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2020年,将会以熔断为年号载入史册。 熔断这个词原本属于股民。 根据维基百科,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 / Trading curb)指的是在股票市场的交易时间中,当价格波动的幅度达到某一个限定的目标(熔断点)时,对其暂停交易一段时间的机制。此机制如同保险丝在电流过大时候熔断,故而得名。熔断机制推出的目的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给市场更多的冷静时间,避免恐慌情绪蔓延导致市场波动,从而防止大规模股价下跌现象的发生。 整体来说,熔断机制是以人为本,避免恐慌情绪的。 熔断元年三月,美国股市在十天内连续熔断了四次。 由于中国人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不是地摊经济,而是美国药丸,所以熔断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中国老百姓街头巷尾耳熟能详的一个热词。 然而,没想到在六月,中国民航局又一次给熔断这个新词赋能了。 在6月四日出台的新政策里: 熔断措施:航空公司同一航线航班,入境后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旅客人数达到5个的,暂停该公司该航线运行1周;达到10个的,暂停该公司该航线运行4周。熔断的航班量不得调整用于其他航线。熔断期结束后,航空公司方可恢复每周1班航班计划。 为什么说中国民航局在熔断这个词赋能呢? 不仅是因为民航局赚的是机票钱,但操的是证监会的心。 也是因为熔断从此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熔断。 它从以市场为本,避免恐慌情绪变成了,以大局为本,制造恐慌情绪。 这个熔断措施一出,民航网的评论区就大翻车了,又成了评论区好看系列。 有人说,能推出这么雷人的政策,大概智商熔断了。 目前评论已经4000多条了,感觉离史上第二次熔断不远了。 还是老习惯,截屏保存历史的一页。 评论区里总结下来就是: 这到底买的是机票,还是股票? 这到底买的是机票,还是彩票? 答案:别问,问就是抽盲盒!说不定下周买机票就是微博转发抽奖制度。 你只谈熔断,不谈后续,这不是耍流氓吗? 留学生买了机票,就是做回家的准备了。该退房的退房,卖锅碗瓢盆的卖锅碗瓢盆。唉,当天要起飞了,你熔断了,人家住哪?难道要区街头熔断吗? 就如以下这位愤怒的留言者所说一样,考虑问题能不能不要这么高高在上?放别人一条生路吧。 话说,留学生和海外华人的回国艰难从三月开始发酵至今,没得到什么实质性的转变。关于五个一政策的集中控诉,社交媒体一查一串,这里也不再赘述了。 比如有留言说,回国机票国内转机,值机时现场被降舱。理由是重点地区回国人员不能坐头等,只能坐经济舱指定座位。后续退差价也没有人管! 这是什么粗暴政策啊? 头等舱座位宽大,远大于经济舱的social distance。按理说,如果你考虑安全性,应该让重点地区回来人员坐头等舱才对。 为啥是经济舱呢? 是贫困让人们更有免疫力吗? 而且航空公司把客人从头等舱降到经济舱后,就后续也不管了。看来,这不仅是你回不回来我不管,你买了票我还是不管你! 其实,从外交部对留学生的各种殷切慰问和讲话中,可以看出公民权利还是共识:国家为海外公民提供保护和回国的协助,而是现代国家理所当然对其公民承担的责任。 既然是共识。 那就应该在具体政策有更精细化的管理操作。 一个以人为本的机构制定任何政策做任何政策都应该治大国如烹小鲜按管理学用语,就是精细化管理。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由粗放的一刀切管理向科学化管理以顾客为导向的转变。 有熔断政策,也应该有熔断的后续政策。比如,预订的外国航司熔断了,那些已买票的中国公民是否可以改签到中国航空公司航班?如果有公民滞留,是否可以提供相应起码的住宿安排?如果实在没有飞机了,祖国是不是可以采取外交手段撤侨,至少把签证到期无法继续滞留的学生先接回来。实在接不回来的,是不是外交部可以通融一下,让签证所在国有特殊政策延长签证之类的啊? 如果以核酸检测结果为航线运行的标准,那航线肯定会要求乘客提供核酸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各地领馆是不是可以协助要回国的公民方便快捷得到核酸检测呢?有很多滞留在俄罗斯华人说,由于是务工人员,不懂俄语,无法自己去做检测。相关部门是否可以提供帮助让他们拿到检测报告呢? 一刀切的政策谁都能做。 真的,你放我上去,不用领工资,我也能搞熔断。 或者你把微信总裁放去做,他熔断也许搞得更好。比如本号在过去15天内评论区已经被熔断5次了。昨天连夜赶的《美国要断航,民航局大反转!》评论区也在8小时内熔断了。 但如果领着纳税人的钱,还只能搞出熔断,就说不过去了。在其位谋其职,制定政策要对得起别人付你的那笔钱。 一刀切易,精细难! 熔断易,不熔断难! 但真正考核一个政策制定者的,往往在于如何克服惰性、控制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大家都不用熔断!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8:02 , Processed in 0.15656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