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我生活中快乐的来源,现在却成为了焦虑的源头。 我感觉拒绝了我爱的食物,就等于拒绝了我,因为它们是我核心部分,我对身份的认同。 文化差异不是这段关系中所面临的唯一问题,但它是导火索,始终挥之不去的一个点,就像是蓝天上的一朵灰云。 我被压抑得喘不过来气。 就这样,我们在21年2月分手了。 02 一份认同感,一顿温馨的晚餐 Grace说,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她试图摆脱“亚裔身份”,试图融入到“白人的社会中”。 “我尝试退掉旧衣,去掉我的语言、风俗、传统。就好像......找一个Pākehā伴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这种感觉,成为一个标志。” 在经历了4次相同的失败之后,Grace彻底放弃了。 “我问自己,与棕色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的男人恋爱真的有意义吗? ——我需要的是一份认同感,我决不能摆脱我的亚裔身份,这就像肺和呼吸一样,两者是共存的。 /// 在中国文化中,长幼有序,小辈会给长辈倒茶,长辈会给小辈夹菜吃。 Grace说,高中读书、写作业时,母亲会给我带来精心切好的苹果、柿子和梨,有时还会涂上一层酸梅粉。 后来,当我在大学放假期间回家时,她会特意做我喜欢的菜,面条汤、麻辣大虾、泰式椰子饭。被家人包围、认同,这种有序的家庭环境温暖了我。”她说。 “当我受邀去白人男友家吃饭时,我会拿出Kiwi-Asians(华裔新西兰移民(专题)二代)那一套,穿上正装、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在这种聚会上没人关心我喜欢吃什么,我也无法展现真实的自己。”Grace说。 另外,在Pākehā(新西兰白人)朋友们的聚会上,我感觉我像是沙漠里的一条鱼。我的伴侣通常对我的不适毫不在意,或者漠不关心。 03 质疑: 他喜欢的是“我”吗? Dating While Asian的导演Maggie Shui早前也在媒体上,回顾了她自己的个人经历,还有这个系列背后的灵感。 两年前,她曾经和一个高个子、留着小胡子、名叫Charlie的白人小伙约会过几次。 她说那时她刚分手,然后又刚刚好地遇到哪个方面都恰到好处的Charlie——她能在约会时遵循自己的喜好,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缠绵,也能拥有餐桌前的谈天说地。 以至于在她们分开后,她也一直想起他。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4 10:31 , Processed in 0.144145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