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美国东部时间4月25日9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92.7万例,累计死亡病例5.2万余例,两项数据都居于全球首位。从1月21日确诊首例到如今,三个月的时间内,美国疫情从悄无声息到快速暴发再到如今渐趋平稳,其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医疗卫生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引发全球瞩目。 关于美国疫情,美国确诊数、死亡数为何如此之高,美国医院内情况到底如何,特朗普政府的疫情应对有无迟滞,这三个问题备受关注。记者连线了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一家医院工作了12年的华人医生王博士,听他讲述对美国疫情的观察,同时对这三个问题作出回答。 问题1:美国确诊数、死亡数为何如此之高? 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25日5时,美国确诊病例890524例,死亡病例51017例,均居全球最高。 自3月30日起,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均高于2万例,最多时4月9日单日新增3.41万例。自3月31日起,单日新增死亡病例均高于1000例,最多时4月21日单日新增2683例。两项数据引发关注。 检测量大;疫情初期老年护理机构和医院交叉感染 对于美国确诊病例数居于全球首位,王博士认为,可以从四个层面去解读。第一,美国确诊数大幅增加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检测速度加快、检测量加大。截至24日,美国已检测469万人,是全球检测量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美国检测速度加快,目前正常情况下大概15分钟就可以出结果。以马萨诸塞州(以下简称麻州)为例,现在该州很多城市都有多个检测点,其中很多是drive-through(不用下车就可以检测)检测点,非常方便。检测人数大大增加,确诊数自然也就不断增加。 第二,美国感染数庞大和美国医疗急救系统也有一定关系。正常时期,拨打911紧急求救时,需要第一反应团队(First Responder,包括医疗急救人员、警察、消防人员等)联合出动。疫情刚开始在华盛顿州的一家养老院暴发时,情况就是如此。第一反应团队又频繁往来于养老院和医院之间,导致一批第一反应者出现群体性感染,这批第一反应者又与其他群体特别是最容易受感染的老年群体出现交叉感染,某种程度上导致整个社会群体潜在感染数巨大。 第三,美国CDC关于普通民众不用佩戴口罩的指导意见,一定程度上导致前期聚集人群互相感染传播。在疫情暴发初期至接近高峰的这个阶段,美国官方指导意见都是健康人群戴口罩无用,因此这段时间内几乎没有当地人会佩戴口罩。直到大概4月初,CDC才改变指导意见,提倡在超市等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或者至少以围巾遮挡口鼻。 第四,美国各个社区之间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差别非常大,感染的比例差距也非常大。譬如波士顿的几个区中,一些中低收入群体聚集的区域,人口密度大、服务行业人员多,他们大都需要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因此这些区域,比如Chelsea, Revere感染率非常高。另外,西方人的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卫生习惯不如华人、亚裔那么良好,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大面积群体感染的发生。 死亡病例多为老年人、且集中于养老院等老年护理机构 对于美国死亡病例数全球最多这个问题,王博士认为,需要对死亡患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麻州为例,在美国50个州中,麻州的老年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体系是最好最完善的,所以吸引了众多老年人来此居住养老,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就更高。 王博士指出,目前麻州几乎所有老年护理机构都有感染病例,而新冠病毒对老年人而言致命性非常强,这就导致美国养老院等机构中的死亡率非常高。麻州两天前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州共有2000多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为81岁,这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去世的都是老年人。 王博士提到了一个退伍老兵的养老院(soldier’s home),一周前这个养老院感染非常严重,里面的退伍老兵大批感染去世,导致死亡病例大幅上升。