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导演的电视剧《北辙南辕》完结也有一段时间了。 这部剧有很多光环: 冯氏电影的制作班底,对传统电视剧来说堪比降维打击;实力派和老戏骨们(宋丹丹、刘晓庆、朱时茂、黄渤)的飙戏着实养眼;以及充满反讽和幽默的台词...... 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这部剧主打「都市女性群像」。 五个身份截然不同的女性,在偌大的北京城上演了自己的爱恨纠葛,顺便实现了事业的晋升和逆袭,妥妥的「大女主」剧情。 可遗憾的是,所谓的大女主,却差点毁了这一屋子的女演员。 是职业女性,还是酒场大飒蜜? 冯小刚对职业女性的想象力,凝结在一场「酒局」里。 剧中王珞丹饰演的女霸总,刚入席就给身旁的两位男老板,上演了一场「拎壶冲」。 谈笑风生,爽朗幽默。 正是冯氏意淫里喜爱的「大飒蜜」性格。 男人们拍手起哄,期待下一位女士的举杯。 觥筹交错间,饰演女白领的金晨站了起来。 同样是「拎壶冲」,虽然没有王珞丹那么豪迈,但也拿捏分寸,不至于喧宾夺主。 矜持又洒脱的她,正是酒场男士最喜欢的类型。 于是,公关公司老板张绍刚当即抛出橄榄枝。 没有工作经验的金晨,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招入麾下。 不久后,第二场酒局。 娱乐圈知名经纪人宋丹丹,正面对垒张绍刚。 这边两人正在为旗下艺人番位一事吵得不可开交。 那边金晨做小伏低将酒斟满,敬了宋丹丹一壶。 紧接着,毫无公关经验的金晨,展开了游说。 寥寥几句话,力挽狂澜,听着宋丹丹一愣一愣。 两家公司协调很久仍没有结果的公关危机,就这样被金晨的一壶酒一张嘴给解决了。 当晚,张绍刚就给了她绩效奖励。 微信到账,两万元。 这两个酒局的群戏,可谓精致。 人物气场拉满,台词妙语连珠,演员演的嗨,观众看得爽。 只可惜,并不真实。 尤其是对职业女性的刻画。 轻浮、扁平、江湖。 在冯导的眼中,女霸总擅投资,堪比女版巴菲特。 可剧中几乎没有展示,她是如何在金融领域混出名堂的。 也没有解释,大学肄业的她是如何能跨进学历鄙视链非常高的投行门槛的。 更没有描述,她是怎么在两年内,帮闺蜜炒股实现200%的利润的。 这个经历,我想就算是张坤葛兰看到了,都会自叹不如。 而女公关的职业晋升,更是夸张。 在现实职场中,考验公关的不仅仅是酒力。 还有对利益的权衡,资源的置换,这其中藏着非常多的博弈和交涉。 岂是一壶酒就能解决的? 观众想看到的,是在男性主导的职业领域,女性是如何通过头脑和努力(而非拎壶冲)实现破局的。 可这些,都被冯导忽略了。 最终就只剩下很浅薄的意淫:女性职业者的上升途径所必要条件,就是喝酒。 这种傲慢的偏见,让我想起了劳拉·穆尔维提出的「凝视」。 何为凝视? 答: 男人在欲望动力之下,投向女人的欲望观看。 在男性的视角里,无论是女霸总还是女公关,这些女性职业者的能力和素养都被选择性地遮蔽掉了。 剩下的就只有香艳和矜持,讨好与谄媚。 你想成为什么并不重要,男人想让你成为什么才重要。 这种物化女性的现象,正如GQ所描述的: “没有姑娘的饭局,还能叫吃饭吗?” 是全职主妇,还是换壳顾佳? 不仅如此,《北辙南辕》中,冯小刚对全职主妇的刻画,更是让人频频出戏。 在我看来,剧中啜妮饰演的全职妈妈,就是一台行走的「母婴号选题制造机」。 老公是一家会计事务所的合伙人,北师大毕业的她成了一名全职家庭主妇。 为什么高知女性会沦落至此?女性成长选题+1。 一家人的住房是大平层,首都CBD的景观尽收眼底。 人前光鲜背后却因房贷挠头,中产焦虑选题+1。 并且她还面临孩子上学、二胎抚养、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辅导等等问题。 鸡娃教育选题+1。 老公公司出现了一个堪比林有有的同事,是否想起了《三十而已》的顾佳? 婚姻危机选题+1。 结婚生子工作养家带娃婚姻危机职场困境...... 女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的所有灾难,都被粗暴的浓缩在这个角色上。 你以为这是一桌满汉满桌,可冯导却上了一盆狗血。 明明是住在大平层,却拿不出30万存款创业。 妻子不得不挤时间写网文,阴差阳错赚了20万。 为了引发婚姻危机,又强行安插了小三。 住的是千万豪宅,却全家哭穷。 女性痛点雨露皆沾的结果,就是人物特别假大空。 根本经不起推敲。 观众真正的共鸣是什么? 女人在家庭中的劳动,是如何被免费化? 成为家庭主妇后,她们是否应该得到应有的补偿? 在婚姻中失去经济基础的她们,应该如何自处? 想重返职场的家庭主妇,要如何重建自我的身份认同? 这些现实问题,都被冯导用浮华的中产幻梦给掩盖了。 这是有钱人的烦恼,绝对不是所有全职主妇的烦恼。 婆媳关系,是和解,还是被驯化? 女霸总有过一段婚姻。 老公是个不折不扣的妈宝男,导致婆媳关系非常紧张。 紧张到什么程度呢? 即使在两人婚姻期间,婆婆都会给老公物色相亲对象。 可令人意外的是,离婚多年,王珞丹对公公婆婆仍是好得不得了。 公公突然住院,婆婆先是找了前儿媳妇,王珞丹也是立马就到,在医院里跑上跑下,安顿好了一切。 女霸总为何如此尽心? 女霸总却语出惊人。 