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解决它们” 中国芯片产业依然薄弱,但中国人在全球芯片产业界却一直都是牛人倍出。台积电的张忠谋、英伟达的黄仁勋??最近几年最惹人注目的新榜样,则是来自AMD的苏姿丰。 【挑战巨头】 “她做成了。” 美东时间2021年4月7日,一个震动全球芯片产业的大消息尘埃落定: AMD以350亿美元收购FPGA龙头企业赛灵思 (Xilinx)的提案获得两家公司股东一致通过,交易预计2021年底完成。 这笔收购的主导者,便是51岁的苏姿丰,AMD现任CEO,被《财富》杂志评为“2020年全球最有权势的女人”。 对于这次大手笔收购,苏姿丰自称“野心勃勃”:吞下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龙头Xilinx,是基于对未来五年风口的预判,这将帮助AMD夺取自动驾驶、人工智能、5G等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话语权,掘金多个千亿美金赛道。 与标准芯片不同,FPGA芯片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通信等高端领域,具有实时性、灵活性、安全性等显著优势,且开发门槛极高。 事实上,Xilinx已是NASA火星探测任务的老搭档,承载着成像、遥感、通讯、图形处理等核心功能。今年2月18日,NASA“毅力号”成功登陆火星,便搭载了它四个型号的FPGA芯片。 ▲火星科学实验室“好奇号” 图片来源:NASA 颇为戏剧性的是,五年前,市场便有对Xilinx和AMD整合的传闻,只不过当时的剧本是风头正盛的Xilinx要收购低迷的AMD,以对抗英特尔+FPGA老二Altera的组合。 那时,所有人都想不到,最后竟是AMD反过来收购Xilinx。就是苏姿丰让AMD扭转乾坤,掌控了话语权,让双方角色最终互换。 如今的AMD已今非昔比,它业绩稳健,股价涨幅远超Xilinx,市值近千亿美元。Xilinx的表现则相对弱势,如今的市值仅为AMD的三分之一。 虽然在CPU、GPU领域,AMD分别面临着英特尔、英伟达的强势碾压,但也依然保持着行业第二的地位。收购Xilinx,它将赢得更多筹码,大幅缩小与两大巨头的差距。 截至发稿,英特尔、英伟达的市值分别为约2300亿美元、3700亿美元。加上Xilinx后,AMD的市值将在1300亿美元左右,有望跻身全球十大芯片企业。 就在AMD收购大好消息传来之时,压在它头顶多年的英特尔却进入多事之秋。 2017年起,英特尔就坏消息频传:在10nm芯片研发上多次“挤牙膏”,CEO也频繁变动,最近又传出由于7nm芯片技术进度落后约12个月,可能请台积电代工。 或许是仗着PC市场80%的市占率,英特尔可以一直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直到被对手们抛在身后才追悔莫及。至2020年,英特尔已经连续两年没能将最新技术应用到芯片制造上。 资本市场也对二者给出完全不同的评判:2020年,英特尔市值蒸发15%,AMD却上涨了80%。 2020年,AMD还交出了史上最好看的一份财报:营收97.6亿美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达到24.9亿美元,同比暴增6倍多。 ▲AMD 2012-2020年营收及净利润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曾经濒死的AMD,至此已完全脱胎换骨,其势力范围遍及数据中心、游戏、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电信、国防等,并对英特尔、英伟达形成威逼之势。 而推动岌岌可危的AMD起死回生的人,正是苏姿丰。 值得一提的是,坊间还曾流传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是苏姿丰的表舅,但被苏姿丰否认了。而AMD的财报上,则明确把英伟达列为GPU领域的头号敌人。 【绝地逆袭】 “决不能失败。” 苏姿丰办公桌的马克杯上,印着电影《阿波罗13号》这句充满力量的台词。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阿波罗计划的第三次登月任务因故障中止,机组人员被迫在太空中逗留四天,最终安全返回地球的故事。 2012年加入AMD担任高级副总裁和总经理时,摆在苏资丰面前的是,公司已连续亏损5年,长期处于生死边缘,并在2008年到2011年,走马观花换了四任CEO。公司核心人员不断流失,整个公司沉浸在“自怨自艾”的氛围中。 2005年,AMD也有过风光的时候,市场份额一度接近40%,几乎与英特尔平起平坐,还曾意气风发地把英伟达列入收购名单。 但AMD随后大举并购,2006年,耗资42亿美元现金,将走下坡路的图形芯片厂商ATI收入囊中,但后来却背负了巨额债务,导致财务危机。 与此同时,英特尔咄咄逼人的高性能酷睿双核处理器问世,打得AMD满地找牙。 到2012年6月,AMD的市值缩水到英特尔的3%左右,一蹶不振。 此种情况下,想要带领9700多名员工绝地反击、复兴AMD,就需要一场苏姿丰口中的“阿波罗13号”式胜利。 虽然难度极大,甚至被很多人认为不可能,但苏姿丰最终还是做到了。 其首要策略是节约开支,重整士气,培育新增长点。典型举措如:实施了高达14%的大裁员和架构重组,同时大力发展当时方兴未艾的游戏业务,推出游戏定制芯片业务。 2013年下半年,AMD一举斩获索尼PS 4的订单,完成对全球三大游戏主机厂商的完整拼图,为AMD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逐渐摆脱对PC业务的依赖。 