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星期二, 总部设在蒙特利尔的拉乌尔·沃伦伯格人权中心与华盛顿智库“政策创新与战略研究所”联合发布独立调查报告,认定中国政府在新疆的所作所为违反了《联合国种族灭绝公约》所禁止的行为,应为此承担责任。 拉乌尔·沃伦伯格人权中心((Raoul Wallenberg Center for Human Rights) 是一个非政府机构,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著名国际人权律师,前联邦政府司法部长欧文·科特勒(Erwin Cotler)。该组织致力于保护和促进人权,通过宣传倡导人权和为国内外提供外交政策建议来追求正义。他的名字本身是为了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瑞典外交官、 人道主义者拉乌尔·沃伦伯格。这位瑞典外交官二战期间曾任瑞典驻匈牙利使馆特使。 他在1944年7月至12月期间,帮助面临纳粹迫害的犹太人。 通过 给他们发放签证,让他们躲在瑞典使馆里等方式,拯救了成千上万名犹太人。而他自己却在苏联红军围困布达佩斯之后,在1945年1月17日被苏联当局逮捕关进监狱,之后失踪。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蒙特利尔等城市,都建有他的塑像。 拉乌尔·沃伦伯格人权中心在星期二发布的报告是综合了加拿大及国际人权专家、律师, 以及长期关注新疆问题学者的意见。报告列出的31名国际专家中包括加拿大前政府部长劳埃德·阿克斯沃西(Lloyd Axworthy)、艾伦·洛克(Allan Rock)和欧文·科特勒,以及前任驻联合国大使伊夫·福捷(Yves Fortier)、渥太华大学人权教授约翰·帕克(John Packer)等。 这份55页的报告还参考了中国官方近年来就新疆问题发布的一系列文件,从习近平在2014年指示要在新疆“开展一场反恐的人民战争”, 到中国官方媒体的一些报道。报告通过法律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在新疆对“持续的种族灭绝行为负有国家责任”。 中心的法律顾问,该报告的主要作者约纳·戴蒙德(Yonah Diamond)说:“中国的国家政权,正在对维吾尔族犯下种族灭绝行径,意图全部或部分消灭维吾尔族,例如,由国家精心策划的大规模拘禁,强制性的限制生育和文化根除运动”。 报告还汇集了媒体、学术界和联合国专家多年以来的其它文件。 这些文件指控中国将超过100万维吾尔人关押在集中营和其它“非正规”营地中,使他们面临强迫劳动、性暴力、洗脑和全面监视。 但中国政府否认这些指控,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两个星期前还指责加拿大批评家捏造“世纪谎言”。 将中国政府的行为与联合国《种族灭绝公约》对照 1948年通过的《联合国种族灭绝公约》第二条将种族灭绝定义为“旨在全部或部分消灭民族、种族或宗教团体的行为”。并列出了构成种族灭绝行为的五种行为:杀害一个团体的成员;造成严重的身体或精神伤害;创造条件以迫使该团体结构受到毁坏;强迫将某一团体的人分散转移;采取防止生育的措施。 尽管中国也签署了《联合国种族灭绝公约》,但报告说,通过汇集公开的媒体报道、中国政府泄露的资讯、目击者的证词和追寻研究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中国的国家机构从事了以上所有五项行为。 该报告列举的事实有,自2014年以来,已有1-2百万维吾尔人被强行拘留在新疆各地的一千多个拘留营中;以反恐的名义拘禁维吾尔持不同政见的人;许多杰出的维吾尔族领导人被有选择地判处死刑;有些维族老人则在长期监禁中死亡;被囚禁的维吾尔人面临严酷的审讯和其他残酷的待遇;一些维吾尔族妇女被迫节育和流产,并注射了终止其月经周期的药物。 报告认为, 由于“中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犯有上述种族灭绝行径的个人和实体都是在国家有效控制下行事的”。 自由党政府不愿使用“种族灭绝”定义 在此报告发布之前两周, 加拿大国会众议院已经以压倒性多数投票宣布中国对新疆维吾尔族和其他穆斯林采取的是种族灭绝行动。虽然执政的自由党后座议员与几个反对党一起投了票,但自由党内阁成员, 包括总理杜鲁多选择了弃权。 今年1月,特朗普政府也指责中国在新疆犯有灭绝种族罪和其他危害人类罪。拜登政府在周二也再次确认将继续这一立场。 今年早些时候,加拿大政府宣布了一项新法规,旨在确保加拿大公司不参与侵犯人权或在新疆使用强迫劳动的行为。但还未对中国官员实施“马格尼茨基”制裁。 外交部部长马克·加尔诺(Marc Garneau)的办公室发言人在回答媒体询问时表示,外交部知道了这份独立报告,并将对其进行仔细审阅。这位发言人说:“关于新疆侵犯人权的报道令我们震惊和不安。加拿大将继续与盟国密切合作,推动通过国际独立机构进行调查,并要求公正的专家进入该地区,以便他们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做出报告”。 加拿大国际广播及CBC/Radio-Canada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2 04:44 , Processed in 0.16717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