因为当年孩子难产,医生问家属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时候。 婆婆说保大人,这句话让她记一辈子。 从医学伦理上讲,医生是绝对不会问这种问题的。 这属于编剧事故。 另外从人物动机来说,这也不像是行事果决的现代女性说出来的话。 可在冯导的期待里,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哪怕是是京圈大飒蜜,哪怕你在投行业叱咤风云,但在婆媳关系中,你也必须要感恩戴德。 婆媳关系的本质,是父权对女性的压抑。 女霸总反抗过,也挣脱了出来,但最终还是要碍于情面继续尽孝,最终屈服。 是不是让你想到了《都挺好》中的苏明玉? 看似和解,实则是被驯化。 无论是女霸总还是苏明玉,她们妥协的过程,都让我想起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在现代女性剧中,虽然重男轻女、婆媳之争这样的戏码早就消失了,但父权却以更隐秘的形式存在着。 剧中女性的自强自立,被视作离经叛道。 只有她们柔软和顺从,才会被歌颂为美好品格。 这到底是谁的期待? 又是谁在蓄意规训? 闺蜜友谊,包养,还是被包养? 《北辙南辕》这部剧讲的是五个身份各异的女性成为闺蜜,并合伙开餐厅的故事。 与其说是合伙创业,倒不如说是女霸总做慈善。 闺蜜隋源出的30万,是霸总帮她炒股得来的。 蓝盈盈一分钱都没有,是女霸总替她垫的,还说“赚了算你的,亏了算我的”。 不同阶层的女性,就这样被金钱逻辑粗暴的捆在了一起。 虽说是创业,但除了闺蜜隋源亲力亲为外,其他姐妹基本都是来看一眼,带人吃顿饭,喝个下午茶。 此般走马观花,根本看不到一点点女性合伙人创业历程的艰辛。 是不是又有种熟悉的感觉?相同的人物设定又出现了。 《小时代》的顾里,《欢乐颂》的安迪,《我的前半生》的唐晶...... 她们都非常热衷于对闺蜜进行无差别的扶贫。 谁也无法掩盖,此类友谊就是流水线批量生产的文化商品。 空洞浮夸,毫无灵魂。 在这些人物中,我几乎看不到女性之间的守望互助和尊重平等。 看到的只有包养和被包养的关系。 更可笑的是,每次扶贫之后,处于金字塔阶层的闺蜜,都要向凡间的闺蜜一顿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女人要坚强,要独立,要......巴拉巴拉一大堆。 充斥着精英人群对平民高高在上的说教和怜悯。 所以我受不了女霸总撒钱的态度,也受不了曲筱绡对樊胜美步步为营的轻蔑,更受不了唐晶和罗子君的关系,最终落入抢男人的俗套。 这真的是女性之间的友谊吗? 并不是,真正经得起推敲和风雨的友谊。 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你来我往。 绝不是简单粗暴的施舍和廉价的同情。 大女主?资本营造的幻梦。 戴锦华 ,曾研究过许多女性作家的小说。 她发现文本中女性的命运往往有两条路。 试想下我们所看过的大女主,或许也是如此。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 一个从未工作过的家庭主妇,离婚之后,做了一段时间的便利店和商场推销员,然后果断地进入了门槛极高的咨询行业,扶摇直上,一路披荆斩棘。 看似是家庭主妇的逆袭,但一路走来,要么是闺蜜的老公贺函为其扫清障碍,要么就是前夫哥暗中相助,最后在男权主导的秩序中如鱼得水。 《欢乐颂》的安迪 ,通篇都在强调她是华尔街新贵。 可是一旦涉及到专业,分分钟就露怯了。 特别是扬言要做空包氏集团这段: 我开始做你对家,你做空我做多,保证让你第一小时亏1千万,第二小时亏2千万,第三个小时4千万递增。 有专业人士分析说,口嗨的后果,就是做好亏完500亿美元的准备。 《三十而已》,顾佳。 全局用尽全力的铺垫她的高情商和高智商。 结果一到太太团,就开始拉胯。 每天和一群富太太们做手工,烤蛋糕,品纯水。 那矫揉造作的劲儿,就像一群不干正事只知道打牌的民国姨太太。 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Old Money圈层,仰仗着夫家的财富衣服无忧,就是现代女性的使命吗? 主打女性成长的脚色,要么像罗子君那样沦为典型玛丽苏,要么如安迪般莫名其妙地傲视群雄,要么是辅佐丈夫担任贤内助的顾佳。 不费吹飞之力,轻而易举的成功,无缘无故的出众,心甘情愿的牺牲..。 又让我想起波伏娃说的话。 这话,放在冯导的《北辙南辕》中分析,值得细品。 一群从未下凡的女孩儿,打着独立和觉醒的旗号,开始徒有其表的狂欢,最终陷入漫长的沉沦。 没有人知道,她们的财富到底从何而来。 只是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就标好了价格。 大女主爽剧,愈发成为资本的财富密码。 满嘴的女性独立,说到底终究还是一门生意。 而身为观众的我们,一边被洗脑,一边帮资本数钱。 呵~ 冯导的狂欢,毁了一屋子女演员。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5 15:41 , Processed in 0.159517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