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名媛蔡天凤惨遭前夫家分尸,台湾医生黄轩在脸书分享“分尸者的五大特性”,包含防御性、侵略性、进攻性、精神病、巫术性,而且被害人与加害人通常认识、甚至有著亲密关系。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国际中心副主任黄轩在个人脸书“黄轩医生 Dr. Ooi Hean”整理出“分尸犯罪”的动机,依据加害者的犯罪行为模式,可归纳为五大特性。 一、防御性(Defensive) 这是分尸者最常见的犯罪行为模式,其动机就是为了方便隐藏、移动尸体、消除证据,或使得识别受害者更加困难。除了本次蔡天凤的命案外,台湾也曾发生老公分尸老婆命案,加害者花费大量心力著手清理案发现场,甚至还修剪自己的指甲、烧毁死者衣物,并在分尸尸块上洒下大量石灰粉企图灭证。 黄轩指出,这就是典型的“想消除证据或使受害者的识别更加困难”。 二、侵略性(Aggressive) 这是第二常见的分尸者犯罪行为,其动机来自激进强烈的情感,杀戮是情感动机的一部分,肢解则作为“情感得不到的报复”。过去曾有过情侣疑似因“处女情节”争吵,男方一气之下在住处将女友杀害并分尸7袋,将女友掩埋在住家楼下的花圃里。 三、进攻性(Offensive) 第三常见的分尸者则是进攻性,由“性动机”驱使。典型行为模式除了肢解尸体,还会切断生殖器官或乳房,甚至保存这些器官。案件通常伴随性侵或未遂后杀人,一旦对性的追求受阻,分尸者就会产生强烈妒忌与玉石俱焚的占有欲。在验尸时,死者的身体性器官如乳房、阴户、阴茎可能出现特殊切割痕迹,著名的华山分尸案就属于此类,被害人乳房就是在嫌犯家中冰箱里寻获。 四、精神病 精神病加害者的动机就是犯罪者失去了现实感知,他们大部分人会听到声音或遭受奇异的“妄想催使”而分尸。例如加拿大曾发生思觉失调者表示杀人前曾听到上帝告诉他被害人是邪魔,必须立刻将他杀死,否则自己会反被杀,之所以对尸体开膛破肚、吃被害人的肉,则是因为担心被害人死后还会复活,找他报仇。 五、巫术性(Necromantic) 现在文明社会较少见,分尸动机是为了使用人的身体部位做为战利品、符号或神物。 1993年,马来西亚曾发生女巫连环剥皮分尸案,警方在一间新屋预定地发现一块新铺设的水泥,凿开后惊见被分割成18份的碎尸,警方同时找到了斧头、刀子,还有黑巫术用的祭品。而在黑巫术界流传著巫师若夺走他人的生命就可以获得更高层的黑巫术。这名女巫就是为了修炼这种黑巫术,杀害了9条人命并加以分尸。 六、共同特点 只要确认谁被分尸,就会很快知道谁是分尸者了,因为分尸加害者有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与被害人通常具认识、亲密关系”,可能是家庭成员如夫妻、子女或朋友等,这也是为什么“分尸犯罪者要试图掩盖尸体身分,阻碍尸体鉴定的原因”。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7 19:26 , Processed in 0.143006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