和鲑鱼一样,会迁徙到出生的种群中繁殖。因此,如果一地的鳕鱼数量遭受重创,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 替代选择:可选择阿拉斯加鳕(Alaska pollock)或太平洋鳕鱼(Pacific cod)。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在2018年的调查,目前这两者的数量都很充足。 5. 大西洋大比目鱼(Atlantic Halibut,又称大西洋庸鲽) 大西洋大比目鱼重达700磅,长度可达15英尺(4.57公尺),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目鱼。因为肉质鲜美细嫩,在中国与台湾,常被误称为“冰岛鳕鱼”或者“扁鳕”。 被大量渔猎后,大西洋大比目鱼一度在野外濒临灭绝。自1996年以来,大西洋大比目鱼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目前,市场上买到的大西洋大比目鱼,都是在复育计划下有限度的捕获。 然而,大西洋大比目鱼寿命可达50岁,成熟期慢,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可能恢复数量。且经过生物累积,大比目鱼体内汞含量可能较高,建议减少食用,每周最多不超过18盎司。 替代选择:建议食用太平洋大比目鱼(Pacific Halibut)或拟庸鲽鱼(Flathead Sole)这些数量充足的比目鱼。 6. 野生鱼子酱(Wild Caviar) 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曾纪录,鲟鱼鱼子酱深受古希腊人喜爱。古罗马人与古波斯人更认为,鱼子酱有医疗功效。随着数千年的渔猎,许多种为人们提供鱼子的鲟鱼,数量都岌岌可危,尤其是最知名的欧鳇鲟(Beluga),在野外已濒临灭绝。 欧鳇鲟又称黑海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是一种大型的晚熟鱼类。成熟后体长可达7公尺,重量约1500公斤,寿命可超过100年。雄性在12~16岁时性成熟,而雌性在16~22岁时才能开始繁殖,且要4~7年才会产卵一次。 漫长的生命史,让它们的数量很难恢复,加上繁殖期雌鱼会逆流而上,到上游产卵。但许多河流都建起水坝,干扰了他们的产卵路线。因此,任何野生的鱼子酱都应避免食用。 替代选择:可以选择美国湖鲟(Lake sturgeon)的鱼子酱,或是在美国养殖场繁殖的鲟鱼鱼子酱,利用循环水缸可以控制水质、减少病害,鱼子酱也更为健康。 7. 智利海鲈(Chilean Sea bass,桂花鱼) 智利海鲈其实既不是鲈鱼,也不产自智利,正确的英文名应是巴塔哥尼亚齿鱼(Patagonia toothfish),居住于南极附近45~3850公尺的深海,体长最多可达230公分,超过100公斤。一般被捕捞的个体,体重大约7~10公斤。 由于“toothfish”观感不佳,一位名叫李·兰兹(Lee Lantz)的水产批发商,在注册时改称“智利海鲈 Chilean Sea bass”。结果,这种鱼遂摇身一变,成为美国各地的餐桌上常见的食鱼。 巴塔哥尼亚齿鱼肉质鲜嫩,所以在亚洲也曾被称为“圆鳕”或“南极鳕鱼”。在美国亚洲超市买到的“桂花鱼”中,有些其实也是巴塔哥尼亚齿鱼。 由于巴塔哥尼亚齿鱼栖息于南极附近的深海,曾被认为肉质纯净无污染。但近年来发现,这种鱼的汞含量也越来越高,过度捕捞也破坏了极地海域的生态,建议避免食用。 替代选择:可以改吃美国本地船钓(hook-and-line)捕获的黑线鳕,这两者的口感甚为相似。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在2017年的调查,鳕鱼角一带的黑线鳕数量充足,且黑线鳕生长快速,属于食物链中层物种,累积的污染物较少。再加上利用船钓,渔民可即时将误捕的鱼儿放回海里,避免误捕所造成的生态为害。 8. 鲔鱼(Tuna,又称金枪鱼、吞拿鱼) 鲔鱼可以被做成罐头,也是生鱼片、握寿司常用的食鱼,长期都是人们最爱吃的鱼肉之一。 然而,因为需求强劲,俗称“黑鲔鱼”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南方蓝鳍金枪鱼价格高昂,在日本丰洲市场,一只售价动辄高达5~10万美金。在高额利益下,长期被捕捞下数量都已相当稀少。如果需求持续增长,黄鳍鲔、长鳍鲔、大目鲔等其它鲔鱼,终究也会陷入过度捕捞的困境。 