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当自强,民族有力量! 正解局原创 8月1日晚上,中国选手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拿到第6名。 名次虽然是第6名,但半决赛的9秒83,却真真正正地有历史性的意义!引用网上的一个概括,苏炳添是: 1、除西非裔黑人外,其他所有族裔的纪录——碾压所有白人 2、除北美洲以外,其余多个大洲的纪录——不止“亚洲飞人”,应该是亚洲、非洲、南美洲、澳洲跑得最快的。 3、除牙买加、美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意大利四国外,其余所有国家的纪录。 不过,也有网友发现,苏炳添在比赛中穿的是耐克。 下面这张图看得更清楚些,服装、鞋子logo都是对钩(耐克)。 前段时间,因为新疆棉事件,耐克给人添了堵。 但实际上,早在2020年1月,中国田径协会就和耐克签约,合约期限12年(2022—2033年),所以,苏炳添穿耐克也就是自然而然了。 合约在身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为成立近半个世纪的老牌运动产品厂家,一双看似简单的鞋,有着很多高科技,其中不少国产品牌还取代不了。 所以,我们的运动员还十分依赖耐克。 不过,也不用灰心: 中国自己的运动品牌,也正在悄悄崛起。 中国举重、游泳、摔跤、拳击、体操等奥运代表队比赛装备,就是安踏提供的。 中国乒乓球队,选用的是李宁牌的战袍。 这些运动员背后的中国民族运动品牌,正像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潮。 说起国产运动品牌,就不能不提到福建的晋江。 那里是中国鞋业OEM代工最早的发源地,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出现了今天耳熟能详的各类运动品牌,像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等运动品牌都是晋江系出身。 几家的创业故事几乎如出一辙,都是最早的鞋业代工厂,凭借低廉的人工和成本逐渐完成了资本积累,然后开创品牌独立运营。 创立品牌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内卷”太严重了。 同质化的竞争,使得小小的晋江最多时出现过上百家代工厂,每双鞋的利润被挤压得只剩下一元钱。 这其中,鸿星尔克的发家就很有代表性。 鸿星尔克的创始人吴汉杰最初也靠代工起家,发展多年后,他却感觉赚钱分外辛苦。 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鞋,别人贴个标转手就能翻几倍的价格卖,这让他心里很不服气。 他有两个读过大学的儿子,也深知品牌的力量,父子三人于2000年合伙创立了“鸿星尔克”这个品牌。 那时的国产运动品牌想要快速打响知名度,就一个路数:明星代言+央视广告。 最早采取这个模式的是安踏创始人丁世忠,他最早在1999年签下世界乒乓球冠军孔令辉后,又砸重金在央视体育频道做广告,几乎花掉了企业当年的所有利润,效果也显而易见。 鸿星尔克紧随其后,请来陈小春和张娜拉作为品牌代言人,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亮相,也很快打响了企业名气。 陈小春代言的鸿星尔克广告 因为播的几乎都是晋江系运动品牌的广告,当时的CCTV5体育频道被戏称为“晋江频道”。 鸿星尔克初创发展非常顺利,于2005年率先海外上市,是国内第一家在国外上市的运动品牌。 那是晋江鞋业的“黄金年代”,到处是提着现金来进货的渠道商,市场火爆到当地不得不将一年两次的订货会变成一年四次。 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模式弊端也很明显,高昂的广告费用让许多企业靠贷款支撑,一旦市场发生变动,就会直接崩盘。 当人人艳羡的资本入场后,巨大的危机不期而至。 鸿星尔克是2005年在海外上市的国产运动品牌,可早在一年前,李宁已赴港上市。 作为中国体育界的骄傲,李宁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旗下的运动服长期是中国国家体育代表团标配,也迅速带动了整个品牌的快速发展。 在李宁和鸿星尔克上市的影响下,安踏也于2007年上市,后续的特步、匹克、361°等运动品牌更是一窝蜂闯入了资本市场的大家庭。 跨入资本市场的国产运动品牌 在资本的加持下,上市后的运动品牌个个觉得自己财大气粗。 同时,他们看中了一个绝佳时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谁都想乘着奥运的东风,让品牌影响力和销售量更上一层楼。 于是,大家纷纷选择线下拓展渠道,各类运动品牌专卖店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的大街小巷。 匹克和鸿星尔克线下门店开了7000多家,李宁6000多家,贵人鸟3000家……企业不考虑店面选址,也不管店铺经营如何,就是疯狂开店。 整个晋江像疯了一般加班加点生产,生怕库存不够,比别人慢了一拍。 