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事情基本上都会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放、乱、收、死的恶循环,其结局往往都是一地鸡毛。 —— 当然,最后责任还是下面的,高层领导说的明明是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结果下面官员听错了,听成了发展“地摊经济”...... pic.twitter.com/G18CsLjbSO — 李 庆 (@LQ0068) June 4, 2020“地摊经济”一定能救经济吗?不一定,但一定是“救人”的,来自于“绝境”下生产者的信心。 (摄影:孙海) 咋你是城管的?你叫我去摆摊? 是是。 你该不会是骗我的吧?我不相信,还有这么好的事儿?要租金吗? 不用不用。 我还能叫其他摆摊的一起吗? 可以的。 近日江西九江瑞昌执法大队给小贩们的一通电话,可能是中国城市管理史的一次里程碑事件。它预示着曾经水火不容的城市管理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一种意外的和解。就像是一直被压抑的荷尔蒙,在性解放的浪潮下,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当扔掉对立的棍棒,吃饭的家伙事儿不再被扔上皮卡,地摊经济火了。 我在地摊吧看到了最真实的人间 曾经贴吧是练摊儿爱好者们的聚集地,如今,沉寂已久的贴吧又活跃了起来。 这里有农村地摊的暴利产品,服装界的TOP1,迷彩T恤,好看不贵,2元一件。 还有主妇必购尖货,洗衣液洗衣粉厂家直销。 饮食类绝对要争一争摆摊江湖的头部品类了,正所谓“糖水铺,路边摊,大排档里撸串串,吃凉吃冷又吃辣,五脏六腑闹非凡。” 但是要说最受“练家子”们青睐的,还属囤货界永恒的鼻祖:纸巾。618来了,不再等待,家门口自提,比比谁更便宜? 在这里,有招徕招揽生意的,就有包教包会的。几千块搞来的“地摊财富秘籍”,吧友决不能吃独食,分享出来,以餮诸位。 当然,主旋律依旧是小白们日复一日,贴复一贴的询问地摊经济的三个终极问题:摆啥?去哪儿进?去哪儿摆?深刻地揭示了商业活动中选品、渠道和区位的重要性。 90年代练摊儿的老北京会告诉你,这热门地方跑不出动物园儿、秀水、东西单、隆福寺,指不定能碰见刘星他姥姥卖贺卡和年片儿,和珅的管家卖锅贴,相声表演艺术家卖BP机。 如今“后浪们”早就发扬光大,以点带线,以线代面,总结出了109个北京摆摊地。你看这零零散散的天桥、各号交通线、大学城、商务区,是不是勾勒出一个挺不一样的城市地图? 最新指南是,尚未开发配套的新楼盘住宅群是摆摊的蓝海区域,同质化竞争不强,市场潜力五颗星。 建议出门旅游按地儿走,市井生活全都有。 说摆摊儿时,我们其实在谈什么 当然,地摊吧短期内一片繁荣的背后,充斥着各种广告、诈骗二维码和专坑韭菜的陷阱,以至于吧主不得不严正声明,以净吧风。 实际上往前翻个五年十年,那时候的人们更加淳朴。 人们就像写日记一样分享练摊儿的经历,36盆仙人掌小家伙,是年轻的灵魂闯荡的资本,也是生日最好的礼物。 插科打诨的背后,可能也有一颗奋斗的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默默记录一次简单的帮衬,也蕴含着“日行一善”的质朴和善良。 有时候,摆摊儿不只为了糊口,也为了给那些更需要的人一点支持,直播,也是一种动力。 人们通过摆摊儿分享经验,寻找同好,这可能是你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也可能是曾经事业有成,跌入低谷后短暂的过渡期,亦或是走过弯路,做过错事的你洗心革面的开始。 亏钱了也不必担心,就和中国股市从来都是分红没有印花税交的多一样,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往里涌。虽然会有明显的幸存者偏差,咱总不能一夜暴富,但糊口却也不难。 练摊儿不是财富密码 但是当雪崩发生时,每一片雪花都想要勇闯天涯,但还是要想清楚,热闹是别人的,心如止水,修炼内功,才是自己的。 你看,炒来炒去,推出“摆摊神车”的港股五菱汽车昨日股票翻倍,收盘暴涨50%,结果发现真正的五菱宏光不是五菱汽车生产的,实际上是上汽通用生产的。 就连互联网也开始了集体狂欢,打造从线上到线下的完美闭环。 但实际上,李克强接受中外记者提问时早就说明白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 数字最为直观,有人回顾了自2012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始终是“发展”,“加强”、“改革”们轮番争老二,今年,他们让位给被提及了39次的“就业”。 最现实的背景下,宏观数据中调查失业率从1月的5.3%到4月的6%。 即使数字是在“安全区”内,国际劳工组织锁定的失业率警戒线为7%,但是结合着2019年全国就业人数77471万人来看,就算是0.1%的增长,也关乎数十万家庭的生计。 更何况,还有5174万农民工未返程回到工作岗位,以及874万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在等待市场消化。 我们说,好的经济政策一定是回归人性和理性的经济政策,摆摊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因为它门槛最低,最自食其力,也最能发挥人们的积极性。 1980年代初,当时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允许老百姓在马路边摆摊卖东西。 之后又因为下雨,允许老百姓搭起了棚子。 这个棚子,成了后来中国的第一个小商品交易市场。 之前人们讲“练摊儿”, 一方面是这事儿辛苦,起早贪黑,但另一方面,练的就是脚力。哪儿人多在哪儿摆,人越多生意越好,也越危险,你得盯着城管,商贩被城管“练”,也“练”城管。 从某种程度上说,让“地摊经济”冲上热搜的原因在于“人情”。曾经的一刀切,让城市干净了,人情味也淡了。熟悉的味道回来了,回忆和美好也来了,那些不再被驱赶的夜晚,也来了。 当然,地摊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压力,甚至是市场竞争上的争议(缺乏营业执照、税收混乱、经营范围不定)一直存在,还需要城市管理者制定合理的规则加以规范,警惕成为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政策,让“宜疏”重新让位于“宜堵”,“宜帮”再次转变为“宜赶”。 “地摊经济”一定能救经济吗?不一定,但一定是“救人”的,来自于“绝境”下生产者的信心。 套用《新华字典》里的一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陈红旗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在天桥摆地摊...这次,我们真的都有光明的未来。 来源|南都周刊 文 张峰 原标题:一夜之间,人人都要去练摊儿了?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3:40 , Processed in 0.17013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