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么拼都是因为工资太低了,月薪才3000,这不公平!” 人生悲剧的到来总是如此猝不及防,这一刻充满希望好日子就在眼前,下一刻生命却被无情吞噬。 加拿大一个亚裔家庭就遭遇了如此不幸——在这场疫情中,他们全家感染新冠,奶奶刚在上个月去世,近日,48岁的爸爸在重症监护室昏迷近1个月后,也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果他能再坚持一下,战胜这该死的新冠病毒,那么他将从19岁的儿子Olivier那里获得一个期待多年的爆炸性好消息——儿子被医学院录取了! 可惜,他再也听不到了。 阮同(Thong Nguyen,音译)在蒙特利尔一家医院急诊室工作。 他是那里的护士,在岗位上已经做了17年。工作优秀,被每个同事夸上天,是一个特别用心的员工。 可以说,阮家是“医护之家”——阮同的太太也是一名护士,他堂妹是医生;而他儿子耳濡目染,从小立志从医,治病救人。 “我父亲总是告诉我,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因为可以帮助更多人。”这个19岁的小伙子的梦想之一就是亲口告诉父亲他被医学院录取,可是这一天没有到来。 阮同3岁从越南逃难来到加拿大。他的一生,跟绝大多数一代移民一样,是奋斗的一生。 一个从零开始一穷二白的移民家庭要在加拿大社会里生存说难不难,但说容易也不容易。 阮同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他常常告诉孩子们,一定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唯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日子。 就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坚持努力,从未放弃。 他考上注册护士、进入医院工作,成立家庭、生儿育女。 他负重前行,儿女日渐长大,日子越来越明媚。 直到疫情来临。 魁省,是整个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省份,确诊和死亡人数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在疫情面前,首当其冲的就是前线的医护人员。 急诊室里没有人会临阵脱逃,但防护设备的不足也让所有医护工作者担忧。比起担忧自己会被感染,他们更担心会把病毒带回家,传染给家人。 从疫情爆发开始,每次下班回家前,阮同都会仔仔细细洗个澡,生怕把病毒带回家。然而,就这样小心翼翼了两个多月,到5月时,他还是确诊了。 一得到确诊消息,他迅速将自己隔离起来,独身一人住在家中的地下室。 一开始他还会跟同事发短信开玩笑:“我把自己关在蝙蝠洞了。” 但这样的轻松短信后来再没有过…… 一天晚上,阮同的妻子起来上洗手间时听到地下室传来一声巨响。这时的阮同已经呼吸窘迫,上气不接下气。 家人立马将阮同送到医院,直接就进了ICU,上呼吸机。 人,已经昏迷不醒了。他被插了一根鼻胃管,流食就通过这根管子进入他的身体,另外还插上了尿管解决排泄的问题。 医生希望可以挺过来,毕竟他还年轻,而且并没有其他健康问题。但是,在新冠面前,谁也不能预测下一步,谁也不能确保自己或他人能赢。这个看不见的敌人实在是太诡异太狡猾了。 就这样,48岁的阮同,在ICU奋战了1个月后,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毒,死于新冠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而他的全家也都没能幸免。尤其是当16岁的女儿感染后也因严重的呼吸困难住院时,每一个人都沮丧极了。 幸运的是,妹妹挺过来了。 但是,和阮同一起住的岳母却没有那么幸运,当他们全家隔离时,这位78岁的外婆不幸在家中长眠。 这周,阮同的同事在他们工作的医院外面停车场为他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葬礼。每个人都无比怀念这个昔日里总想着帮助他人的好同事、好爸爸。 一个同事说,阮同工作起来特别拼,经常加班。“每个人对他来说都很重要”,他是一位“夜间战士”,总是充满耐心又无比善良。 阮同的儿子也说,爸爸总上夜班,这样就可以在白天多陪陪他和妹妹。 而阮同当医生的堂妹则认为,哥哥这么拼,因为工资太低:“一个月才3000多月薪,却面临这么大的风险,这是不公平的。” 阮同已经走了。将亲人的悲哀留在了后头。他拼搏的一生在这里画上了句号。而和他一样因新冠不幸殒命的医护工作者,在加拿大还有很多…… “在新冠死亡统计数字背后,还有很多像我父亲这样的人,”儿子Olivier说,“我希望人们能记得我父亲和其他医护人员的牺牲。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疫情还没有过去,每一个死亡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人,是像阮同一样遭受痛苦的全家。 移民一生,奋力拼搏,一次感染抹杀一切。 即将成年的子女、饱受丧夫丧母之痛的妻子,未来的日子,都需要靠他们自己坚强地走下去了。 而这场尚未结束的疫情,那已经离世的45万亡者和他们的家人,那些还在病痛中挣扎的感染者,他们都在提醒我们,生命短暂,为了自己和他人,都请不要忽视病毒。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7 20:26 , Processed in 0.186877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