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先生今年一家四口登陆加拿大,来到新斯科舍省的省会哈利法克斯定居。受疫情期间封锁令影响,人们纷纷搬出城市核心区,寻找价格更便宜、居住空间更大的地方居住。再加上加拿大银行利率创新低,这个海边小城原本风平浪静的房地产市场今年也火爆了一把。 F先生说,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让他常常回想起十年前的中国,买房者争先恐后,价格一天一变。而他也加入了买房大军,经过数次和其他买家的激烈竞标,终于买下了一套独立屋。 初来乍到,疫情把“刚需”提前了 其实我刚登陆哈法的时候,和大部分新移民一样,并不着急买房,是想先租一年公寓的。我们人生地不熟,甚至连这里的房子到底分几种类型,什么位置是买房热门地区都不清楚,所以想对周围环境多了解一下再出手。 但是这个打算很快被现实问题打败。 我们租的公寓离学校很近,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疫情期间有的时候两个小朋友不能去上学,就在家里跑来跑去,发出很大的声响,我们经常担心会影响到邻居。而且因为是过渡房,居住空间不大,放了一些杂物、自行车和户外玩具之后,更显得拥挤了。特别是随着冬天来临,孩子在外面的活动时间越来越少,图书馆也关门了,家里的空间就显得特别重要。 我曾经去参观过朋友的独立屋,看到他家的后院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价格差不多四十多万加元(约200万元人民币),就觉得非常羡慕。和国内一二线城市房价相比,这里的房屋性价比很高了。而且因为疫情,银行贷款利率极低,可以申请到利率1.9%左右的贷款,还可以选择三年或五年的固定利率。相比国内买房动辄4%甚至5%以上的贷款利率,也很划算。 就这样,我们把“刚需”提前提上日程,在异国他乡开启了历时一个多月的魔幻买房之旅。 就差900加元,我们和“dream house”擦肩而过 等到真正开始看房,我们发现抱有同样想法的买家不少。 听我们的房产经纪Kevin介绍,哈法的房市之前一直不温不火。在2013年时这里的房价处于低谷,2015年新斯科舍省第一批跟着联邦开放快速通道省提名,移民增多;2017年又开放了大西洋四省移民试点项目,吸引了更多移民涌入。 但即使如此,这里的房价也只是一直温和上涨,这其中有个心照不宣的原因:很多人只是把哈法当作移民的中转站,落脚之后更愿意去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及其周边工作生活。 没想到,今年的疫情让大城市生活不再是最佳选择,而我们正好赶上这波前所未有的上涨行情。 我们从9月开始看房,看的第一套房子叫价35万加元。鉴于“金9银10”的市场行情,在Kevin的建议下,我们一咬牙加了三万多加元,以为势在必得。 没想到Kevin后来告诉我们,这套房子整整收到了19个买家意向(offer),连他这个老经纪都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势。 后来得知,这套房子的成交价是39.1万加元,比我们的出价高出几千加元,比叫价高出12%。在哈法这幺小的市场,这种情况之前是很少见的。 后来我们又看中了一套房子,虽然位置比较偏,但是我们在所有看过的房子中最喜欢的。Kevin觉得这套房应该不会像上一套那么多人来抢。这里之前的规矩是,买家第一次出价一般会比叫价低一点,然后买卖双方再“博弈”。比如卖家叫价30万加元,你可以先出个尾数带“9”的价格,比如28.9万。 结果,现实再一次教育了我们。按照之前经纪教的“套路”,我们在叫价的基础上减了大概几百加元,凑了一个尾数“9”的价格给卖家发过去。 这套房子确实没有第一套抢手,但最终我们还是没买到。一名本地买家最终以高于叫价几百块的价格拿下房子,只比我们的出价高出900加元。 这像是一场“心理战”,又有点像赌博。就这样,我们无奈和这套“dream house”(梦想之家)擦肩而过。 有了这两次的“抢offer”失败经验,我们更频繁地约房、看房,也在此过程中对哈法的房地产市场有了更多了解。和多伦多、温哥华这些大城市相比,哈法二手房的市场很小,上市挂牌的房子本来就数量少,疫情期间考虑到安全问题,一些卖家不愿意让陌生人来看房,或者有惜售心理,不肯轻易出手。