在苏姿丰的竭尽全力下,两年后,AMD非传统PC业务的贡献占比由10%提升到40%,而增长主力正是她看好的游戏业务。 凭借出色的成绩,2014年10月,苏姿丰升任CEO,并由此开始对AMD实施雷霆改革,彻底扭转颓势,如大手笔投入前沿技术,开启多元化策略。 她以三句话作为自己的工作纲领:“打造伟大产品,深化客户关系,简化业务流程。” 同时,还提出了“5%”原则来推动公司持续优化和进步:即要求员工每次都比上一次优秀5%,因为每次提升50%的可能性不太大。 2015年5月,经过一年多的深度调查与思考后,苏姿丰最终决定,将AMD的未来聚焦于三大持续增长的高性能计算领域:游戏、大数据中心和沉浸式平台。 为此,苏姿丰发起了基于ZEN架构的旗舰产品Ryzen(锐龙)芯片项目。按计划,该产品将用于PC和企业级服务器,与英特尔针锋相对。 2017年3月,首批Ryzen芯片上市,性能比英特尔的同类产品高出16%以上,价格却不到后者的一半。凭借这一巨大优势, AMD的CPU市场份额很快飙升到11%。 整个公司也因此重新焕发生机,扭亏为盈。 紧接着,AMD的服务器芯片EPYC(霄龙)也成功上市,并对英特尔的垄断地位发起冲击,在数据中心业务的激烈竞争中再开新局。 而苏姿丰当年布局的游戏业务,也持续畅旺。2015年以来,索尼、微软成为AMD的前两大客户,而PC时代最大客户惠普的影响力却日益式微。这也再一次验证,苏姿丰加强的游戏定制芯片业务对于AMD的重要性。 其最新一代Ryzen处理器,凭借高性能成为“世界第一游戏CPU”,苏姿丰还因此被众多宅男奉为女神,冠以“苏妈”昵称。 通过高频的产品迭代,AMD不断给市场带来惊喜,也刷新着自己的业绩与格局。 ▲全球X86处理器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Mercury Researsh 在苏姿丰执掌五年后,AMD跃升为人工智能、企业云、游戏等高性能产业的强大支柱,合作伙伴包括苹果、索尼、戴尔、联想、思科、惠普、华为等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腾讯、阿里也都使用了基于AMD处理器的云服务。 在车载芯片这个先锋领域,特斯拉也传出与AMD合作的消息。 憋屈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AMD,终于在一位华裔女性的领导下,扬眉吐气了一把。 【做最难的事】 苏姿丰不但是商界领袖和管理专家,同时也是女性领袖中少有的技术派出身。 在公开场合,她的标志性动作,就是用戴着硕大钻戒的左手举起最新的芯片。 她穿着剪裁利落的套装,面部线条刚毅,发型一丝不苟,冷静的语气不容置疑。理性与坚韧,也是她能够在与英特尔的鏖战中活下来的不二法则。 这样的性格,与她的教育背景关系密切。 在2017年麻省理工大学(MIT)博士授予仪式中,苏姿丰作为演讲嘉宾,强调“家人的爱和教育是决定人生成功最重要的两大因素”。 这也是她对个人道路与成长的总结。 苏姿丰1969年出生于中国台湾,2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在纽约皇后区长大。 苏姿丰的父亲苏春槐曾是一名统计学家,在父亲的引导启蒙下,她7岁就开始进行乘法倍增表的测试。她的母亲罗淑雅也是女强人,辞去会计工作开了一家公司。 父母奋斗历程的耳濡目染,让苏姿丰从小对事物运行的原理充满了好奇心。10岁时,她就把弟弟的遥控汽车拆开并重装,展现了极客天赋。 进入著名的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后,苏姿丰的竞争天性被激发,数学和科学是她的强项。 大学时期,她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最难的电机工程专业,8年本硕博连读,25岁就取得了博士学位。 大一在半导体实验室实习时,苏姿丰就见识了芯片的威力,“在硬币大小的面积中承载超级复杂的功能”,并自此“爱上了半导体”,其博士论文则专注于硅绝缘技术(SOI)研究,虽然如今SOI已经是主流技术,但当时还非常不成熟。 毕业后,她则相继在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IBM半导体研发中心,以及飞思卡尔(Freescale)工作了18年。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姿丰也算是行业先驱之一。 靠着过硬的基础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26岁就进入了IBM半导体研发中心,仅用5年就蹿升为IBM高管。 期间,她带领团队使用铜替代铝作为芯片连接材料,用三年解决了铜杂质污染的问题,使芯片运行速度提升近20%。即便铜对她而言是个陌生领域,但她依然迎难而上。 当这种铜芯片量产后,苏姿丰成了IBM总裁郭士纳(Louis Gerstner)的技术助理。 在此之前,她就曾十分困惑,“为什么那么多麻省理工博士在为哈佛MBA打工?为什么这些人做的决策这么蠢?” 在近距离观察总裁及CEO的管理和思考方式后,她开始挑战管理决策者的职位,主动向上级请缨管理新兴产品部门,并得到批准。 但很不幸,她领导的这个内部创业项目组,第一项业务就以失败告终,业绩仅完成50%。在常人看来,这是相当糟糕的事,但苏姿丰很快就再次出发。 “就像做实验搞砸了一样,你需要从失败中学习,调整下一步。”据苏姿丰回忆,当时老板很生气,自己也相当懊恼,但24小时之后,她就恢复了冷静。 