鲔鱼是海洋中的大型掠食性鱼类,容易累积甲基汞,多次被验出汞含量超过法定限制。因此,为了健康与生态,都应该减少食用鲔鱼罐头、鲔鱼生鱼片。 替代选择:可以改吃鲣鱼(Skipjack Tuna),鲣鱼与鲔鱼同属鲭科,口感相当类似。但体型较小、生命史短,体内的汞污染较少,生态恢复力高。制作沙拉时,沙丁鱼罐头也是很好的选择。你甚至可选择罐头鸡胸肉,来代替食谱中的罐头鲔鱼肉。 9. 鳗鱼(Eel) 日本人是最爱吃鳗鱼的民族,全世界生产的鳗鱼中,约有70%成了日本人的盘中飧。从江户时代开始,日本人就有在夏天吃鳗鱼的习惯。 在江户时代,民间流传在七月的“土用丑日”,需要食用发音有“う”开头的食材,才能强身健体,度过炎热的夏天。然而,这样的食材很多,如:鳗鱼(うなぎ)、梅干(うめぼし)、瓜(うり)都是,为何独独鳗鱼成为一种习俗呢? 相传,当时有一个生意不佳的鳗鱼店主,跟博物学者平贺源内请益,要怎么样才能改善销量。平贺源内提议,不妨在丑日这天,挂上“本日丑之日”的牌子招引客人。结果生意大好,其它鳗鱼店也跟着仿效,于是土用丑日吃鳗鱼渐成一种习惯。蒲烧鳗也成为了夏日必吃的美食。 随着蒲烧鳗的盛行,日本鳗的产量也日渐稀少。日本料理店便把眼光转向欧洲鳗、美洲鳗与东南亚的太平洋双色鳗,这些各式各样的鳗鱼,被做成一道道蒲烧鳗料理。多年下来,不仅让日本鳗濒临灭绝,连欧洲鳗、美洲鳗都十分稀少,急需保育。 鳗鱼的生命史很特别,属于降河洄游(catadromous)的生物。成鱼在海里产卵,幼鱼会在海中孵化,随海流游回出海口,溯溪而上在淡水中生长,成熟后再出海产卵,产卵后就死亡,完成一整个循环。由于生命循环中,有一大部分是在海中,因此没有办法人工繁殖,饲养场必须在出海口捕捞鳗苗,再进行人工饲养。再加上许多河流都有修筑人工堰与堤坝,也增加野生鳗鱼迁徙的难度。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发现,美洲鳗与欧洲鳗中,含有多氯联苯(PCBs)等有机污染物,不只人们应减少食用,也影响了鳗鱼的繁殖能力。 替代选择:蒲烧鳗可用大西洋鲭鱼,或是优良的养殖罗非鱼、虱目鱼(Milk Fish)来替代,口感依样非常鲜美。 10. 进口帝王蟹(King Crab) 许多人不知道,阿拉斯加帝王蟹与进口帝王蟹,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品种。大部分进口帝王蟹都来自俄罗斯,当地的渔业缺乏适当管理,滥捕问题相当严重。相反地,阿拉斯加帝王蟹是受保护的美国渔业,管理完善,种群健康。 替代选择:在购买帝王蟹时,请认明来自阿拉斯加,避免购买进口帝王蟹。 11. 剑鱼(Swordfish,又称旗鱼) 剑鱼以乌贼和鱼类为食,游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是海中游速最高的鱼类之一。因为肉质柔软脂肪多,不仅可做成鱼排料理,也常当作生鱼片的材料。 然而剑鱼食量大,且是大型掠食鱼类,体内汞含量容易超标,应尽量避免食用。 替代选择:建议食用野生捕获的阿拉斯加鲑鱼(Alaskan Salmons)。研究发现,野生鲑鱼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明显低于养殖鲑鱼,可补充Omega-3脂肪酸。 12. 深海橘鲈(Orange Roughy) 人们曾认为,深海鱼为了抗冻,体内有较多的油脂,可以让人摄取更多健康鱼油。较高的水压造就出细腻鲜美的肉质,是不可多得的佳肴。符合以上两点的深海橘鲈,在1970年代开始商业捕捞后,深获市场欢迎,短短40年间,就面临了过度捕捞的危机。 在刚开始捕捞时,人们认为深海橘鲈的寿命大约只有30年。然而,随着采集样本不断打破纪录,如今科学家已发现,深海橘鲈是一种拥有超长寿命的鱼类。 透过研究它们的耳石(otolith,脊椎动物内耳内里的碳酸钙结晶),发现深海橘鲈的寿命可超过200岁,需要生长到20岁以上,才有繁殖能力,一旦过度捕捞数量极难恢复。超长的寿命,容易让它们体内累积大量的汞,因此不适合经常食用。 替代选择:建议可以改吃大西洋黑鲈鱼(Black Sea Bass),在2017、2018年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的种群评估中,都显示这种鱼类数量稳定,可供食用,且肉质口感细腻。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18 05:54 , Processed in 0.13916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