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来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涉安案件。 在隐蔽战线,这样的事情随时都在发生,一点也不令人奇怪。一般发生这种事情,都是悄悄处置,过很久之后才发布消息,除非出于某种特定目的,才会拿出来宣传。 但是,当主角姓马,发生地在杭州,一切就变味了。 明明是马某某,被刻意改成了马某。 杭州,马某,网络,三个词联系在一起,你第一印象想起了谁? 能不关注吗?能不点开来看吗? 而媒体明明知道这不是那个马,却依然大张旗鼓的摆上了首页重要位置,各大 APP 开始全网推送,人民群众惊诧莫名,纷纷打听。 字越少,事儿越大。不交代清楚,甚至故意利用这种模糊吸引关注,收割流量,不是 " 看热闹不嫌事大 ",而是骨子里就憋着坏,唯恐天下不乱。 你们想象中的那个马,出于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陷入了沉寂。当这种躺枪谣言找上门来的时候,甚至都没法为自己申辩。胜之不武,怪不得马保国老师都要摇头,你们不讲武德啊! 明明可以写成 " 某某 ",非要写成 " 某 ",请问你们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去了哪儿?对于一个可能引发舆情的新闻报道,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你们为了收割流量,刻意制造了这种模糊,并且放在重要位置,全网推送。老师们课堂上教过的敏感性原则又去了哪儿?推送之前不核对一下信息吗?即使是涉密案件,要保护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马某和马某某,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别大了去了。 营商环境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了,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但凡一个还在正常运营的企业,都关系到许多人的生计。你们这个刻意模糊而又特意放大的新闻,会带给企业多大的损失?又会影响到多少人的饭碗?前天中央才开会说,要确保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你们刻意这么做,想要传递什么信息?想要把中国经济彻底搞垮吗?符合中央精神吗? 前任新华社社长、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郭超人说过,记者这份工作是特殊的,"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 听听前辈的话吧!不要被流量绑架到刻意制造模糊,混淆视听。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8:52 , Processed in 0.14337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