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陈龙飞)自3月1日0时-3月18日24时,上海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8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678例。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梳理上海疫情数据发现,近日上海每日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均数倍于确诊病例。 3月1日-18日,上海每日新增病例情况 3月1日-18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的总数是确诊病例的近10倍(9.99倍)。近五日的具体情况为:3月18日,上海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是确诊病例的45.75倍;3月17日,无症状感染者是确诊的3.56倍;3月16日,18.75倍;3月15日,39.4倍;3月14日,14.44倍。 此外,河北本轮疫情也是无症状感染者数倍与确诊病例。如3月18日,河北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65)是确诊病例(4)的66.25倍,3月17日无症状感染者(193)是确诊病例(24)的8.03倍。 为何无症状感染者数量10倍于确诊病例? 3月18日晚,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在《新闻1+1》栏目中表示,根据对上海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分析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奥密克戎毒株对呼吸道的侵袭性比此前的其他毒株弱;二是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产生效果,极大程度阻断了感染者变为重症、危重症的情况;三是上海通过快速筛查发现了大部分没有症状的人。邬惊雷表示,总体上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临床表现轻,危害性不大,但也不能忽视。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3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基于目前的实践,95%左右患者都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从目前形势怎么预判接下来疫情的走势? 邬惊雷表示,现在趋势还很难预判。目前初步判断,还会在一个相对比较高位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有一个高峰和相对持续的一个短时间段。 上海疫情为啥也会失控(电视剧)? 最近全国疫情再次蔓延,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上海这个优等生也破防了。我不是沪黑也不是沪吹,今天就来给大家捋一捋上海疫情为啥也会失控的问题。1 上海疫情失控的原因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基于外防输入的原因,陆续关闭了大部分境外人员入境通道。 但是,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全部关闭国门是不可能的,光是留学生回国就是一个庞大的刚需。 所以,在少数城市还保留着入境的通道——也就是说,一线城市就为全国承担着外防输入的主要压力。 给大家一组2020年的境外人员入境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海:128.62万人次; 北京:34.1万人次; 广州:209.73万人次; 深圳:120.06万人次;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承担境外人员输入最大压力的城市是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压力都要小得多。 广州稍微有点特殊,广州其实是通过向周边城市分流隔离入境人员做到2020年接待209万人次——相当于半个广东省一起来承担。 而深圳主要接收香港入境人群,在香港疫情爆炸之前,同样是接收上百万入境人群,深圳压力还没有上海大。 所以,承担国际入境人群压力最大的还是上海,2020年民航国际航班35%都是落地上海。 浦东机场 北京因为是政治中心,承担的压力都比其它一线城市小得多,至于一线城市之外的省会城市,2020年入境人次还要少一个数量级,比如2021年疫情破防的南京,2020年入境人次只有16万。 上海一年入境128万,平均每天就是3500人,每个人要隔离14天,上海光是要准备的隔离房间就要49000间,考虑到入境人次不会严格按照平均数,所以,上海要准备的隔离房间应该在5万间以上! 我们假设一个隔离酒店平均有200个房间,5万个房间就是250个酒店而已。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血很厚,正常情况下拿出250个酒店不是多大的问题。 但是新冠疫情对隔离房间有特殊的要求,这就是酒店的通风管道要有过滤分隔设施——这点要求就要淘汰大部分酒店。 从2020年到2021年,上海接待了200多万境外人员入境,整整2年时间,上海面对数百万境外人次的输入性疫情压力竟然将接机、运输、隔离等等所有环节都做得滴水不露,优等生实至名归。 那么,这一次上海为啥又破防了呢? 因为香港! 香港这一轮疫情爆炸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包括深圳)优等生全部带到了沟里。 香港疫情爆炸,然后就有大量人员强烈要求回大陆。香港最便捷的入关通道就是走深圳,但是深圳压力也很大,没办法只能让上海来帮忙分担港人的入境压力。 上海很大方,每周除了周日,周一到周六都增加香港直航航班,这就需要增加更多的隔离酒店。然后锦*集团就主动站出来,提出旗下有一间华*酒店本来要重新装修的,现在暂时不装修了,可以做隔离酒店。 但是,这个华*酒店建造时间比较久远,酒店管理者也不了解酒店的通风系统是全建筑一个通风道,没有做分隔过滤设施。 结果华*酒店投入使用之后,港人里的阳性患者通过通风道传播病毒,这些病毒就传播给酒店前后台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因为没有与隔离人群接触,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还是该上班上班,该坐地铁坐地铁,无意中就传播开了。 