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太平洋伊豆小笠原海沟的深处,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如此深的海洋观测到鱼类。 在静寂的大海里,那条幼年蜗牛鱼出现了,考查团没有抓住它,无法确认它的具体种类。 几天后,考查团在伊豆小笠原海沟的另一处抓到几条成年蜗牛鱼,当时的深度是在8022米。经确认,它们的学名是Pseudoliparis belyaevi,和之前见到的幼年蜗牛鱼大概率同种。 这两条鱼是人类捕获到的最深的鱼。 蜗牛鱼是一种神奇的鱼类,它们没有鱼鳞,全身软乎乎的,看上去像特别大的鼻涕。 在寂寞的深海里,它们靠微小的甲壳类动物为食。 但蜗牛鱼也特别适应极端环境,它们可以在南极和北极的寒冷海域生活,也可以住在世界最深的海沟里。其中,幼年蜗牛鱼比成年蜗牛鱼游得更深,因为那里更安全。 经计算,深海里的蜗牛鱼能够承受1600头大象的重量,真是鱼不可貌相。 “伊豆小笠原海沟的温度比马里亚纳海沟略高1度,这在深度上造成巨大差异。温度和压力都能对细胞产生影响,理论上,海水越温暖,鱼就能游得更深,海水越冷就越浅。” 蜗牛鱼的深度远超其他深海鱼,仅次于它的是鼠尾鲟和鼬鱼,它们只在7200米处游,差得很远。 没有鱼鳔(鱼鳔是很多鱼用来控制浮力的器官)也是优势,在高压下想维持气腔不破裂很困难。 “为了适应深海,它们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粗暴但有效的改造。” 早在十年前,贾米森教授就提出一项理论,深海鱼的临界点是在8200米到8400米,再往下就无法存活。这是它们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贾米森教授说,就算他们未来发现更深处的鱼,也不会超过几十米,因为8336米已经很极限了。 (蜗牛鱼的骨骼) 海洋对人类来说,熟悉又陌生。 继续探索那无尽的海域吧, 谁知道还有什么动物在等着我们呢?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4 15:16 , Processed in 0.13711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