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一名女子戴着口罩。(新华社/法新/图) 武汉封城之后,老家路都被封了起来,进不去也出不来。我打电话问我妈有没有口罩,她说买不到,其他亲戚也买不到,于是我想买几包寄回去。去沃尔玛,没货。去CVS(美国的一个连锁超市品牌),也没货。在单位和同事说起此事,她说她前几天流感,医生让买了一盒口罩,她只用了一个,还剩24个,她带过来让我寄回家。家里人多,这也不管用,我继续找,终于在另外一家药房找到了一些。数量也不是很多,我只买了其中三盒,没全部买完,不然更急需的人来了没法买。竭泽而渔,岂非缺德? 买单的时候,收银的女士称:美国才几例,都不知道大家恐慌什么。幸亏我没有把架子上剩的口罩全买光,否则接下来有人买,他们会说:是前几天一个中国人来全给买走的。我也担心,寄回去家里人也不一定能收到。云南就有城市截留口罩,导致官员被免职。另外,我邮寄那阵子,家乡的快递也停了。跟我妈妈说到此事,她说:“这个你不用担心,只要不是被人扔掉,有人用了,那就算是做了好事。”感慨老太太觉悟高的同时,我想这个说法可能也反映了口罩的一个有趣的作用,那就是只要大家都给戴上,就可以缓解疾病的传播。戴口罩除了保障自身安全之外,也被视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这在中国老百姓当中是一种共识。 美国卫生局局长呼吁“别买口罩了!” 渐渐地,中国的疫情缓解了下来,新增确诊案例越来越少。美国倒是疫情紧张了起来。据说加州等地,人们抢购大米、厕纸,都把Costco货架上的东西抢光了。有位记者好奇,跑Costco门口去采访,还看到有个家伙抢购了16盒避孕套,外加一大壶装的椰子油。既然生活用品都有人抢购,口罩就更不必说了。 美国即便风声这么紧,戴口罩的还很少。这个原因是多重的。首先,目前口罩是真缺货。我们得克萨斯州的公司Prestige Ameritech是美国口罩生产大户之一,收到的订单加起来多达15亿只,根本生产不过来。过去禽流感时期,口罩曾有过需求高峰,但是突然一下子流感得到控制,口罩需求顿时跳水式下降。口罩厂的机器,也不是说上就能上的,一切都需要时间,只有病毒不等人。 口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被政治化了。例如特朗普政府认为口罩的产能如果局限在他国,会对美国的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此事有助于佐证制造业回归的必要性。目前,口罩生产的大户,都把业务外包到了国外,尤其是中国。这种“决策失误”,让商家自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中国疫情暴发后,出口美国的口罩有限,而已有口罩,又被海外华人购买了很多,出口返内销,寄了回去,以至于过度紧缺。最近,特朗普政府已经决定免除对中国医护产品进口的关税,被免除的货品之一就是口罩。这再次说明,华人从美国买了寄回国的口罩,很多本来是国内生产的。 而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包括欧洲,疫情正在迅速升级,意大利政府发布紧急封城法令草案:要将米兰为首府的伦巴第大区封锁,以防新冠病毒传播。口罩问题也已经国际化。没有口罩和防护用品生产能力的瑞士,24万只口罩被德国扣下,导致瑞士紧急约见德国驻瑞士大使,要求放行。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小小的口罩,让人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脆弱。《联合早报》3月8日的文章,标题是《疫情全球化害惨全球化》。 在全球口罩紧缺的情况下,美国卫生局局长杰罗姆·亚当斯(Jerome Adams)在推特上呼吁人们停止购买。他说口罩对于防范新冠病毒没有作用,而出于心理恐慌对口罩的囤积,则导致急需的医护人员无法戴口罩。医生护士赤膊上阵,会迅速恶化问题。 为了缓解普通人的抢购,纽约市长白思豪自己不戴口罩坐地铁。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尔(Alex Azar)表示,N95口罩普通人根本不需要,应该给医护人员使用。哈佛大学新冠病毒研讨会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教授柏瑞•布鲁姆(Barry Bloom)也是同样的说法:“一旦一线医护人员因感染而死亡,混乱就会开始,因为人们得病之后不再知道该去哪里,他们也会对政府心灰意冷,完全不再相信政府具有保护民众、防御疫情的能力。” 美国也有人对当局,尤其是特朗普的说法,反着去听,说特朗普指派的官员要不戴口罩,那得赶紧戴。晚间节目主持人Jimmy Kimmel笑称,美国政府的表态,让人“长吁一口恐慌”《纽约客》上有一期封面,甚至是让漫画的特朗普眼睛蒙上口罩出现。 美国卫生局局长杰罗姆·亚当斯(Jerome Adams)在推特上发帖:“别买口罩了!口罩并不能帮大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可是如果我们的医护工作者缺乏口罩没法照顾病人,他们和社区都有风险!” 口罩在美国甚至被污名化 普通人要不要戴,医疗专家到底是什么看法?中外医疗专家之间,看法也是不统一的。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阿麦什·阿达尔加(Amesh Adaljia)认为普通人戴口罩很多不会戴,另外吃饭、擦鼻涕时取口罩戴口罩,可能导致更多病毒病菌接触的机会。