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无小事。一种表态、一个神情都可能引发各种解读,处于中国外交第一线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不例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6月8日在谈及美国邀请中国参加“美俄军控谈判”时称,近两年美国不断毁约、退群,听到这样一个国家的官员谈论“有诚意的谈判”,给人一种非常荒谬和不真实的感觉。在表态拒绝美国邀请时,华春莹还借机讽刺了一下美国。很快,“华春莹吐槽美国有诚意的谈判”便登上了中国国内社交媒体微博的热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经常会成为中国国内舆论场的热点话题。再比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6月4日在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到“近四成香港人想移民”一事,赵立坚用六个字“中国来去自由”来回应,这段视频随后便被各大官媒上传至各短视频网络平台,引发不少中国国内民众的观看。 赵立坚(右)2月24日出任新一任外交部发言人。他的不少言论引发了争论,也被质疑为“战狼外交”。(新华社) “中国来去自由”表明了北京尊重香港人移民的想法,这种表态并无不妥。但赵立坚的神情亦予人以一种“你随便,我无所谓”的傲慢与不屑。 以往的中国外交官发言人通常是义正言辞、谨言慎行,赵立坚带有情绪化的肢体动作似乎正在改变以往人们对中国外交官刻板的印象。 而赵立坚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样倾向的中国外交发言人,华春莹以及刚刚卸任的耿爽也是如此。以狠话回击正在变成他们的标配。 更早前,华春莹在4月2日的记者会上,被问及美国情报部门称中国隐瞒疫情有关数字时,她用长达10分钟的时间回击,期间用了18个反问,并称美国政客的言论和所作所为实在是“无耻”“无德”。对于多次指责中国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华春莹直接称其“用心险恶”,“像祥林嫂”,“收起骗人的把戏,给自己留点颜面”。 2019年3月,针对时任英国外交大臣亨特(Jeremy Hunt)的涉港言论,耿爽用了10个成语“居高临下、指手画脚、自作多情、痴心妄想、颠倒黑白、厚颜无耻、自不量力、罔顾事实、信口雌黄、不思悔改”回击。 出于体制文化、价值观差异、竞争关系等原因,西方各国对中国多有不认可之处,这种不认可甚至会演化为一些莫须有的指责。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硬回击是必要的,很大程度上,正如各国政治人士需要响应本国民情,中国政府亦需要对不忿的民情有所回应。 中国外交部此前在诸多议题上不愿意发声,也因此被指责老好人、需要寄钙片(暗指缺骨气),但动辄以情绪化的措辞、神态,很容易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只要西方言及中国的争议话题,中国立即就暴怒了,紧随其后的是放狠话,颇有“你批我一句,我便还你十句”的架势。 中国前外长李肇星曾这样谈及外交部发言人的角色:“外交部发言人既是人,也不是人。因为发言人代表一种机制,发言人就是一个代言人,他是对外发布消息、发表政府立场、解答政策疑问的一个渠道,他所说的话不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政府。”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给人的印象变成了天天就着争议话题与他人打口水仗时,这无益于中国的国际形象,更不利于中国外宣寻求的“讲好中国故事”。 从当下的全球政治生态来看,民粹主义泛起,媒体乃至一国的领导人都可能发表极具争议或不那么政治正确的言论。民众也希望看到接地气的领导人,中国外交部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都是让自己不再是冷冰冰的人,更不是只会机械念稿子,而是有自己立场、有情感的人。 但接地气并不意味着无下限、无底线,有些问题或许逻辑不通,又或许违背中方底线,但中方若以傲慢的方式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与这些民粹主义色彩浓厚的人何异?只是逞口舌之快罢了。中国外交需要与时俱进,但亦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
|
emmons: 不否认自己在"民主基金"拿钱,永远不会被打脸,满嘴脏话,谣言武汉封城死了几万人,吵着要让美国人去检查中国的实验室,曲解留言,断章取义,不敢承认 ...
total_war: 无论世界开放到何种程度,一些人的心理定式不变''洋大人是可敬的绅士永远没错,自己是猥琐下贱,呆头蠢脑的奴仆言听计从是永恒的本份"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4 21:17 , Processed in 0.16362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