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晚,东航客机MU5735在广西梧州坠毁已超过72个小时。雨势持续,救援队伍依然在事故现场努力搜救,不放弃任何生命迹象。现场泥泞不堪,一些搜救区域出现小型塌方,让搜救难度进一步增加。一些民间力量也参加到救援中来。 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清理搜集和搬运转移工作(来源见水印) 这两日,已经有失联旅客的200多名家属前来事故现场,有人用鲜花和香烛祭奠家人。同时,政府部门组织了心理专家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几百根竹架板铺在泥泞山路上 从3月22日起,藤县陆陆续续下起了雨,到24日雨势变大,搜救现场变得泥泞不堪,一些搜救区域出现了小型塌方,气温也从22日的20℃陡降至10℃左右,使搜救难度进一步增加。 3月23日,第一个黑匣子被找到。24日,武警官兵和消防人员等携带着救援工具以及搜救犬只,进入核心搜救区进行搜救,同时有大量刑侦技术人员携带设备进入事故现场。 24日14时,便是“黄金72小时”的最后时刻,留给救援的时间越来越宝贵。这一天搜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紧搜寻第二个黑匣子,同时,也在努力寻找生命迹象。现场救援人员不断扩大搜寻范围,对划分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搜救区域比核心区扩大超10倍。 为了便于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由一部分工作人员组织的运输队伍,用肩膀扛着竹架板前往核心搜救区。这些竹架板将被铺在搜救核心区的地面上,防止救援人员在搜救时打滑。 救援现场铺竹排方便通行(来源见水印) 这条人力运输的道路大约有1公里多,运输人员从早上7时多就开始忙碌,一趟趟往返于卡口和核心搜救区之间。一位参与运输的救援人员表示,因为有些搜救路面泥泞下陷,还要运输几百根竹架板过去。他表示,他从早上7点多开始运输竹架板,至上午9点多已经往返了三趟。 由于救援现场路面狭窄,运输物资的任务落在村民组成的爱心摩托车队上。24日早晨7点左右,八九个骑摩托车的志愿者已经来到莫埌小学,开始一趟趟向山上运输帐篷、雨衣等物资。但因为山路泥泞,雨越下越大,最早来的摩托车志愿者每次只能运输一箱物资。直到近中午时,雨渐渐停息,摩托车手们才能带着更多的物资上山。 24日,还有爱心人士不时驱车赶到指挥部,或是带了泡面、矿泉水等,或是带了雨具、帐篷等物资。他们卸完车就走,并不在这个拥挤的小院做过多的停留。 民间力量帮着盖厕所、修路和照明 本次救援,不仅有官方力量的参与,还有民间组织自发响应加入。广西爱新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就是其中一支,直到24日,队员们依然在村内驻守,为救援提供帮助。该中心三支队队长黎展良表示,21日下午他们看到新闻后,立即和有关部门联系,调派20名队员从南宁等地出发,于22日凌晨抵达。抵达后,他们就协助移动公司搭建信号,后来还开来了一台救护车。 22日一早,爱新医疗紧急救援中心有几名队员到核心区协助进行保障工作,如搭建临时厕所、修整路面、搬运无人机照明设备等。当天下午,一部分人撤下来休整,后来队员又扛着发电装置等设备上去。 在现场,黎展良看到飞机散落的碎片,还有大块的机翼,坑里的土呈黑色,草也被泥土盖住,这让他很难过。 相关报道截图 在本次救援中,桂林系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无人机照明设备的技术支持。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白天主要用于地形勘察和测绘,他们将生成的资料提供给相关部门。到了晚上,无人机就进行照明,为作业提供便利。无人机有四排灯,在120米空中也能保障一个足球场范围的亮度,下雨起风时,也能保障照明的效果和时间。21日晚他们就抵达现场利用设备照明,前两夜通宵作业,设备停留在空中时,他们也无法休息,要一直盯着以应对突发情况。如今,由于现场已架设照明等设备,他们的照明工作已经结束,将设备撤离了救援核心区。 无人机照明(受访者提供) 乘客家属现场用花烛祭奠 截至24日早上8点,56位失联旅客的家属共计305人已来到梧州,并在当地住宿。 自23日开始,失联旅客家属在政府的安排下和陪同下陆续前往事故地点。藤县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介绍,“23日大部分家属已经来到了现场,24日也来了一部分。” 据新华社23日报道,部分失联乘客家属在坠机地附近山坡上布置了一个简单的祭奠平台,摆放着一些鲜花等。 24日上午,陆续又有家属冒雨来到坠机地点,有人带着鲜花和香烛,大多由工作人员陪同。