但是来自亚洲的专家,如中国这次新冠疫情期间的高级专家组成员、香港玛丽医院的袁国勇,则认为全民戴口罩对于疫情的防控极为重要。 美国人不喜欢戴口罩,也和口罩本身形象有关。一看到口罩,普通人会想到诊所、急救这些,这会让一些戴的人和周围的人不适。我所在学校诊所有口罩发放给病人,我看都涂成了学校的颜色——紫色,与那种普通颜色的口罩区隔开来。等美国口罩普及的那一天,估计会有人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画上图案。我也建议现在的口罩生产厂家做一些设计的改进,生产不同款式的口罩,或许这能缓解一些对它的恐惧感。 口罩在美国甚至被污名化。在亚洲国家,由于人口密集,空气污染严重,平时人们戴口罩司空见惯,戴口罩变得和戴眼镜一样寻常。而在美国等国家,大部分地方地广人稀,空气质量较高,不使用口罩是常态。而从亚洲过来的人,有时候仍出自谨慎,可戴可不戴的时候宁可戴上,这就可能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在同样人口稀少、环境优美的新西兰,一家媒体在报道中称,口罩导致更多亚洲人被歧视(Outbreak fuels facemask stigma,The Press,2020年2月28日)。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我有一友,在一所大学工作,说学校一中国小留学生咳嗽发烧,害怕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戴了个口罩。朋友学校有关负责人打电话跟这位朋友抱怨,委婉建议不要戴口罩,怕引起学校同学老师不必要的紧张。但校方又担心小留寒假回国过,不放心,让其去医院看。小朋友英文不大好,朋友带他去看。门口有口罩,接待者让小朋友戴上口罩。朋友心想,自己带病人来,还这么近翻译,别真有啥事传着,于是也戴了一个。结果一看,医疗所其他人没有戴,他们两个人戴了口罩,在众目睽睽之下候诊,像是做贼,大家都投过来异样的目光。进了诊室,护士也没戴口罩。这位朋友如坐针毡,忍无可忍,终于把口罩给下了。还好,后来一查,发现是普通感冒。 美国的新冠肺炎案例与日俱增,他们的防护措施是鼓励多洗手,甚至出了洗手歌,让人唱啊唱啊不知不觉洗二十秒的手。洗手也不鼓励用酒精,而是普通的肥皂和水。他们还建议,少摸鼻子和脸。比如建议不握手不拥抱,而是碰胳膊肘。当然,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去考虑,如果大家只关注口罩戴不戴,戴了口罩就觉得没事,也可能忽略其他的防护。假如狡猾的病毒能从眼睛里进入,鼓励不摸脸,常洗手,也是很好的防护。综合中外专家的意见,戴不戴口罩,不应该只是判断正误题,应该是不摸脸、常洗手、戴口罩这些选项的“多重选择题”。 值得借鉴的是,美国防治传染病,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美国国家疾控中心刚刚说明新冠病毒可能在美国社区传播后,美国高校就纷纷做好了应急网课的预案,让老师能够从容淡定上课。除了高校外,各行各业都在紧张预备。 口罩的生产,美国政府正在忙碌准备。说白了不是不防,而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在加速应急、开发疫苗的同时,努力不引起社会恐慌,影响平时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
total_war: ……………………你不无数次告诉大家你爹是永远指不定的哪一个隔壁老王,哪一次老王们看你泥马都不禁会对你家内的小爸说:你一定是老王八(吧)?这儿子怎么看都不 ...
捂产阶级革命家: 哎呦,不好意思,戳到你痛处了?不过也正常,下贱到去当五毛狗,你爹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rabits: 造谣吧,一如既往啊,中国封城了人人都遵守词序,口罩戴上不乱走,疫情逐渐被控制好转。看看美国加拿大谁带口罩了?为了不带口罩找出多个戴口罩没用的理由,这是 ...
total_war: 自认劣等鳖种在哪儿不一样,在哪儿不是个劣鳖?又财产 又隔壁老王的天天在这宣誓
rabits: 造谣吧,一如既往啊,中国封城了人人都遵守词序,口罩戴上不乱走,疫情逐渐被控制好转。看看美国加拿大谁带口罩了?为了不带口罩找出多个戴口罩没用的理由,这是 ...
rabits: 没完没了就是意识形态的垃圾台湾的文革的确还在如火如荼,这也是为什么我来这里骂你们这些人渣的原因。中共公开财产你们会信吗?中共还说自己是人民民主专政,中 ...
xly_0601: 不对,你嘴里,中国才是天下第一什么都不怕,你自己都忘了你吹过的那些牛逼了?
revie: 你们这么讨厌美国加拿大 何苦在这里度日如年 每天吃饱了就骂街 回你的国去 就是了结 多好 我就不知道你们究竟是哪方面的专家 成天在论坛里唧唧歪歪 顶屁了就是 ...
rabits: 主要是美国人傻逼就是傻逼文化造成的,美国有一个词形容美国人的Redneck,就是老子天下第一什么都不怕自以为是固执愚蠢而且野蛮。 ...
捂产阶级革命家: 想起我以前发的一个帖子,只有一句话“当心隔壁老王”。没想到立马有一群逗逼赶来骂我,大谈它们的媳妇和老王的关系如何如何纯洁,痛斥我心理阴暗,理解不了老王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7:06 , Processed in 0.16426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