后来是在做固定核酸检测时,发现华*酒店的人阳性有点多,就让防疫部门来做全环境检测,一查不得了,环境检测到处呈阳性,这才知道出事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个事如果要较真,当然是防疫部门有管理疏漏,一个隔离酒店连通风系统是怎么个情况都没搞清楚就贸然投入使用,挨板子不算冤枉。 但实事求是地说,上海每年承担着接待一百多万人次(差不多是全国入境的20%)的境外输入压力,相关防疫人员不眠不休连轴转了2年多——直到再一次压担子增加香港入境航班才出现一个重大疏漏,客观上我个人还是很理解的。 是人就会有疏漏,就会犯错误,上海为全国其他城市人员入境硬抗了2年多,不能因为这一次疏漏就冷嘲热讽,一棍子打死。 其实,就算是华*酒店出现疏漏,上海也不至于破防。过去全国其他城市也出现过零星境外输入性疫情,但是为啥其他城市就能迅速扑灭疫情呢? 2 上海防疫模式试点 全国其他城市出现零星疫情之后,大概就是靠着三道防线来控制。 第一道防线,立刻启动大规模流调,根据确诊患者行动轨迹找出传染源,从而建立确诊患者、密接人群的闭环管理。 第二道防线,根据确诊患者行动轨迹,对相关区域进行大规模全员核酸,同时关闭这些区域的服务型场所、学校、幼儿园,防止疫情扩散与传播; 第三道防线,对确诊患者行动区域覆盖的人群健康码升级为红码,限制这些人群进入公共场所。 这三道防线环环相扣密不透风,确实是我们通过2年防疫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组合手段。 问题是上海并不愿意简单复制这套防疫模式。 为什么? 中国动态清零策略搞了两年,是全世界最为成功的防疫模式,也吃到了一大波防疫红利,但是到了2022年情况渐渐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西方国家在加速进入“群体免疫”,这是拿人命换时间,然后病毒经过两年迭代变异之后,毒性也在逐渐降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来讲)。 所以,一旦西方国家实现“群体免疫”,它们就能打开国门重新融合。假如中国这个时候还是执行过去的防疫模式,死死关上国门,届时中国反而会成为世界的孤岛。 (来源:界面新闻) 所以,进入2022年之后,客观上也需要我们升级改进防疫模式,一方面减少防疫管控带来的民生代价,也就是尽量减少对老百姓生活的干扰;另一方面也要为未来打开国门做准备。 所以,今年初有两个很明显的信号。 信号一,中疾控流行病首席科学家曾光提出,我国防疫政策可能会出现变化。 信号二,国家民航局发布规划,计划在2023年国际航班逐步恢复正常(在2022年之前,国际航班已经压缩到过去的5%以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谁来率先试点,在防疫模式上趟出一条可行的新路子呢? 当然是防疫优等生上海! 中国防疫决策大致是这样的模式,大的决策是中央定,具体的防疫决策是地方卫健委来做。雄心勃勃的上海一直在为升级防疫模式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今年上海就有专家公开提出来,我们(上海)的防疫模式每天都进步一点,更精准一点,通过不断升级,最后不知不觉达到可以打开国门并且对民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放弃了其它城市行之有效的防疫模式(对民生影响太大),替而代之的是一套更为“精准的”动态清零模式。 那么,上海版的更为“精准的”动态清零模式是怎么做的呢? 先上官方版通稿: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做深做细流调溯源和检测筛查工作,科学精准划定密接、次密接、高风险筛查“三层防护圈”。 可能一般人对这个官方版通稿有点模糊,下面我们具体来说说上海是怎么做的。 在发现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之后,上海流调人员将通过走访、反复查看在同一时段同一地点的监控回放等方法,把确诊/无症状接触过的人(即密接)、跟密接接触过的人(即次密接)、跟次密接接触过的人(即高风险筛查)都尽可能地找出来。 然后,密接和次密接拉去酒店集中隔离14天+天天测核酸;高筛先居家两天+上门测两次核酸,之后可外出但需要在第7天和第14天去指定地点再测两次核酸。 如果密接、次密接乃至高筛在此期间新确诊/无症状感染,那就以这个新确诊/无症状感染的人为起点,重新识别一轮密接、次密接、高筛,并执行相应的隔离/管控政策。 简单的说,上海模式就是希望通过精准工作,最大程度缩小高风险区范围,最大程度缩小密接与次密接的人群范围,从而让防疫付出的民生代价最低。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上海才会出现全国瞩目的最小中风险区案例——仅仅只是一个奶茶店而已,奶茶店周边商铺都没事。 划为中风险区的奶茶店 同样,到过奶茶店的客户也不会简单一刀切都划为密接人群,而是防疫人员反复观看视频监控,只要到奶茶店人群一直佩戴口罩就不算密接人群,中途取下口罩就算密接人群;对于次密接人群同样如此划分。 这就是上海版“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做深做细流调溯源和检测筛查工作,科学精准划定密接、次密接、高风险筛查“三层防护圈””的含义。 说实话,我个人对上海这种精准防疫模式还是很欣赏的,但这个世界永远是成王败寇,上海疫情不破防,那就是中国防疫的标杆,破防了舆论场就嘘声一片。 客观上讲,上海这一次疫情破防属于运气有点背。 华*酒店成为传染源这是管理疏漏,在发现华*酒店出事之后,上海还是坚持过去的精准防疫模式,没有第一时间启动大规模核酸,没有第一时间大规模关闭服务场所,结果病毒传播的速度跑赢了上海的流调速度。 3月10日,上海有患者自己到医院核酸检测确诊,这说明,已经有传播源跑到流调圈以外去了,这就是疫情失控的典型特征。 没办法,上海只能回头来走老路——学校、幼儿园大规模停课,大批服务型场所关闭,启动大规模核酸。 可惜! 3 全国防疫政策的变化 上海、深圳这一波疫情破防,代价是昂贵的,它不但导致深圳准封城、上海准封闭,经济损失惨重,更为悲催的是,一线城市的疫情已经逐渐扩散到全国其他城市,让疫情形势再次严峻起来。 但是,在全国疫情形势再次发酵的同时,中国防疫政策悄悄出现一系列变化。 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宣布,新增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居民可以自行购买检测盒。 (来源:澎湃网) 也就是说,老百姓未来可以购买检测盒自测,这个目的就是弥补目前只能是单一核酸检测手段的不足,发动群众,让群众也可以自己购买检测盒检测。这个举措对于医疗资源匮乏的县城、乡镇、农村地区有重大意义。 紧接着,国家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正式发布。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个新版的新冠诊疗方案出现以下几点重大变化。 其一,过去确诊患者都要收到定点医院治疗,现在则要求轻症患者集中隔离管理即可,也就是说,国家权威认定,当下的新冠病毒毒性已经大幅度降低,轻症患者已经不需要入院治疗,只需要隔离起来不传播即可; 其二,调整了新冠患者出院标准,关键的CT值由过去的40降为国际标准35,也就是说,国家默认CT值大于35就没有传染性; 其三,过去出院后还要继续14天集中隔离管理,现在改为7天居家隔离观察即可; 其四,国家食药局新增两款抗新冠病毒的药物。 以上措施代表什么含义呢? 首先,动态清零这个基本策略不能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大面积疫情是底线,毕竟出现香港那种疫情爆发的现象是无法接受的; 其次,具体防疫策略开始做调整,居民可以买检测盒自测,轻症没有必要进医院,实行集中隔离即可——这个措施主要就是给老百姓打预防针,现在新冠病毒毒性已经大大降低了,不要一出现症状就跑医院,对医疗资源进行挤兑; 重症出院标准也开始降低,出院后管理措施也适当放松。 总体来说,国家已经开始为打开国门做准备了。当然,我们也是在探索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同时对正常经济生活影响最低的防疫策略——在这个意义上,上海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探索更为精准的防疫模式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从历史经验来看,几场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一般也就流行2年多左右,病毒多次迭代毒性下降是自然规律,当下的新冠疫情已经流行2年多,现在差不多也是强弩之末。 中国已经与新冠病毒战斗了两年多,并且交出全世界最为靓丽的答卷,在新冠疫情之后,期待我们再能交出最优秀的经济复苏的答卷。 相关报道:上海确诊病例详情来了,邬惊雷: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新民晚报记者 陈炅玮 摄 今天(3月19日)上午10时,上海举行第127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介绍本市疫情最新情况。 邬惊雷说,昨天(3月18日)0-24时,我市新增8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36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确诊病例中,4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4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366例无症状感染者中,178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188例为相关风险人群筛查发现,均已闭环转运至本市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目前情况稳定。 8例确诊病例的情况如下: 病例1,男,66岁,居住于松江区。 病例2,男,38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3,男,5岁,居住于金山区。 病例4,女,33岁,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5,女,53岁,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6,男,39岁,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7,男,53岁,居住于金山区。 病例8,女,36岁,居住于徐汇区。 上述8人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关于366名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大家可以通过“上海发布”了解相关信息。 这366人均在集中隔离管控或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366人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3月19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18646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16854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51744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50024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根据流调和风险评估,已对多个区域人员进行了筛查,除了已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外,目前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目前,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以快制快、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因时因势因情施策,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扎实推进网格化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隐匿传播风险,加强疫情应急处置,尽快阻断疫情传播,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4 14:25 , Processed in 0.150405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