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国内疫情从暴发期进入康复期,但境外正进入全面暴发期,疫情进入了全球大流行状态,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境外输入风险。上海作为境外输入的第一线,该如何做好防控,这场疫情又带给了大家什么启示?人民网的人民上海会客厅邀请到了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为大家进行解答。 记者:现在,中国的疫情已经从暴发转入康复期,但是境外却全面暴发,中国由此面临着境外输入的高风险。上海作为一线城市,防控压力尤其大。就目前阶段看,国内特别是上海应如何做好防控?老百姓又该如何做好防护? 张文宏:面对这次疫情,全国人民都蛮艰难的。全国支援湖北,到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疫情基本上控制住了,全国各地基本没有本地病例出现,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但现在欧洲突然成为疫情的新中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后续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上海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境外输入,我们要严阵以待,迎接“二次过草地”的挑战。 原来我们预估疫情于4月份结束,后期再拖个尾巴,再控制一下世界的疫情,全球6月份也能结束,我认为这也是合理的。但现在整个欧洲出现了不可控的情况,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的概率就很低了。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提出的“群体免疫”,这个过程事实上非常痛苦,势必会有大量的人被感染。因为建立一个“群体免疫”的过程非常漫长,意味着会有60%-70%的人被感染。推算一下,周期基本上会到跨年,所以我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务工作者都很难停下来了。 对老百姓来说,防控很重要。别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我就是不感染,有没有秘诀?事实上是有的,一定要掌握住传染病里面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接触。没有接触,就没有感染。在疫情暴发非常厉害时,我们发现,所有的感染都是密切接触传播开来的。 那么,我们在工作场所如何避免密切接触?不仅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还要戴口罩、勤洗手。做到这些之后,感染的风险基本上就没有了。有人担心会空气传播?其实,到目前为止空气传播一直是停留在假说之中,我国大多数病例都是在密切接触中发生的。 记者:目前的欧洲国家,意大利情况极为惨烈,确诊病例多,死亡率也高。所以,网上热传是意大利的病毒成分与中国的不完全一样,而是毒性更强。这种说法是否存在? 张文宏:意大利病毒的序列分析结果,目前还没看到明确的数据,所以现在还不能说毒性更强。武汉早期病死率也高,现在已经降下来了,也没听说是病毒成分发生改变。病毒成分发生改变一定要有基因测序的结果来佐证。现在最主要的原因是意大利大规模暴发,重症病人就存在一定比例,如果20000多例确诊者,按照20%的重症比例计算,也有5000人,重症病人太多,医院的救治能力就可能跟不上,死亡率就会升高。如果再暴发下去,会越来越严重。 梳理下时间线,意大利最初的3例病例都是输入性病例。在之后的两周内,并没有出现新的确诊患者。正当意大利全国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疫情却逐渐发酵。2月22日,伦巴第大区一名38岁意大利男子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成为第4例确诊患者。这名患者近期没有到过中国,1月底与一名从上海返回意大利的朋友一起吃饭,但朋友的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 而意大利第4例确诊者之后的70余例,均与第4例有关。这就是通过一个“超级传播者”形成了一个内循环,在意大利造成很多个社区的传播。因为意大利人不太愿意戴口罩或进行隔离,社区活动也较为频繁,这样就会不断在社区中传播,从前面的几十个到几百个,再往后就是指数级增长。 指数增长有多可怕?打个比方,假如有一张足够大的纸,每折叠一次,纸张厚度就会翻倍,如果能够折叠46次,那这张纸的厚度将达到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样的话,很可怕,四五月份,意大利的病例可能会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这段时间就是要考验意大利能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了。 记者:那个时候,海外同胞要不要回国? 张文宏:这要看他们回来后是不是决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缓半年,还要不要读书工作?