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网贷平台一则借贷广告引发舆论极大争议。 广告中,一名身穿迷彩服的农名兄弟因为亲人恶心想吐,向空乘紧急求助,希望能开窗户或者换座位。空姐回答: 请问您需要升舱吗?升舱费用是 1290 元。 男子接着打开微信零钱,显示只有 53.12 元,很为难地说不用了。这时,后排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接话说: 升!升舱的钱我来出! 然后拿过男子的手机,一顿操作给人开通了网贷服务,并豪气地说: 急用钱的时候随用随取,别被没有礼貌的人笑话了! 视频中,女性拜金主义、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多个能挑动网友神经的情绪点,统统包罗进短短几分钟里面。 问题是:日息万分之 1.9,听上去是不多,那一年加起来呢?万一还不上,对征信带来多少负面影响?这笔 欠款 将如何影响日后的房贷、车贷,以及银行信用评级?关于贷款,违约责任、违约后果、合约细则,作为一家放款公司,应该有基本的告知义务吧? 以上关键信息回避后,西装大哥和农民兄弟一唱一和,用浮夸的演技营造出这些钱借下来可以随便花的错觉。 越来越滑向恶俗 由于网络营销的所谓爆点,就是情色、暴力、攀比、虚荣、嫌贫爱富等,当恶俗和土味营销相结合,一个奇葩的类型就诞生了。 其中,借贷平台的土味广告尤其泛滥。 要么刻画一个物质拜金的女性角色。一位身材矮小且衣着褴褛的老汉成为主角,他搭对手戏的,是穿着空姐制服的妙龄小姑娘。 看上去,只要有钱,即使是借来的,你就可以像广告中一样,通过简单的挥霍就可以制造一种征服的爽感。 要么设置一个平板的女性角色:面对父母对男朋友的嫌弃,借贷 20 万也要和对方在一起。 在剧情设置上,他们无一例外地把 主角 设定为一个符合刻板印象的弱势人物:外形务必邋遢,内心务必局促。并用极致浮夸的拉踩方式夸大不必要的焦虑,精心设计的冲突,充满带入感的情节,将虚荣攀比美化成 救急 ,刺激观众隐秘的消费欲望。 医美行业也是恶俗土味营销的重灾区,生硬直白、拿恶俗当有趣的医美广告经常会闪现在人们面前,内容往往过于露骨。 还有一类土味视频,包括但不限于做菜秘方、中医养生、相声小品、成年旧闻、瞎编谣言等。土味营销下,任何荒诞的、脱离实际的内容都可能成为被追捧的对象。 比如,为了不让盲人老奶奶踩到水坑里,穿着性感的女孩趴在脏水里用身体当桥。 车前有根小手指粗的树枝,为了防止它扎破车轮胎,老哥当着车主的面将小树枝捡起来扔掉。 为了抓贼,外卖小哥做作地扔出手里的外卖,将小偷击倒在地。 网友们一边感叹大量雷同的土味视频创意枯竭、劣币驱逐良币,一边发出疑问: 这些广告都是如何过审的? 为什么土味广告越来越奇葩? 其实,各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粗制滥造的流媒体广告层出不穷,网友眼中清一色的土味、low 爆,低俗,却能轻松收割流量。 如此一言难尽的辣眼广告,从策划、拍摄到投放,难道内部真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妥? 恐怕,这种带有定向狙击意味的奇葩广告正暗合了他们心照不宣的套路:广告越奇葩、越醒目越好,最好能被反复骂上热搜,争议就意味着流量,而流量就意味着变现机会。 某土味视频小号的粉丝数。 广告的首要任务是为观众制造记忆点,而 恶俗 广告往往可以迅速刺激观众的情绪利用这种 极端情绪 ,广告可以借机提升品牌的记忆度。 在以往传统媒体为主的时代,发布广告有严格的审核流程,涉嫌虚假宣传诱导、色情、违反公众良知的内容很难过审。 但现在媒介的更替带来了很大改变,广告发布与接收内容的审核流程大大简化、弱化,这给了恶俗土味营销以极大的可乘之机。 再加上,互联网用户对千篇一律、正襟危坐的内容审美疲劳,不一样的东西哪怕丑,只要独特、有趣,也乐于接受并传播。 所以,营销行为一定是跟随着用户的喜好而制定与实施的。在上述这种指导逻辑下,恶俗奇葩广告可谓大型养蛊现场,完全放弃常识,用歧视挑动对立和焦虑。 谁的责任? 我们的广告监管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来自政府的行政执法监管机制、行业内的自我约束、平台监督和社会监督。 实际上,由于广告数量庞大(尤其是网络广告)、广告传播渠道丰富,工商行政部门的监管难度巨大。而广告行业内部自律章程缺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还谈不上有效的 行业自律 。 恶俗土味广告泛滥成灾,为其恶劣影响 买单 的却是整个社会。 作为营销广告的呈现主体,平台方要切实履行监管审核责任,不能任由恶俗内容泛滥,应切实守好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在金钱的诱惑,流量的压力之下,让越来越多的 擦边球 内容或者隐晦内容得以顺利过审。 其次,是广告投放方也就是俗称 甲方爸爸 的责任。在一家规范的公司内,广告的制作与投放不管是外包还是自己内部团队执行,都应有相应的审核流程,公司高层会对营销方案的最终签批放行负责。事实上,不少恶俗土味广告都是出自 甲方爸爸 的指示。 最后,是广告制作代理公司的责任。作为专业人士应该知道营销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体系,应该熟知相关广告管理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该清楚不当宣传带来的舆情危机与负面影响。 当下,全国上下正在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显然,那些恶俗的土味营销与此背道而驰,无疑属于被治理的范畴之中。 政府监管部门对这类恶俗现象的处罚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 总之,建议各方应该要心存敬畏,不要为了流量而 不顾吃相 。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0:22 , Processed in 0.15178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