此后,苏姿丰全程参与了索尼的游戏主机PS 3的Cell芯片项目,创造性地采用8核APU(融合了CPU与GPU的加速处理器),运行速度超过了同行1000倍,这让索尼前CEO久多良木健(Ken Kutaragi)十分满意。也为之后她在AMD游戏芯片的全力以赴埋下伏笔。 苏姿丰坦承,在工作的头几年,她常常犯错,但恰恰是那些最挫败的时刻对她的职业生涯贡献最大。而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找到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解决它们,这样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真正给世界带来改变”。 因为有这样的信念,当年她才会把入主AMD当作人生中最好的机会,无惧旁人雪片般的质疑。 她深信,自己在行业摸爬滚打20年练就的十八般武艺,就是在为领导这样一家公司做准备。 【台湾芯片帮】 据美联社报告,2019年,苏姿丰以5850万美元(合3.8亿元人民币)的年薪,成为美国最赚钱的CEO。 2020年,她荣登《财富》年度人物榜第二,仅次于马斯克,老对手黄仁勋屈居第三。当年,她还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被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授予最高等级的Robert Noyce奖。 荣誉纷至沓来,但时至今日,芯片领域的军备竞赛仍在继续,苏姿丰的弯道超车也依然在继续。不过,巨头们拔根汗毛都比AMD的腰粗,让她越是往前就挑战越大。 仅以2020年的营收来看,英特尔相当于4.6个英伟达或8个AMD。英特尔雇员数量是AMD的10倍,英伟达则是其2倍之多。 ▲芯片三巨头Intel、NVIDIA、AMD 2012-2020年营收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芯片行业需要能预知未来5-10年趋势的判断力。6年前,苏姿丰便将数据中心作为战略核心,无疑走在了正确的航道上。但要持续领先,依然更需小心掌舵。 但无论如何,苏姿丰已经是个传奇,她让在世界舞台光芒万丈的“台湾芯片帮”有了新的荣耀。 20世纪以来,中国台湾涌现出了一批华人芯片奇才,活跃在世界舞台,并对全球芯片业发展贡献卓著。 台湾半导体教父、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从台积电到大陆成为大陆半导体教父、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毕业就在AMD工作,后来先后领导过台积电与大陆中芯国际的梁孟松;全球最大内存企业金士顿创始人杜纪川、孙大卫,以及全球第二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等等。 他们的存在,证明了芯片并不是美国人的专利,中国人在这个领域也是能站稳脚跟的。他们的成功经历,对如今中国该如何推动芯片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借鉴意义。 1958年,第一个集成电路由德州仪器发明,半导体产业集群催生了硅谷。新的技术革命,带来生产关系和分配制度革命,股权激励、重视人才、优胜劣汰蔚然成风。 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朗道曾经根据贡献大小,把物理学家分成了五级。按朗道的方法,工程师也有等级之别: 第五等工程师是最基础的员工;第四等工程师需要有产品头脑,工作至少三四年的历练;第三等工程师需要对用户心理有更深的洞察,才能做出行业最好的产品,至少需要工作5-10年。 ▲工程师的五个等级 图片来源:《浪潮之巅》 苏姿丰加入ADM时已算得上是第二等工程师,能够决定公司产品的高度。而此时,从基础研究到塔顶,她已攀登了近30年,并且在这30年间,始终没有脱离过一线。 苏姿丰之外,其他在美国芯片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华人芯片领袖,也都有长期的工程师历练。比如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在德州仪器做了多年工程师,后来被公司专门送往斯坦福大学攻读芯片博士,而不是MBA,才被任命为管理者。 极度推崇工程师,是硅谷文化的精髓,事实上也是整个硅谷能持续兴旺的关键所在:工程师社会地位、薪酬待遇都处于公司的金字塔尖。 换到中国科技企业界,虽然大家都极其标榜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性,但在对待工程师方面,无论是文化、地位,还是利益上的尊重,都是有待提高的。 硅谷风险投资人吴军就曾认为,在中国IT企业中,大家都热衷当官。而其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在于当工程师不如当官有前途、有荣誉、有实惠。 中国大陆并不缺少苏姿丰式的学霸级工程师人才,但要他们成为突破核心科技的领军人物,成为未来担当者,恐怕首先也得从改变“热衷当官”的文化开始,从让工程师更有尊荣、价值和前途做起。(文丨华商韬略 杨 倩)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4 23:48 , Processed in 0.13561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