如果不回来的话,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让自己不生病才是最好的办法。有效的个人防护包括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这三点都能做到,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很小。 记者:之前有过一种说法,就是随着天气变热,病毒的传染性会变弱。但问题是,病毒已经在南北半球都传播开了,当北半球进入夏天时,南半球就进入了冬天。因此,病毒会不会成为常驻型病毒? 张文宏:历史上很多传染病都是跨季度、跨年份的,2009年的H1N1就跨了年份。现在看,新加坡、印度都不严重,所以会认为天气变热这个病毒就不大容易生存;但马来西亚却有400多例,说明也不仅仅是天气的原因。不过,这些国家病死率都低,起码说明有可能在天气热的时候,重症病人会减少,轻症病人还是有的,否则马来西亚纬度这么低的地方,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确诊病例。夏天,病毒可能容易被控制。但是现在欧洲出现了疫情暴发趋势,有些国家在防疫方面只是应对型,可能不会对轻症病人或无症状病人进行筛查,那就意味着轻症和无症状病人有可能在社会上进行不断传播,这样的话,疫情会一直延续下去。有可能夏天终止不了,等到冬天,可能又会带来第二次暴发。 至于会不会变成常驻病毒?如果这个病毒毒性变得越来越低,那就有可能在人群中反复感染,因为症状不明显,也不会致死,就会慢慢适应,在人体中生存。如果病毒毒性变强,就容易被人类清除掉,不大容易长期生存。因为病人一生病就很严重,肯定会进行治疗、隔离,这个病毒就不容易传播下去。但现在说能不能在人类中长期生存还为时过早,要等到一年或两年以后,看看这个病毒还会不会长期生存。 记者:如今,随着青海、贵州、云南等地不断明确开学时间,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的家长也都在翘首以待。 张文宏:复工、开学,都是极大的问题。说实话,我自己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牵涉面太广。需要我国的专家和政府管理部门一起得出结论。对医疗工作者,还有现在工作在防范输入各环节的中国工作者们,比如说海关、社区防控的同志等,要做到把输入性的风险控制到最低。 开学需要各省根据各自疫情来定。如果一直没有新增病例的话,原则上就可以开学了。但眼下的问题是,上海、北京这种特大城市,不断有境外输入性病例。这就需要特殊情况特殊分析,看看输入性疫情是否可控。而且现在已经复工了,一般都是先复工,再开学,复工如果有问题,开学就开不成。因为开学后出现问题的话,就会影响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可能会造成恐慌,复工相对来说没有这么大规模,要好一点儿。如果复工以后没有出现问题,原则上就可以考虑开学的事了。 记者:网络上一直对中药西药哪个更有疗效讨论很激烈,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张文宏:上海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的,而且合作非常愉快。要说谁的疗效好,我觉得分清这个没什么意义。这就如同两口子过日子,日子过好了,非要分清是谁的功劳吗?这也是没法分清的。如果一定要说谁的功劳大,就只能完全不采用其他方式,只用中药或只用西药,然后拿出来比对。做这样的试验,对病人来讲,伦理上也过不去,难不成为了做这样的试验,就置病人的生命于不顾?明明需要吸氧了,但我只用中药,就不给你吸氧,这说不过去。中医西医都是医学,现在中国的治疗都是中西医结合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很多人都在关注疫苗的进展,您能介绍下吗? 张文宏:在中国各条疫苗战线上,进展都挺快,也都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疫苗从动物试验有效,抗体出来,到人体的临床研究,再用于人身上,需要一个非常严格的过程,哪怕再着急,流程也不能缺。因为疫苗是用在人身上,安全性要有极大的保障。最顺利大概也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到时候中国的病例可能都没有了,又让谁来做临床试验呢?如果这个疫苗是中国做的,拿到国外去做临床试验,人家又愿不愿意接受呢?这些都是问题。所以,我们说疫苗是为了明天而准备的,谁也不知道疫情会不会再来一波。 记者:据了解,您主编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发布后广受追捧。随后被翻译成了英语、意大利语、波斯语、越南语等多个语种传向世界。 张文宏:对,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问我要,我连一分钱版权费都没收(笑)。 记者:很多人希望在疫情结束后,能听您谈谈爱情观,讲讲育儿经,并且跨界再出几本书。 张文宏:这大可不必,我比你们高明的地方,就是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至于其他的,年轻人都比我懂得多,我已经out了。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2 02:03 , Processed in 0.16865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