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也有不少关于月经的描述: "女人行经,必污秽七天; 凡摸她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女人在污秽之中,凡她所躺的物件,都为不洁净,所坐的物件,也都不洁净; 在女人的床上,或在她坐的物上,若有其他物件,一人摸了,也必不洁净到晚上。" 因而,在印度,经期的女性有一套严苛的标准要执行。 她们不能进入庙宇,因为会亵渎神灵; 不能向任何神祈祷,神不会听到经期女人的祷告。 不能靠近男人或牲畜; 不能和其他人一起吃饭; 不能吃乳制品、蔬菜、肉类; 不允许洗澡(主要指不被允许清洁自己的生殖器官)。 如果要擦洗,她们必须要使用单独的水源,不然,就会被认为污染水源,引来祸乱。 甚至,不能走进家门。 就连上厕所也必须在野外进行。 严苛的要求,导致很多女性仅仅是更换月条就遇到了不少困难。 我必须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换 然后老是有男的在附近转 然后我就辍学了 不能正常出行、不能正常受教育、不能正常工作…… 那随之而来的呢? 毫不夸张地说,这将直接导致女性在公共领域的消失。 印度不是孤例,全世界皆是如此。 月经的污名化,直接导致的就是"月经羞耻"。 不能被提及。 民国作家曹聚仁曾在文中写过: "月经,目可得见,口不可得言,笔更不可得而写,其势然也。" 人们为了不将"月经"两个字说出口,为之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别名: "那个""姨妈""倒霉"....... 有人统计,月经在世界各地共有5000多种别名。 也不能被看见。 每一个女孩的成长记忆当中,有太多试图将"月经"藏起来的时刻: 去小卖铺买卫生巾,总是要用黑色的袋子装起来; 有女同学借卫生巾时,总要把卫生巾夹在袖子里,偷偷传递出去。 在公共场合翻找卫生巾时,总要环顾四周,确保没人后再迅速塞进给口袋。 上厕所时,总要把用过的卫生巾团成一团,裹上拆下的包装丢在厕所的垃圾桶,还要再拽上几张卫生纸加以掩盖…… 即便在我们一遍遍宣扬"月经只是每个女人都会经历的正常的生理现象",为月经正名的今天。 月经似乎依然是不能为外人道的存在。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有这样一个情节: 女儿李尖尖第一次月经初潮,兴奋地和爸爸、两个哥哥宣布这个好消息,希望得到他们的恭喜。 结果呢? 在场的人,全都一脸尴尬。 爸爸甚至把她拉到角落里,小心叮嘱:"千万不能到外面去说啊。" 可,一些变化确实是发生了的。 在以往,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会在诸多男性在的场合,将"月经"广而告之。 但《以家人之名》里就有了这样的情节。 在以往,我们也从未见过一个女性可以面对镜头大方表示自己正在生理期。 但里约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做到了。 在以往,我们不敢想象,会有如此多的关于卫生巾的讨论。 但今天的女性做到了。 有公益组织专门为贫困地区的女童捐助卫生巾,并开展生理知识的讲座; 甚至,直到2020年2月还不被允许出现在报道中、标题中、海报中出现的"月经"二字。 如今,也已经更大范围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人们开始看见"月经"、讨论"月经"、正视"月经"…… 变化并不只是在表面。 还在细微之处、具体的人之间。 去年,有高校大学生在校园内自主发起卫生巾互助盒行动。 前几天,在某社交平台也有一则暖心的帖子。 一个刚来月经不久的初中女生,因为经血多,总是弄脏被子,而被妈妈责骂。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9:56 , Processed in 0.154740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