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没回家,家“没”了。 听到自家单元楼,有人砸承重墙,刘女士和她的丈夫急得直挠头。 彼时他们还在外地,等到夫妻俩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中,街道已经组织小区居民转移到附近的酒店。 望着已经开裂的单元楼,他们再恋恋不舍,也只能是“过家门而不入”。 “我们俩已经三年没回来了,在外面打工,就因为这房子,为了还房贷……” 刘女士夫妇没有详述自己的经历,但是这三年的光景我们一起见证过。 提及还没还完的房贷,刘女士的丈夫感慨道: “老百姓还能买几套房,干一辈子就这么一套房。” “上面的裂得轻一些,但(对房子的)影响慢慢都会显现出来。现在这房子,我要是拿去抵押,哪个银行能要?现在租也不好租,卖也不好卖,这肯定都是损失。” 言语间有一抹无奈,又有一丝悲凉。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 中国人普遍有一种传统心理,觉得有房子才有家,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窝,哪怕再小也能感觉踏实。 一旦房子出了问题,生活便会失重。 “住十天八天行,总不能一直住酒店吧,还不知道要住到什么时候去。” 家,明明就近在咫尺,可比起曾经的3年漂泊,仿佛更遥远了。 有人是有家难奔,有人即便想走也走不了。 5楼的董大姐(化名),客厅的墙面,裂缝随处可见。 可她却没有和其他邻居一同前往酒店。 因为“家里还有一个躺在床上,不能动的病人。” 那是她的爱人,瘫痪有几年了。 每个月光是医药费就要一千多。 身边还不能离人,因为每天都得按摩。 董大姐的丈夫之前只是普通的农民工,她自己现在也没有工作,平时就靠出租两间空置的房间维持生计。 如今祸从天降,租客也不敢继续住下去了,匆匆退房离去。 董大姐一家一下子断了收入来源,只能东拼西凑,借钱给丈夫买药。 接下来生活会走向何方,董大姐陷入了迷茫。 除此之外,楼里剩下的很多都是老年人。 比如一位在小区住了10多年的大娘,他们老两口操劳了大半生,好不容易攒套房子。 谁能想到,遇上这么一桩“倒霉事”呢? 社区通知他们去酒店,他们没去。 不是不怕。 望着每天都有泥沙从裂缝中掉落的屋子,他们也提心吊胆… 可两位老人上了岁数,又有基础病,经不起折腾。 他们的儿女也远在他乡,业已成家,老人也不想麻烦孩子。 最后,老两口一合计,干脆不走了:“乐意啥样就啥样吧。”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8 19:43 , Processed in 0.147830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