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之争,愈发白热化。 01 中国,有多少个2000万级人口大市? 目前,全国共有280多个地市,但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仅有17个,跻身2000万俱乐部的只有4个:重庆、上海、北京、成都。 日前,成都发布最新统计公报,2022年常住人口达2126.8万人,比2021年增加7.6万人,为人口增长最多的2000万城市。 与之对比,作为我国人口第三大市的北京,2022年常住人口为2184.3万人,比上年减少4.3万人。 这不是北京人口第一次下降。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已经连续6年负增长,累计减少11.1万人。 一增一减之下,成都与北京的人口差距从6年前的337万,收缩到如今的57.5万人。 按照这一趋势,未来几年,成都常住人口有望历史性赶超北京,首次晋级人口第三大市之位。 当然,即使是人口一直狂飙突进的成都,人口增速也在明显放缓。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2010年-2020年,成都人口大增581万人,年均增长58万人。而最近两年,人口仅增加32.1万人,年均约为16万人。 原因不难理解,出生率持续走低,绝大多数城市的自然增长人口都逼近负增长边缘,失去了这一基础盘,人口增长只能靠外来人口的迁移。 然而,全国人口大盘已经见顶,区域之间的人口竞夺战白热化,即使强如一线城市,也很难再向过去一样每年大增几十万人。 02 北京人口,为何连续6年负增长? 北京人口负增长,并非源于吸引力不足,而是主动疏解人口所致。 要知道,如今北京仍旧是全国户籍门槛最为森严的城市,即便是博士都无法直接落户北京。 即使在香港(专题)、上海纷纷入场大战的背景下,北京也只不过为世界百强名校毕业生打开了一角落户之门。 相反,减量发展,早已是北京的追求。前不久,北京宣布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大城市。 这些年,北京不仅将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向外转移,就连央企总部、部属高校、重点医院都成了转移对象。 这些被疏解的产业,一部分被天津、河北等地承接,另一部分重点布局在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后者也成了央企总部外迁的最大受益者。 人随产业走。既然大量普通产业落户到京外,与之相关的就业人口自然也随之而转移,即使吸引力依旧强劲、人才吸引力依旧独一无二,但总人口也面临着巨大的张力。 6年减少11.1万人,看起来并不多,但这是就全市情况而言。在东西城等中心6区,人口减量规模更为可观。 据统计,自2014年到2021年,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15%。在2010年-2020年两个普查年度,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减少72.8万人。 毕竟,疏解非首都功能、降低北京主城区人口密度,本来是政策目标所在,人口减量也符合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即便这些产业不对外疏解,由于资源承载力限制,北京的人口也不可能无限膨胀。 根据规划,2035年北京要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之内。以此来看,未来10多年,北京仅剩100来万的增长空间。 可见,未来,控制乃至疏解人口应是北京的大势所趋。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2:07 , Processed in 0.167221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