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一间不大的教室里,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正端坐着听老师讲课。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 有人视力不好,戴着老花镜很费力地盯着屏幕,有人耳朵不灵,需要很努力前倾着身子,才能听清楚老师在讲什么。 这并非什么成人补习班,而是一个“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 教学内容,是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操作流程,怎么发微信,怎么上传照片,怎么接通视频…… 他们学得越认真,看起来就越心酸。 40多年前,他们也曾是顽劣的孩子,每天最大的烦恼,就是读书上课。 时光穿梭近半个世纪,他们成了父母,竟又不约而同再次走进教室。 他们跌跌撞撞地摸索,拼尽全力也想进入新的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人数字适应力研究团队曾发布过《老年人数字适应力报告》,指出八成老年人学习手机意愿强烈。 他们想学会微信,有空就跟孩子唠叨唠叨,而不是一个电话过去,孩子因为太忙就挂掉了。 他们想学会怎么刷二维码,怎么使用app,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有尊严地活着,而不是举步维艰地处处碰壁。 被时代抛下的老人们,仍迈着蹒跚的步伐,艰难地追赶着。 04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好的一种特权。” 社会发展得越快,我们越应该慢下脚步,等一等被甩在身后的老人。 对家里的老人,给予一份耐心。 网友@张明在北京工作,一次春节回家时,特意买了两个智能手机送给父母。 原本他以为,只要自己稍稍向父母讲解,他们就能掌握手机功能。 可他在家待了12天,父母除了开关机、锁屏等基本功能,其他软件都搞不懂,就连微信也不太会使用。 但张明没有放弃,为他们手绘了微信的使用教程。 他在漫画第一页写道:“儿子不能时常陪在您二老身边,既然不能很快掌握微信使用,就慢慢翻阅此册……” 他专门画上自己的微信名和头像,旁边有箭头标注。 每一页都是对照微信界面照搬下来,有个人语音交流、发送表情、如何发语音等内容。 每一页还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清楚每个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在他的耐心指导下,父母都学会了用微信。 就像有句话说:“不要代表这个时代淘汰你的父母,帮助他们,接纳他们,是我们能够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数字鸿沟,造就的往往就是感情的鸿沟。 耐心点,细致点,就像小时候,他们教你如何拿筷子、穿衣服一样,我们去教他们如何使用电子产品。 遇到的老人,给予一份善心。 曾经有一个流行词——向下兼容。 什么意思呢? 我们要懂得将心比心,要懂得包容别人的无知与贫穷,更要善待“在己之下”的那些人。 如果你是一个过客,碰到那个在营业厅面前徘徊不前的老人,请不要视若无睹。 如果你是餐厅的服务员、机场的工作人员,对待老人时,请按捺住不耐烦的语气。 请向他们伸出善意的手,他们不是无理取闹,他们只是老了。 请等等那些掉队的人、走得慢的人,终有一天,你的父母也会被如此妥善照顾。 ▽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曾发表一篇致辞《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弱者或穷人的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我们才能够理解弱者或穷人的生计压力和生活需求。”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看其对待弱势群体的良心。 没有人会一直年轻,每个人都终将老去。 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5 01:08 , Processed in 0.15993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