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发源于欧美,海绵城市同样兴起于欧美。但真论防洪防涝防雨防台的优等生,不是远在天边,而是在中国身边。 《唐人街探案3》将东京江户川工程(地下排水系统)作为最后一幕。这气势,巴黎看了都得跪。 我国对特大暴雨的定义是6小时内降水量达50毫米,东京下水道的承受能力为每小时50毫米。 也就是说,东京一小时内就可以排空一场“特大暴雨”的降水量。 说得更直白些,昨天北京的暴雨,东京一小时可以排空! 东京“首都圈外郭放水路”Metropolitan Area Outer Underground Discharge Channel 考虑到中国很多地方城市化进程过半,很难在地下塞一个这么大的江户川工程了。 但东京还有另一条经验——如果“首都圈外郭放水路”是“主动脉”,基础设施就是“毛细血管”。后者中国城市完全可以马上借鉴。 防止雨水在城市形成洪涝,就是要减慢雨水汇集的时间,为排水争取时间。 东京采取了“雨水流出抑制”对策,包括透水铺砖、绿色屋顶、蓄水模块、渗井、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 为了最大程度减缓雨水汇集! 在神田川等流域,开发建设用地必须采取措施控制600m³/ha(立方米/每公顷)的雨水,也就是要控制、调蓄或渗透60毫米的径流深。 除了东京,还有哪座城市不被淹?答案不是巴黎、哥本哈根,而是中国人熟悉的,由华人建立的新加坡。 作为城市化率达到100%的赤道岛国,新加坡经常遭受暴雨袭击。隔壁的东南亚人口第一城雅加达,因洪涝等问题,吓得印尼另选首都。 与雅加达气候和地理条件差不多的新加坡,洪水多发区从1970年代约3200公顷大幅减少到2016年30.5公顷,到如今完全没有了洪水。 除了抄欧美日作业,新加坡创造发明了ABC。 ABC全称“活跃、美丽与清洁水项目”(Active Beautiful and Clean Waters Programme),项目致力于整体性雨水管理(Holistic stormwater management),建设真正的平时作为景观,应及时作为行洪通道的水网。 洪涝监测方面,新加坡绝对有资格告诉其它地方,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新加坡国家水务署在新加坡各地安装了300多个水位传感器,有效增强了政府在暴雨和响应时间内实时监测现场情况的能力。 监控数据每五分钟更新一次,可以及时发出警报,甚至能有效辟谣。 东京不提海绵城市,但在局部地区将雨洪化整为零的微策略,正是海绵城市的核心要义之一。 新加坡也没炒作海绵城市,但城市治理理念却与海绵城市心意相通。 北大教授俞孔坚曾经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表示: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跳出灰色工程的思维,把海绵城市狭隘化了,忘掉了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基于自然、利用自然的绿色途径,却往往变成了依赖工业技术灰色工程,甚至搞成了形象工程。过分依赖基于工业技术的灰色基础设施,就是常见的防洪堤坝、排水管道等人工系统,自然系统的绿地、湿地、河塘等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道路普遍低于绿地等,强降雨天气,地面径流就不能迅速排入自然水系。 新加坡ABC计划正是尝试将海绵城市从灰色工程变成绿色工程。 这样的治理智慧,并不专属于日本和新加坡,是古代中国就已经悟出的道理。 中国古代城市的水源也是水景,更是排水与蓄洪区域。这对只注重技术手段和工程设施来防涝排水的现代城市,无疑是一个重要启示。 中国古代庭院透水地面比例高达80%,还筑有池塘,下雨时可以蓄水,干旱时不至于缺水,这样的布局值得现代小区借鉴。我国古代园林绿地全部下凹,在雨天可充分接纳地表径流、涵蓄降水。 我国城市防洪的经验要比欧美悠久,江西赣州的福寿沟在900年前就成为典范。 更多改变正在发生。 中国最强地级市苏州,工业园规划先行,建设时先地下、后地上,留出了很大的地下综合管网空间。 这个空间里,埋着8000公里的地下管网,氮气、电信、给水、供电、混水、交通指挥信号、军用、路灯、燃气、污水、西气东输配套光缆、有线电视、雨水、蒸汽,共计14类管线相互交织,有序运行。 这也为苏州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事实上,苏州确实是各大科技公司落地智慧城市和工业互联网的必争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工业园是中国与新加坡深度合作的成果。 与洪水斗了上百年的百湖之市武汉,在多次看海后痛定思痛,汲取阿姆斯特丹经验,逐步建成了亚洲领先的泵站体系。 武汉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不想当威尼斯,以后别跟我提看海! 最后希望北京平安!天津平安!河北平安! 也希望不淹城市的神话里,有越来越多中国城市的身影! 参考资料: 《解决城市内涝 有好管理也不至于“看海”》长江日报 《全球暴雨洪涝,东京先把自己变成一块“海绵”》国家地理中文网 《新加坡,这个方面值得学习》地球知识局 《排水管道不能根本解决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应当与水共生》川观新闻 《中国城市为什么这么容易内涝》网易浪潮工作室 《不要用错误的期望毁了海绵城市》人民网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20:02 , Processed in 0.159616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