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某地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其公众号上刊发的一篇文章,引发争议,出圈了。 有网友说,冷血无情,体现不出温度! 有网友说,那一句“淡淡的”,我只读出了冷漠和无情。 这篇文章的标题叫《至亲重病离世,民警坚守一线》。我们来“欣赏”一下。 文章写道,某进行封闭执勤的戒毒民警在得知父亲病重时,他毅然选择以大局为重、坚守岗位,队里的同事都劝他请假回家,他却淡淡的说:“再看看情况,如果病情有好转,等下了班再回”。16日,父亲病危住进ICU监护室,队里同事再次劝他回家,他恨不得立刻“飞”到父亲身边,但还是故作镇定地说:“病情会有好转的”。18日凌晨,老家传来噩耗,父亲病逝,这个消息像一把利剑刺穿了他的心。 当家人告知父亲住院后,他便时刻牵挂着千里之外的父亲,甚至一天下来水米不进,急得坐立不安,深夜里还在打电话询问病情,盼望着交班后立刻奔赴老家照料父亲,但父亲的病情急剧恶化,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看他最后一眼,这也将成为他一生的遗憾。封闭执勤最后一天,将工作交代清楚后,他怀着悲痛的心情踏上返乡的路程。 (注:文中人物名字用“他”代替,并顺手修改了一个错别字) 二 文章本意是歌颂这位民警舍小家顾大家的形象,但网友的质疑或者说不解也是有道理的,那就是,究竟有多大必要,让工作与亲情发生这么大的撕裂?既然同事劝他回家,说明他暂时离开这个岗位,并不会对单位的正常运转造成致命影响,为什么不回呢? 面对同事的劝说,他一方面处之泰然,“淡淡的说”,为什么另一方面,又“一天下来水米不进,急得坐立不安”呢?作者的意思当然很明显,他“淡淡的”坚强样子是装给同事看的,可你不觉得这很怪异、有悖正常人情吗?退一步说,即使因封闭执勤他确实不便请假外出,导致不能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此乃人伦大痛,也并不值得宣传。 这使我不由想起了两年前,由某报推送的一则新闻—— 近日,河南郑州急诊科某男护士正在急救病人时,接到临产妻子打来的电话。一边是临产的妻子,一边是急需要救治的病人,怎么办?情急之下,他让妻子拨打了120。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他把病人安顿好后,接到的下一个急诊任务,竟在自己小区。当见到妻子的那一瞬间,他激动得差点落泪。 我看到有人就此留言说,如果他女儿遇到这种情况,会首先要求女儿跟对方离婚。这当然失于偏激了,但这则新闻,读来确实同样有一种怪异感。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炮制这种新闻的人,或者授意炮制这种新闻的人,先得问一问自己,倘若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愿意像报道中的主人公那样么?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位男护士的妻子很可能当时是一个人孤身在家。他“当时可自责了,心情很崩溃,正在上班无法回家,父母又不在身边”。他是护士,不是主治医生,这个岗位替代性强,并没有重要到他在妻子临产、身边无亲属陪伴时仍然要加班的程度。他不是在拯救地球。 即使他是主治医生,一般情况下,对医院来说,也未必非要在人家妻子临产时安排急诊值班。这只能说明医院安排欠妥,管理欠人性化。 无论是让临产妻子打120入院的护士,还是至亲重病离世时仍然坚守一线的民警,都有刻意拔高之嫌。即使故事是真实的,当事人的行为令人感佩,但若与人伦相冲突,还是不必大张旗鼓地报道。 三 我也不由得想起,网络上曾热传陆军司令员韩卫国写的《致陆军官兵家属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的句子,“在父母生病临终时、在妻子生子临产时、在孩子升学临考时,只要没有打仗任务和确实离不开的特殊任务,都必须及时请假回家。对于父母生病不回家、妻子生产不照顾、家庭有难不帮助的个别官兵,不但不表扬、不宣扬,而且还要对他的真实品德进行考察。” 这段话,是这封信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将家、将人伦、将个人情感价值等属于私人领地的事物,摆放到了更高的位置。 无独有偶,湖南永州前市委书记、现邵阳市委书记严华的一篇文章也曾刷爆朋友圈。他说,干部必须把家庭放在工作之前,不要让白加黑成为工作常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但要对党的事业做出奉献,也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任,有责任心的人子女,人父、人母,人夫、人妻,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理性、有理智、人格健全的社会人。 这篇文章同样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 比起那种被刻意塑造的“高大上”,哪个更容易获得人们内心里的认同?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正能量,但是,拜托,一些人在进行正能量宣传时,能不能学会尽量说人话,说朴素的真实的话,“贴着人物写”,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而不是凌空虚蹈,炮制一些自己也不相信的假话。 朴素与真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力量。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7:10 , Processed in 0.14943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