在这类养老院中,老人们的年龄基本都在八十以上,九十岁以上者又占了一定的比例,年龄大、抵抗力弱,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签署了病情危重时放弃治疗的协议,因此当出现严重危机情况,有些时候是可以不救治的。这些就使得美国因为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急剧上升。王博士指出,美国这一点和欧洲国家如西班牙比较相似,都是因为养老院等机构出现大量死亡病例,导致死亡数一下子非常高。 问题2:美国医院治疗及医护感染情况如何? 在疫情暴发后,美国医院内的状况引发广泛关注:美国医护人员防护用品奇缺,有护士称自己就像“裸奔”;多州急缺呼吸机等救生设备,医生面临将呼吸机用在哪位患者身上的“生死抉择”;医护人员感染比例高,许多医护人员公开求助…… 那么,现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初期医护人员感染率高、防护设备不足 王博士介绍称,从疫情初期一直到10天前,麻州每天都会公布医护人员感染数量,当时的医护感染数就已经超过1000例了。不过此后,官方不再公布医护人员感染数据。他认为,主要是因为近段时间医院防护措施跟上了,医护感染率明显下降,已经不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了。 但是,疫情暴发之初医护人员感染数的确不低。王博士认为,这和CDC当时的指导原则以及医院的管理制度不无关系。从CDC的角度来说,当时的指导意见是,对于普通科室医护,没必要采取全面的防护;从医院的角度来说,他们除了遵循CDC的指导意见外,还有个重要考虑是,要把最为紧缺的防护物资留到最紧急的时候——因为一般情况下,医院不会大量储存医疗物资,正常情况存量仅够两周使用。医疗机构最初也不允许医护人员使用自带的防护设备,导致医护感染率急剧上升。 值得欣慰的是,一线医护人员均全部得到优先检测。此外,波士顿很多酒店也专门腾出来给那些确诊的医护人员隔离使用;在后一阶段,一些大学宿舍也腾出来给感染的医护使用。在麻州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中,目前已知有1名护士去世,所以医护伤亡率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 普通科室医生在家上班,医院高层主动降工资 在疫情逐渐发酵之后,很多医院采取了一项措施,即除了急诊部门、呼吸科、感染科这些科室医生外,其他普通科室的医生都可以在家工作——可以说,医生是比整个社会其他行业的人先一步在家工作的。这也和美国医疗体系有关,这边有比较完善的网上诊治系统,该系统和药房联系在一起,医生网上诊治后可以将药方传到药房,患者直接到药房取药就行。王博士认为,这个措施保护了相当一部分医生免于感染。 不过,疫情之下,医院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几乎每个医院收入都下降了至少30%。所以3月份开始,一些医院的院长主动提出工资减少50%,高层管理人员减少20%,不过医护人员的工资没有降,反而增加了一些补助,因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于一线医护都有专项基金资助。 目前情况好转,麻州急诊就诊病例只有正常情况下的70% 王博士指出,在美国,各个州、各个城市之间的情况差别很大。像纽约市,前几周医院里面人满为患,医护人员受到的冲击肯定非常大。但很幸运的是,波士顿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事实上,除了最初一段时间防护设备急缺造成一定混乱外,现在医护人员防护设备基本都是足够的,大家的心态也比较平和。CDC和各个州提出的“压平曲线”(flatten the curve,即让峰值出现得比较晚,曲线比较平缓)策略还是比较有效的,因为这可以避免病患人数暴增对医疗系统造成的冲击。 尤其是在麻州,整体情况还好。王博士称,麻州医院众多,医疗资源比较充足,因此虽然是美国感染病例第三多的州,但医院并没有出现人满为患、大量死亡的情况。波士顿医院的ICU也都是可控的,医院也并未出现医生面临所谓“生死抉择”——即如何分配使用呼吸机的情况。此外,两周前波士顿已经将会展中心改建成为拥有10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其中500张计划分配给无家可归者使用。但目前为止只有个别轻症患者入住,方舱医院整体仍处于备用状态。 王博士补充称,麻州州长2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麻州医院普通病床和ICU病床均有一半空置,急诊就诊病例数与正常情况相比仅有70%。因此,州政府和医疗机构均鼓励中风、心脏病等有急诊需求的民众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问题3:如何看待特朗普的疫情防控举措? 在美国疫情发酵过程中,特朗普政府的应对备受争议。有人批评特朗普政府反应迟滞,初期不够重视;有人指责特朗普将疫情政治化,利用疫情为自己争取连任造势;还有人认为特朗普为了发展经济,过早宣布重新开放。 美媒最新民调显示,65%美国人认为特朗普在疫情初期没把病毒当回事,未及时采取行动。