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墙内自媒体“智谷趋势”: 雨还在下。
截至8月1日8时,瓢泼大雨已在华北大地上连续泼了60个小时。北京11人遇难,27人失踪;河北9人遇难,6人失踪。
中国气象局预计,今天夜间北京大部分地区仍有暴雨到大暴雨。
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研判会商,认为北京洪涝灾害可能加剧,正进一步部署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这场暴雨的诡异成因,昨天文章已有详细分析。
不得不说,北方城市无论是下水道,还是河道行洪泄洪标准,较南方城市都偏低。而这次的暴雨又特别大,平心而论,北京的表现已经很好了。
但每当自己城市沦为威尼斯的时候,每当有无辜生命逝去的时候,总是有人忍不住羡慕那些不会被淹的地方,即便其中加了很多臆想的成分:
巴黎能通车行船的下水道、德国在青岛埋下的“城市良心”、还有哥本哈根这座堪称人类宜居天花板的超级海绵城市……
而且在全球变暖、厄尔尼诺横行、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暴雨只会越来越频繁,那些不淹的城市也更弥足珍贵。
但如果我告诉你:德国人在青岛修的下水道,有杜撰的成分;哥本哈根完全是一份中国城市不能抄的作业呢?要知道,两年前720遭遇暴雨的郑州,恰好是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
这么说,地球上就没有不会被淹的城市?
有!不仅有,而且不在欧美,就在我们身边。
每当城市被淹,我们很难不感慨一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当时即将就任的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呼吁:“这不能是纽约。”
雨果在巴黎感慨“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不是没有原因的。
巴黎登上历史舞台很早,所以法国人很早就开始思考城市治理问题。而不是到了城市建成一定规模再修补。
1856年,拿破仑三世责成豪斯曼改善巴黎排污系统,随后总工程师贝尔格兰德设计并领导建设了下水道工程。1850年开始修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如今巴黎下水道总长超过2000公里,比中国任何一座城市的地铁里程都长。
1892年开始,游客就能坐车参观巴黎下水道
伦敦则是疫情逼出来的。
1831年,欧洲爆发霍乱,夺去约32000名英国人的生命。1842年,大英帝国派出考察队去巴黎学习修建下水道的经验。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如今下水道总长也超过2000公里,与巴黎难分伯仲。
巴黎和伦敦的下水道理念,对后来的欧洲城市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欧城市普遍采用的雨水公式是根据雨水峰值(最大降水量)确定下水道的排水量,这也是德国100多年前在青岛修下水道那么宽的原因!
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最初是在苏联帮助下,开始建设下水道系统的。
苏联下水道排水量是根据莫斯科降水计算公式确定的,而且依据的是降水平均值(非极值)确定的最大排水量。
莫斯科年降水量582毫米,属于很温和的降水量。所以苏联模式采用了相对窄小的“管网式”排水系统。
所以中国城市更容易被淹是历史问题,不是城市良心问题。
而且别忘了,无论巴黎、伦敦还是莫斯科都处于温和西风带,大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国则处于不稳定的大陆季风气候,后者更容易出现极端暴雨。
即使没有暴雨,中国大多数城市的降水量,也远高于莫斯科年均降水量582毫米。
这意味着,中国城市沿用苏联“管网式”排水系统,一开始就注定了常常不够用。
还是要特别说明一点,青岛不淹的神话不都是德国人构筑的。当年的德租界,去过青岛的朋友都知道德租界在青岛只是很小的几个街区。
但德国的标准可能影响了青岛城市的“肌肉记忆”。即使到了新中国时期,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依旧保持了极高的水准,相应的下水道系统也优于国内大多城市。
可惜不是每座城市下水道都是青岛的德国模式。考虑到国内城市已经建成一定规模,否定苏联模式容易,改造苏联模式很难。
为此我求助了土木工程的教授,教授认为:管网式并不比廊道式落后,只要设计合理、调度得当,都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许多问题并不是出在管道上,而是城市本身。随着城市的高速扩张,越来越多的硬化地面和不断被挤占的水域对城市内涝影响更大。城市硬化是关键问题,以前雨落到地上就可以渗入土里。现在水落在地上来不及排,下水管修得再粗也没用。
观点中很多已经不属于下水道的范畴,而属于海绵城市(sponge city)的范畴了。
如果说下水道是城市防雨防洪的上半场,海绵城市则是下半场。
海绵城市是一个比喻,指城市如海绵一样,降水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平时则可“挤”出收集的雨水来利用,是防洪防涝并兼有生态环保功能的新型城市模型。
尽管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在北美提出,但欧洲才是成功的践行者与推广者。
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这些成功的海绵城市,同时也是人类宜居城市的天花板。
久而久之,海绵城市就成了理想之城的蓝本。
于是中国各地对海绵城市报以极大热情。投入巨资建设,每到雨季效果却不明显。
特别是2021年7月,作为海绵城市试点的郑州,出现严重水灾内涝,公众质疑到达顶点。
对此相关专家解释:海绵城市只能应对中小雨,无法应对特大暴雨。
海绵城市有个前提条件。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这些城市,其实和伦敦、巴黎一样,它们同样都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西北欧,全年降水均匀,很少有暴雨。
真遇上暴雨洪水,其实西欧也是很狼狈的。下面这张图不是第三世界,而是莱茵河洪水时的德国。
另外哥本哈根市区人口62万,郑州人口1000万、北京人口超2000万,这作业怎么抄?哥本哈根的体量,搁在北京顶多就是几个小区。
中国城市更大,相应的城市治理难度也呈几何倍数增加。
所以面对更难问题的我们,可能抄了一份更简单的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