我看到的一种说法是,今年哈法的房源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一半,导致了市场供应紧张,是直接推高房价的原因。再加上新屋建设放缓,木材成本上升,新房的价格也在上涨。 买房的可不止中国移民 我原本是不着急的,但后来市场越来越火,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走,也让我们有些焦虑。 我们买房的预算是30-50万加元之间,这是普通家庭通常能负担得起的价格。通过查阅成交数据,我们发现这类的房子特别抢手,90%以上都是加价成交,加价幅度根据位置、房龄等因素在1万加元到3万加元不等。Kevin也说,这类房子当时基本是“出一套抢一套”,根本不会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身边和我们差不多同期登陆的华人新移民朋友也陆续加入到买房大军中,再加上去年登陆但一直在观望的人,周围十几个朋友中就有4人今年买了房。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在登陆哈法后的14天隔离期一结束就马不停蹄地看房买房,直接拿下了一套大户型(房价在60万加元以上),他的速战速决对我们也是一个不小的触动。 我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的中国楼市。那时候,人人都在讨论买房,国内一二线城市也是一天一个价。这个星期不买,下个星期这套房可能会涨十万,即使这样还要抢着买,就像买大白菜一样。 而且,潜在买家绝对不止中国来的新移民,印度裔移民同样很重视置业。今年印度的疫情比较严重,相比之下加拿大反而算疫情较轻的,所以有大量印度移民登陆。我们在看房的时候,往往门外有下一拨看房的客人在等候,经常能碰到印度裔。我们在社区里带着孩子玩耍时,也经常能遇到身穿传统服饰的印度女性。 Kevin说,当地买家也不容小觑,他们或是因为居家办公政策从大城市搬到空间更大、生活成本更低的小城市住下,或者退休之后来哈法养老。他们在市场上也很活跃,其中很多人瞄准的是哈法的度假屋。 房价本身只是买房成本的一部分 到了第四次下Offer,我们终于拿下了现在这套房子。这是一套中规中矩的半地下室加地上一层独立屋,但也是靠“抢”来的。当时我们已经连续看了一个月的房子,身心俱疲。这套房子加我们一共3个买家竞争,根据以往的经验,可能加价1万或者1.5万就有机会拿下。 为避免夜长梦多,我们一咬牙,以高出叫价2.1万加元提出报价并最终被卖家接受,房屋总价40多万加元(约200万人民币)。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还是有点冲动了。我们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集中在了看房抢房上,尽管Kevin之前提醒过,但我们忽略了买房的花费中除了房子本身,还有其他要花钱的地方。 还没等我们从抢到房子的兴奋中回过神来,Kevin就告知除了35%的首付款之外,我们还要交1.5%的房产交易税,意味着又要多付几千加元。说实话我之前只知道有这笔税,但没有想到这么多钱。再加上房屋保险、律师费、以及验房、注册等杂费,加起来也得万余加元了。早知道还有这么多费用,当初我可能不会狠下心提了这么高的加价。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房屋在居住过程中难免有一些破损漏水的地方需要修补,买家需要请验房师在验房的时候注明,并让前房主在交房前把问题解决好。住独立屋就要自己多花些心思做房屋维护和保养,包括锄草、扫雪等,这是我们这些在国内住惯小区的新移民从来没经历过的。 现在我们全家已经搬进了新房,每天一点点整理物品、添置家具,终于慢慢有了“家”的感觉。孩子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家里跑来跑去,他们也很喜欢在宽敞的后院玩耍。 经历了从租房到买房,我理解了为什么有孩子的家庭更愿意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熬过了疯狂的2020年,我期待在自己的新家迎来新的生活。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0:57 , Processed in 0.16805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