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大学第一天起,张霁就给自己制作了一张严密的计划表,从学年到学期再到每月,他都有自己的计划。 每天早上,他都会列好要完成的内容,并确保今日事今日毕。如果某天因为其他事情耽误了学习时间,他便一定会抽空补上那些被浪费的时间。 上课时,他通常坐在第一排,对于自己的每科成绩,都严格要求。 在这场被紧密编织的大学生活下,4年后,22岁的张霁顺利考上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生,之后,又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张霁看来,天分很珍贵,但努力却更重要。更何况,有些事情即使努力了,也会出现意料之外。 比如在读博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时,张霁曾连续5次被退稿,每次退稿都意味着回炉重造,过程十分艰难,直到第六次投递,论文才如愿发布。 如同石块被搬开,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之后几年里,张霁在顶级期刊上发布了八篇稿件,并在导师的推荐下进入腾讯实习。 实习期间,他拿了7项国内、国际专利,其研究成果更是取得了腾讯2016、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以及2019年度卓越运营奖。 也正是因为这些成绩,博士毕业时,许多企业和高校联系到张霁,主动向他提供工作机会,回忆起来,张霁说自己甚至从未写过简历。 过程中,张霁拿到了华为、腾讯、阿里巴巴、IBM等多家科技头部公司的录取通知书,其中,为了邀请他入职,最高的给出了360万年薪。 张霁最终选择了华为。 谈及原因,张霁说:“我不是圣人,也不是不在乎钱。我希望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为其做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张霁而言,是不是天才或许并不重要,真正关键的,始终是向前走。 在张霁的故事里,或许努力是一个最为显著的主题,那么姚婷的经历,则更像是重新对成功与失败进行定义,过程中还掺杂着作为一名“女博士”,她想要做出的表达。 和张霁、彭志辉同届,在2020年入选的6位“华为天才少年”中,27岁的姚婷是唯一一位女生。 她获得了第二档的最高薪资,拿到了156万的年薪,被媒体冠上“最美女博士”的头衔,收获诸多关注。 所谓“天才”,指的是一个人天赋的才能,但姚婷的上升,大多数来自于后天的“某个瞬间”。 1993年,姚婷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为了给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在姚婷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去往长沙工作。 在上小学那年,姚婷也离开朋友,搬到了长沙读书。 初来乍到的姚婷并不习惯新环境,漫长的适应期几乎横贯了姚婷的小学与初中,那几年,姚婷的成绩并不算好。 中考那年,姚婷只取得了2A4B的成绩,即两门成绩在90分以上,4门成绩为80分以上,这个成绩并不能让姚婷进入长沙四大名校高中——长郡、雅礼、师大附中以及长沙市一中。 毕竟在当时,这四所名校的录取条件是,学生的成绩必须要达到6A,姚婷2A4B的成绩显然相差甚远。 成绩出来后,父亲问姚婷是否还有别的心仪学校,思量之下,她选择进入长沙市周南中学。 那时的姚婷并未对人生有明确的规划,直到高一结束时,她突然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些代码和数据在一夜之间将她拉入了全新世界。 自此之后,能考入一个好的学校,成为她最大的目标。 如今看,那一时期老师们在姚婷学生手册上,写下的最多评价便是:踏实、认真以及时间规划清晰。 高中时,姚婷的弟弟刚出生没多久,害怕回家分散精力,所以就连周末,她都会留在学校读书。 2011年,姚婷顺利考入西北大学,进入物联网专业。4年后,她免试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就读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系统结构专业,并成功直博。 期间她去往美国天普大学交换读书,并在2019年,获得机会进入西部数据日本研究所工作,担任高级研究员。 2020年,姚婷从日本回国,国内的多家头部科技企业都向她抛出橄榄枝,考虑到研究方向与兴趣,她最终选择加入华为,成为了这批天才少年计划中,唯一一个天才少女。 面对媒体报道,姚婷不认为自己值得被宣传,相比自己,她更希望社会能够关注“女博士”这一群体,以及现阶段她们所遇到的困境与刻板印象: 找工作难、岁数太大、婚恋问题。 姚婷说:“外界普遍误解女博士年纪大、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我们不要太年轻,不要太有活力。” 入职华为后,姚婷搬去深圳生活,谈及156万年薪时,姚婷最先想到的,是改善家人生活条件,但也仅此而已。 当有人将这份年薪定义为“能够改变命运”时,姚婷感到无奈: “放在深圳这个城市来看,这个年薪很难做些什么,毕竟房价都要10万一平。” 从2019年至今,华为总共招揽了近20名天才少年,没有人能够确切量化,在华为,这些少年们究竟带来了怎样的成果。 但抛开结果,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存在,一定会成为华为的某种驱动。 前不久,华为官方再次发布公告,宣布开启2023年的“天才少年计划”招聘。此时,距离彭志辉、张霁、姚婷被看见的那个2020年,已过去近三年。 如今,彭志辉已离职,张霁与姚婷则在入职以后,不再有新消息出现。时间过去,热度减退,属于他们的故事,也渐渐归于平常。 再回顾他们的故事,不难发现,虽然作为“天才少年”,他们的人生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但故事的主题却有重合板块。 比如他们都不是大众概念中的“天才”,生来就有着过人的才智,能够登顶,大部分依靠的是不断努力与目标明确; 再比如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人生看起来普通,没有太多值得被宣传借鉴的地方。 更何况,总有新的“天才”会出现,而每一个“少年”都各有不同。 “华为天才少年”这个称号,更像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节点,正如姚婷所说: “我不认为中考那年只考到2A4B的成绩,就是失败,也不认为现在获得156万年薪,就是成功,节点上的得失,都没有什么价值。” 不必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毕竟时间还长,竞赛也是。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4 01:56 , Processed in 0.142650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