不久,四名家属相继走出封控区,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走在后面,前面有两人拿着纸钱沿路抛撒,平均二三十步抛撒一次。一位家属边撒边喊“幺妹儿,我接你回家咯。”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山林间久久回荡。 东航宣传部部长刘晓东表示,东航在梧州共派遣161名家属援助工作人员,当地也派出了大量专班工作人员,双方紧密配合,对旅客家属开展全程服务保障和安抚沟通。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已有200多名旅客家属前往事故现场。 据央视新闻,东航MU5735坠毁事故发生后,首批心理专家50余人已赶赴事故现场,梧州组织70名心理医生待命,随时准备对到梧州的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延伸阅读 专家分析“MU5735残片出现在10公里外”:或是坠机时弹出,不能证明空中解体 距离3月21日东航MU5735飞机坠机事故发生已经过去3天。3月24日下午,第四场“3·21”东航飞行事故最新新闻发布会通报,现在飞机残骸分布位置在主要撞击点周围半径30米和地下20米深的位置,但距此10公里外也发现了疑似的飞机残骸。另一边,现场搜寻工作还在进行,但第二个黑匣子信号发射器可能受损,现在只能通过人工肉眼寻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教授黄俊分析称,根据现在飞机残片的分布,还不能确定飞机在坠机前是否发生解体,残片也有可能是飞机撞击地面时弹出的。另外,两个黑匣子的数据是分析事故原因最直接的证据,第一个黑匣子中机组成员的语音记录,也许可以直接听到他们描述的事故原因;第二个黑匣子的数据读取后则可以还原重现整个飞行过程。数据损坏或丢失,也有技术可恢复。 央视新闻记者在搜救现场展示一个模拟的黑匣子(图源:央视新闻) 10公里外现飞机残片有多种可能 极目新闻:现在发现的飞机残骸,分布在核心撞击点周边半径30米、深度20米这样的范围。还有一块疑似飞机残骸的碎片,则出现在事故核心现场约10公里的位置。这是不是可以推测飞机在坠地前已经解体? 黄俊:现在都只能猜测。10公里这个距离,确实说明有可能飞机落地前就已经解体,所以残片才能落到这么远的位置。但是,飞机从8000多米高空坠地,这个碎片也有可能是飞机撞击地面时弹出去的。 极目新闻:昨天第一个黑匣子已经找到并送往北京破译了。现在前方搜救现场有消息称,无法搜寻到第二个黑匣子的定位信号,它的信号发射器可能会受损。这是否意味着第二个黑匣子储存数据的部分也可能受损? 黄俊:黑匣子信号装置的位置和数据储存的位置是一起的,信号装置受损,数据储存装置也可能受损。而且现在我们看到消息,第一个黑匣子的数据储存单元可能已经受到损坏。不过,黑匣子里的数据储存器跟我们的U盘差不多,即使受损了,只要在上面留下过痕迹,还是有可能读取和解码的。 核心现场 视频截图 残骸可辅助黑匣子判明事故原因 极目新闻:有专家分析,搜救现场的飞机残骸状态也是很重要的事故分析依据,可以和黑匣子的数据结合起来看。目前现场挖掘的画面中,您注意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吗? 黄俊:其实事故调查中,黑匣子记录的信息就是最直接的证据。现在已经找到的第一个黑匣子是飞机的舱音记录器,如果里面听到飞行员说过机舱爆炸这样的话,那这就是确定事故原因的最直接依据。现在正在搜寻的第二个黑匣子是飞行数据记录器,数据读取后可以在计算机上还原重现整个飞行过程。 如果这两个黑匣子记录的数据都不能帮助直接判明事故原因,那剩下的线索就是去现场看飞机留下的残骸,比如做断口分析,看飞机的机体是从哪个地方最先开始破坏的,哪里先断的,再来推断事故原因。 3月22日,工作人员在东航MU5735客机坠毁事故现场搜索黑匣子 新华社 极目新闻:昨天的发布会通报飞机起飞前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符合适航标准。机组成员健康情况正常,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天气也正常。事故原因的判断好像更难了? 黄俊:这说明,中国民航发展这么多年飞机飞行的安全程序都是到位的。其实我作为一个飞机设计专家,我对此也是认可的。现在每个从业人员都知道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肯定不会有隐患的飞机放出去。每家航空公司包括东航在内,放飞前的检查都是规范化的,对照检查单一项一项去做就行了,然后都有责任人签字。现在起飞前的飞机、机组成员和天气都没问题,说明我们可以排除这些方面的问题。那其他的可能性,现在就不好说了。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2:21 , Processed in 0.17091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