这是中国企业在资本入局后的通病,一味地以量取胜,总幻想着自己是笑到最后的人。 每个人都觉得奥运肯定是个良机,却丝毫没意识到国内运动品牌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供大于求的恶果开始显现。 由于过量的存销比(即库存和销量之比),甚至达到过10:1,几乎每家运动品牌都出现过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和关店潮。 此时,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外运动品牌强势进入中国市场,在国产运动品牌遭遇困境时,阿迪达斯在华业绩却同比增长15%。 耐克和阿迪达斯是靠产品取胜,每年研发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10%,而国产运动品牌在2017年前很少有超过2%的。 不重视研发,使得中国运动品牌缺乏创新,外形、质量都差不多,买谁都一样。 在库存和高端品牌的挤压下,各家只能选择自保,祭出“低价”的大旗。什么“100元2件”、“买一送一”,不过非但没能缓解危机,还直接拉低了品牌印象。 在高端品牌炫酷的外形和时尚广告冲击下,国产运动品牌陷入网友的群嘲。 特步更是尴尬,据说,曾经有人因为相亲穿的是特步,惨遭对方嫌弃。 据说,女方觉得特步运动鞋“太土”、“太low”、“不精致”和“只适合小学生和初中生穿”,直接回绝了对方。 网上流传的相亲对话 鸿星尔克的“To Be No.1”甚至被网友吐槽为“土鳖NO.1”。 巨大的库存和品牌危机,使得中国运动品牌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只是有的逆流而上,一跃登顶;有的折戟沉沙,销声匿迹。 痛定思痛的中国运动品牌,开始了自己的“自救”之路,但是命运不尽相同。 安踏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采取了多品牌策略来吸引消费者。 2009年,安踏收购了国际高端运动品牌FILA独立运作,在国产运动品牌市场逐渐奠定了高端品牌形象。 同时,安踏自身品牌在二三线城市持续发力,超高性价比吸引了不少客户。 2018年,安踏又收购了芬兰运动品牌管理公司Amer Sports(亚玛芬体育),旗下形成专业运动、时尚运动和户外运动三大品牌集群,完成了品牌布局。 “一切皆有可能”的李宁自2015年开始从批发商的角色转变为零售商,先是砍掉效益不佳的店铺,将全部重心放在研发上,并将时尚和运动品牌结合起来营销。 靠着国潮重回巅峰的李宁 2018年,随着“中国李宁”在国际时装秀上大放异彩,高举“国潮”大旗的李宁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博得了众多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业绩也极速飙升。 变革之下,其他国产运动品牌也在慢慢学着迎合市场。 曾经被嫌弃的特步,在马拉松选手圈成为最受青睐的国产跑鞋品牌;361°通过赞助体育栏目和电子竞技,重新俘获年轻人的心。 特步靠马拉松鞋重新回归市场 反观贵人鸟和鸿星尔克,匹克及德尔惠,品牌发展之路日渐艰难。 贵人鸟上市后,算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2017年,风光时期的贵人鸟以3.67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名鞋库49%股份;以1.5亿元人民币认购湖北胜道体育45.45%股权;又以2000万欧元收购了PRINCE在中国及韩国区域的使用权。 膨胀后的贵人鸟甚至一度想改名“全能体育”,只可惜,过多的并购和多元化发展策略,使品牌丢掉了最重要的运动鞋业务。 等400亿市值很快缩水到不足20亿时,醒过神的贵人鸟不得不通过变卖资产,连续关店止损。 可惜,面对颓势,贵人鸟已经积重难返,难以力挽狂澜。 鸿星尔克运气更差,因盲目扩张,导致股市造假被停牌,随后一场大火更是烧的企业至今都难以恢复元气。 2020上半年财报显示,鸿星尔克亏损虽降为60万元,但同期账上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只剩89万元,甚至有传言快要倒闭。 在前段时间的郑州水灾中,鸿星尔克捐款5000万元物资,网友们开始“心疼”鸿星尔克。 鸿星尔克2020年上半年财报 能维持还算好的,曾经因周杰伦的代言而红遍大江南北的国产运动品牌德尔惠,在债台高筑后直接消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国产运动品牌经历了OEM代工到自主品牌崛起,也经历了资本和市场的巨大考验。 几经浮沉,大浪淘沙,不少国产运动品牌赶上国货热潮。 国货当自强,民族有力量! 也许,再过五到十年,中国田径好手,就能穿上中国人自己的运动品牌,去创造更多中国、亚洲,甚至是全人类的纪录。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8:03 , Processed in 0.136556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