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里看了段文字,摘抄其中一段如下: 为什么上海变成了这样?全国都大跌眼镜,上海人自己都很失望。但是想通了之后,我觉得这真的太上海了。因为上海是全中国最商业化的城市,这就是根本原因。 上海的繁荣,人性化,井井有条,都是各行各业的极度商业成熟来成就的。这个城市最优秀的年轻人,一定都是投身于各行各业的企业的,而不是行政系统。 因为商业的成熟,所以行政系统选择最大化运用商业,让渡出足够大的空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身是没错的。直到封城那一刻,引擎关闭了。行政系统不得不出来单打挑大梁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商业系统加持下的上海,就是瘫了。 这个城市最优秀的血液都被凝固在家里了,在外面支撑着民生基础运转的,是居委会,是街道,是安保,是大爷大妈,是文化教育水平很差的混子。 所有带过团队的人都知道,再牛逼的策略,再优秀的leadership,只要带着一群废柴,只有扑街一条路,人不对。所有人都在骂基层无能,可是他们本来就是无能混日子的一群人啊,可笑不可笑? 所以现在上海是靠着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和满天飞的团购苟延残喘的。凝固在家的血液,禁锢在帕金森的身体里动动手指头,都比在外面奔腾的基层有用。我想通这一点,是因为有人问我,之前你们上海不是还以能带动物上隔离酒店而被赞誉人性化吗? 那一刻,我才get到,彼时的上海是有人文关怀的现代文明人的城市,现在的上海,很难说是什么城市。 这段话我其实很多地方不同意,它把上海现状的混乱完全归咎于基层执行能力不行,这是甩锅。基层人员现在也很辛苦,不能这样。 但话里有一点是对的,即上海的平稳运行一直非常依赖商业,现在把很多生龙活虎很有能力的人封在家里,然后去依赖5%的人去服务95%的人,这本身就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如果把很多封在家里的基层有秩序地动员起来,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至少情况会比现在好得多。 我不知道上海这每天一万多例两万例的情况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好。国家既然决定了要封城解决问题,绝大多数上海居民也都配合得封在家里,最长的可能20多天没出过门了。 但至少要把大家吃饭看病的问题解决好吧。 4月6日,上海发布发了公开信,开始动员全市党员: 4月7日,上海新闻发布会找了美团副总裁毛方一起介绍情况,毛方表示已经调配近千人来沪,改善运力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在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不再只依赖有限的基层行政力量,而是动员更广大的基层群众,包括商业公司。 希望之后买菜能更容易一些,这样大家心情也能好一点。 另外,这种时候在上海的人一定要主意自己的情绪,我知道现在这样的情况很多人情绪不好,加上互联网上各种负面消息,各种负面评论,很容易让人抑郁,或者和人发生争执。 能怎么办? 没办法。 只能是想办法调理情绪,至少相信明天就有希望。至少在这种时候要与人为善,在骂人之前想一想,我们之所以这样生活,并不是因为你要骂的那个人。被人骂了就当对方是傻*,也别往心里去。 明天有没有希望谁都不知道。 但如果不相信的话,可能就真没有了。 相关报道:上海人,正在集体自救…… 当“投资女王”徐新因参与团购面包牛奶而刷爆朋友圈,我们大致可以确认,小区团购已成为全上海的一场“全民自救行动”。 图/网络 自上海3月28日宣布“划江封控”以来,买菜难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元话题”。当线下超市和菜场被关闭,生鲜电商app下单被证明比抽奖概率还低,社区发菜又杯水车薪旱涝不均,小区团购几乎是上海市民这段时间唯一可预期的食品采购渠道。 清晨,很多人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意识地打开各种小区团购群;深夜,很多人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不放心的再检索一遍团购群,该上闹钟的上好闹钟,才满怀希望却又惴惴不安地睡去。 近几日,随着预定封控期的不断“自动延长”,上海市民的买菜难问题已从初期的“缺绿叶菜”,升级为全面缺各种食品,这也让小区团购在成为万众希望的同时,承载了很多无法承载的压力,以至于正陷入了岌岌可危的风险之中。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2 10:46 , Processed in 0.139607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