对于特朗普的抗疫表现,半数受访者表示不满。 初期并不迟缓,但许多民众不按要求居家隔离 在王博士看来,联邦政府的应对不能算迟缓。在中国疫情刚开始暴发时,美国很快就停止了中美往来航班,最初由中国直接输入的几个病例也很快得到了控制。但是,美国后来失控,最主要的原因是出现大量从欧洲输入的病例,尤其是输入到了纽约和波士顿。以波士顿为例,第一起群体性感染就是由于从欧洲赶来波士顿参加一家医药公司会议的人员中,有大量感染者,从而导致疫情迅速蔓延。因此,联邦政府也很快中止了美欧之间的航班。 王博士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反应整体上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美国的政治结构、价值理念决定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虽然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但并没办法强制要求人们居家隔离。宣布紧急状态只是赋予政府机构有更多的权力调动社会资源帮助抗疫,如可以动用国民卫队参与救治等。 此外,虽然大部分的州都下达了“居家隔离令”,但这只是建议,并非立法。就像最近开始鼓励民众戴口罩,也只能是建议,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人不戴,也没有什么办法。换言之,美国人大都崇尚自由、自由意识比较强,所以还是有相当部分民众不遵守居家隔离规定、不遵守各种限制措施。以波士顿为例,虽然要求居家隔离,但一些未关闭的公园,人还是很多;马路上行驶车辆也并没有比正常情况下减少很多,这些都导致感染数居高不下。 美国事实上已经在走向“群体免疫” 在重新开放的问题上,王博士指出,各个州之间的情况差别很大,有些州,比如佛罗里达州、犹他州等,事实上已经半开放了。特朗普总统上周宣布了重新开放的详细指南,但将决定权交给了各州,由州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满足指南所规定的各种条件下,小范围逐步放开。 但是,王博士认为,重新开放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检测能力。因为重新开放、正常复工,需要进行抗体检测,才能真正放心地去工作、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然而,整体而言,目前的抗体检测能力还比较弱,只能对一线人员等群体进行小规模的检测,还没办法大规模地对民众进行检测。因此,各个州开放需要非常小心。 事实上,纽约州本周进行了首轮抗体测试。在抽样的3000人中,有13.9%的人已经感染并有了抗体,而纽约市的这一比例达到了21%。纽约州州长科莫认为,若是转化为实际发病率,这意味着纽约州有270万人感染,致死率大约为0.5%。 王博士指出,虽然美国政府最开始是反对“群体免疫”策略的,但如今的现实情况却正在向“群体免疫”发展。因为目前的感染数实在是太庞大了,很多感染者可能没有症状或是只出现轻微症状。纽约州的这个抽样测试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估计,美国每天需要3500万个测试才能让人们重返工作”。 轻症患者在家硬扛,疫苗防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博士表示,美国目前的情况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大都是在家或宾馆隔离,基本上不用药,而靠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就像抵御感冒病毒一样。等到症状消失了,再进行一次检测,如果是阴性,就可以结束隔离了。 在治疗方案上,王博士指出,严格来说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一些比较热门的药物如瑞德西韦、氯喹等,也还未能得到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有效验证。现有治疗方案主要还是以抗病毒药、抗生素、退烧药等对症治疗。目前寄予很大希望的治疗是,利用痊愈患者捐献的血清,对病情开始加重的患者进行治疗。 对于新冠病毒疫苗,虽然目前已有部分疫苗开始进入人体实验,但王博士认为指望疫苗控制疫情不是很现实。他认为,一方面疫苗最终是否能研制成功还是个问题,就像2003年的SARS,当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疫苗研制,但并无成功疫苗出现;还有艾滋病疫苗、埃博拉病毒疫苗,严格来说到现在都还没有成功。此外,疫苗研发需要一定周期,是否能激发机体产生抗体,是否会给健康人带来副作用等,都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进行跟踪研究。因此,新冠疫苗问世,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6:35 , Processed in 0.137667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