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曾有一次全球航运大动脉之一的苏伊士运河大堵船事件,轰动了世界: 2021年4月,中国台湾长荣公司的长赐号货轮在通过运河的途中意外搁浅,封住了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上百艘船只被迫堵在运河里长达六天。 最后,长赐号在各方人员的努力救援下恢复了姿态,重新启航并让出了航道… (搁浅堵住苏伊士运河的“长赐号”) 没想到两年后的今天,世界上另一条的航运大动脉——巴拿马运河,也堵上了。 从航拍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量集装箱货轮在运河入口的海面上列队等候… (图中整齐的小点便是排队船只) 运河入口外的海面上,各国的集装箱货轮也能遥遥相望… 在运河两端的入口,多达154艘船只正排队等候通行,它们平均要等待时间的竟然长达二十一天… (排队的船只) 船只分布图看起来更直观,运河两头的船挤成了这样… (船只分布图) 和苏伊士运河遭搁浅船只的意外堵塞不同,巴拿马运河的堵车完全是自然原因。 今年是巴拿马地区史上干旱最严重的一年,从7月中旬开始,运河航道开始严重缺水,运河通航能力大幅度下降。 每天可以通行的船只比过去少了很多,导致运河入口排队的船只越积越多,逐渐变成了如今154艘船“大堵车”的场面… (集装箱货轮通过运河航道) 巴拿马运河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运输工程之一,在1914年建成后,通过中美洲的水道贯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让大量远洋船只不再绕行南美洲。 一百多年来,巴拿马运河一直是世界航运的两大关键动脉之一,支撑了6%左右的全球贸易。 运河全长82公里,途中有一个名为加通湖的巨大人工湖为运河供水,用于船只顺利通行。 (亮蓝色区域为人工湖——加通湖) 可是,一旦某些年份出现严重干旱,人工湖水量不足,便会直接影响运河的通行能力。 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运河的船闸系统需要消耗大量淡水。 巴拿马运河的构造实际上像一个水坝围起来的人工湖,运河河面是高于海平面的,水坝两边是分别连接两大洋的入口,入口处装有船闸系统。 (巴拿马运河CG图,中间是运河和人工湖) 船只通过时,必须通过船闸系统,让船在闸门之间的蓄水池里一层层爬升,直到升到和运河齐平的高度。 (船只从海里进入巴拿马运河) 就拿这个三层门的船闸系统来举例, (由低到高分别为1,2,3号闸门。) 当1号闸门打开后,船只进入… (船只进入1号闸门) 随后1号闸门关闭,2号道闸门打开,由于2号闸门里面已经蓄满了水,打开闸门后会向1号闸门的蓄水池里放水,直到两边水位齐平。 (2号闸门放水,等待两边水平齐平) (水位齐平,开进去,再往下一层蓄水池升) 2号闸门内外的水位齐平后,船只通过2号闸门进入,2号闸门关上。 之后3号闸门开启,用同样的方法蓄水,使得船继续升高,升到运河的水位… (升到运河和人工湖的高度,进入运河航道) 这时候,后面的下一条船又过来了,1号闸门需要打开放水,以降低水位,让后面船只能够开进来。 (1号闸门放掉的水就是额外耗费掉的淡水) 1号2号闸门之间的水,就这样放进了大海里。 而这一部分水,正是船闸系统为了让船只通过,从人工湖——加通湖里放走的额外部分淡水。 也就是说,每次船闸系统升降船只,加通湖都要失去一部分淡水。 数据显示,每过一艘大型集装箱货轮,加通湖要耗费20万立方米的淡水。 而这些淡水,大多来自人工湖降雨后的蓄水。 (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闸系统) 降雨量充足的时候,加通湖有足够的水供运河升降船只。 而一旦干旱,就得“节衣缩食”,限制船只通行的数量,为的是减少水的消耗… 而第二个原因就更直观了。 干旱,不仅导致运河升降船只需要的淡水缺乏,加通湖本身的水位也会大幅度下降。 河面水位下降后,原本宽阔的河道直接从“四车道”变成了“两车道”,可供通行的船只自然就更少了。 不仅如此,由于水位下降,船只的重量也得降下来(卸掉一部分货),这样,才能避免吃水深的船只意外搁浅。 有网友发了一张巴拿马运河干旱示意图,可以说非常形象。 (网友发的干旱的巴拿马运河河道) 综合以上两大原因,一旦遭遇干旱,加通湖蓄水量不够,巴拿马运河便会出现运力不济,交通堵塞。 而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凸显,尤其这一两年,厄尔尼诺现象卷土重来,它同样导致全球性气温普遍上升。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1 23:44 , Processed in 0.135176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