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9月20日,加拿大将再度迎来联邦大选。随着加拿大华人的参政意识日渐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手上的这张选票,而这次的联邦大选,也成为近期华人社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不过,加拿大政体和中国截然不同,所以很多中国大陆背景的移民,对加拿大的选举制度多少有些陌生。 加拿大的联邦大选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游戏规则,加拿大总理是怎样产生,而国会又是如何运作的呢?以下的一些文字或许能帮助您有所了解。 加拿大选举制度概述 提到加拿大的选举制度,这里先需要纠正一个常见的错误。我们经常经常看到有人会在论坛、微信群里这样说:“现任总理太糟了,大选的时候把他选下去!”(或是类似的话) 这句话,从理论上来说是错误的,因为加拿大的总理并不是直接选出来的。 加拿大五大政党的党魁 加拿大的政体,沿循英国国会的威斯敏斯特体系(Westminster System)。全国按人口等因素划分为300多个选区(差不多是每10万多人一个选区),每个选区都要在大选中选出代表自己的国会议员。赢得最多选区的党派,组成政府,由其党魁担任总理。 换句话说,加拿大总理首先只是一个普通的国会议员(例如现任总理小杜鲁多的选区在蒙特利尔的帕皮诺),而能当上总理,则是由于他(她)是执政党的党魁。他(她)的上台、下台,都不是由省民手中的选票直接决定的。即便是他(她)辞职了,执政党也会新找一个党魁来当总理,而不是再来一次大选。 如果某个国会议员没有干完任期就离职,这个选区就会重新选出一个代表该区的议员,是所谓“补选”。 多说一句:其实国会并不是加拿大联邦议会(Parliament of Canada)唯一的组成部分。加拿大实行两院制,在国会之上还有一个参议院(Senate),但是它就和加拿大的总督一样,是一个“橡皮图章”,并没有什么实权,而那一百多名参议员并非通过是选举产生的,全部由联邦总理任命,可以一直干到退休,所以这里不多赘述。 关于选区 前面说过,加拿大是按照人口等因素划分选区的。由于人口是会不断增加的,因此大约每过10年,就会增加一些选区。例如,从2013年至今,加拿大有338个选区,而在前一届政府——也就是保守党总理哈珀时期,加拿大只有308个选区。 人口稠密的地方,选区分部就比较密集,选区的面积也较小,而在偏远的乡村地带,选区很分散,面积则会很大。上图为2019年大选后的全国选区图,红色是自由党赢取的选区,蓝色是保守党,淡蓝色是魁人政团,橙色是新民党,绿色是绿党。 各省在国会的席位数量分别为: 阿尔伯塔省–34个席位 加拿大选区最密集的地方,是人口最多的大多伦多地区,可以说拿下了大多伦多就取得了半个天下,所以各党派均在那里投入最多的资源和精力。 在大多伦多地区,选区面积很小,所以居民在投票前一定要确认好自己是哪个选区的,别投错地方了。 联邦选举局的官网(https://www.elections.ca/home.aspx)可供选民确认自己所在的选区,只要输入自己家的邮编即可。 多数政府和少数政府 如果一个赢得了大选的政党,得到的选区数目超过半数,则会组成“多数政府”,不到半数则是“少数政府”。 多数政府由于掌握着国会中的大部分议席,所以只要提出法案,就一定能够在投票中通过。这种政府的好处是办事比较有效率,不会将纳税人的税银浪费在大量的辩论环节上,但是坏处则是容易形成独裁,因为在野党的议席就算是加在一起,都没有执政党多,无法形成可以制约该党的力量,那还不是人家说啥就是啥? 例如,现任总理小杜鲁多上台之后,曾连续出台过多个充满争议的政策,例如大麻合法化、大量接收难民等等。保守党极力反对,但是无奈自由党政府占据了多数席位,所以他们的反对一点效果也没有,最多只能在辩论环节拖延时间,尽量让法案晚一些再正式实施,但是无法阻止其通过。 至于少数政府,其优点和缺点则和多数政府相反。由于没有掌握多数议席,所以执政党在推出法案的时候,需要“讨好”反对党,才能获通过,政策方针都不容易走极端。缺点则是办事缺乏效率、无休止的辩论,空耗钱粮。 在加拿大,多数政府一般都会干满一个任期(也就是4年),再举行大选。少数政府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多一点,在野党只要联合起来,通过一个不信任案,政府就垮台了。 移民年数多一些的人可能还记得,在本世纪最初的几年,加拿大曾连续有过三届少数政府(一届保罗马丁的自由党政府,和两届哈珀的保守党政府),结果在四、五年的时间里举行了3次联邦大选,平均一年多一点就选一次,要知道,每举行一次大选,就得花费数以亿计的税银,搞得选民们一肚子意见。可是有啥办法呢,加拿大选举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啊! 那到底是多数政府好,还是少数政府好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2 13:36 , Processed in 0.13793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