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大城市房价悄无声息地下滑,房贷利率节节狂跌,各路新能源汽车在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潮里杀红了眼,瑞幸更是跳过库迪,直接跟蜜雪冰城近身厮杀,为的就是撬动人们不为所动的消费意愿。 消费降级和万物降价,成了今年最热门的旋律。 但打定主意不买房不买车的年轻人,却突然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这一年,太多本该免费的东西,突然开始收费。 当资本和地方齐齐动手,一场针对普通人生活起居的围剿,似乎无法避免。 一 这几天,日本(专题)大阪刚刚通过高中学费全免提案,准备向公立大学伸出免除学费的魔爪之际,一则来自四川乐山的新闻突然冲上热搜: #乐山一中学共享空调每小时收费9.9元#。具体来说,是高中课室开空调一小时9.9元,学生宿舍开一小时3.9元。 这则新闻,让见惯了大世面的网友们看得一愣一愣的——共享空调是什么新东西?怎么学生读个书还要花钱吹空调了? 还有家长算了一笔账:按每个宿舍一天开8个小时空调算,一天31.2元,一个月就去到了936元,按这个价钱,用不了两三个月,这笔“共享空调钱”就可以买上一台普通空调。 面对铺天的质疑,学校很快就出来强调,“遵循自愿原则,不使用不收费”“第三方进行投资,学校不参与费用管理”。 有网友据此做了个翻译:此事与学校无关,学生们爱用不用。 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个教室的学生,不想交钱吹空调,难不成还能选择在门口上课?还是说,要把所有家庭困难没法出空调钱的学生,划归到一个班里上课? 问到最后,人们其实最想问的是,学生们到底有没有说不的权力?以及学校怎么就成了资本入侵的场所?未来,类似的事件,又是否会蔓延开来? 开动脑筋,格局打开,生活确实有无限可能。我六岁的小侄女就提了几个设想:“共享插座”“共享饮水机”“共享厕所”,甚至是“共享小风扇”。 毕竟,某种产品套上一个“共享经济”的名头,就能摇身变成创收项目,这并不是新鲜事情。环顾四周,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越来越多的东西,套上了新鲜概念,就能变成围剿普通人的镰刀利器。 例如,以前酒店提供免费充电线,现在有了共享充电线。 有网友第一次见这种东西,彻底惊呆了,发出的感慨让人唏嘘:它离你很近,却又离你很远,这个赛博朋克又缺乏人情味的世界。 以前找个插座,向店家借充电线就能充电,现在只会被提醒“花钱借个充电宝”这种事情就不必多提。最近让网友们怨声载道的另一大新花样,是像牛皮癣一样悄无声息入侵各种公共场所的共享按摩椅。 比如,前段时间刷屏的山东泰安高铁站候车厅,一张照片赤裸裸地展示了何谓离谱: 候车厅里,只有40个是普通座位,剩下的全都是共享按摩椅。大批无座的旅人,要么紧紧地站在一起(电视剧),要么直接瘫坐在地。而据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济南铁路局统一安排的。” 无独有偶,被共享按摩椅偷偷入侵的,还有各大影院。 今年暑期档爆火,不少网友发现,很多影院都开始搞起了分区定价,好的黄金座位要加价。而正是不少加了价的黄金座位,又被悄悄替换成了共享按摩椅,并鲜少有标识指出。 还有网友总结出了影院共享按摩椅的几大罪状:不透气、硌着疼、“偷袭式”按摩。更重要的是,花更多的钱按摩,反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到了更差的体验。 被逼无奈的网友们,只能消极抵抗,偷偷流传起了“如何拆掉按摩椅靠背”的办法。 为什么从高铁站到电影院,都在纵容“共享按摩椅”的疯狂蔓延? 拆解这些“共享按摩椅”的盈利模式,真相只有一个——利润。通常来说,这些按摩椅的入驻场地会跟投放椅子的运营商达成协议,比如影院提供场地,运营商给影院抽成。界面新闻就曾经采访过一位代理商,对方表示前期会跟影院七三分成,等赚回成本后,就反过来给影院七成。 假设影院有十个影厅,一场一小时的电影,按按摩60分钟40元来计算,但凡有十个人选择按摩,那就是4000元*70%=2800元的非票收入,如果再乘以十个场次,一整天算下来,这笔收入对于影院而言,也是非常乐观的。 无独有偶,南方周末也对高铁站按摩椅做了调查,发现高铁站的收益分成比例也高达65%。在利润的刺激下,这5年高铁站的共享按摩椅一路狂飙,超2.5万张。 在这种稳赚不赔的盈利模式下,难怪大家觉得入驻方吃相越来越难看。一种同时浮现的隐忧是,在共享按摩椅实现对普通座椅的驱逐后,价格会不会像共享充电宝一般,水涨船高? 大家或许还记得,2017年前后,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培养用户习惯,充电宝还是免费租用;到了2018年,主流租金是每小时1元;到2020年,这个标准冲到了3元;到今天,4元成了主流价格,但是在热门商圈和景区,这个价格还会再往上冲,最高甚至冲到了10元。 这显然跟经济学规律是相违背的。人们的朴素认知是,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品的综合成本会降低。 但这又跟资本的逐利规律相一致。业内透露的讯息是,客流量大的场地和商家,由于议价能力强,会不断提高“入场费”和分成比例,倒逼运营商抬高价格。 共享充电宝一路走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其他“共享xx”身上,历史重演的概率绝对不小。 资本永远都是逐利的。当免费座位越少,抵不住“请扫码使用~”的魔音贯耳,掏钱坐按摩椅的人就越多;当充电线效率越低,借到的充电宝越难还上,充电时间就会越长,其背后的逻辑都是共通的。 甚至乎,不妨做一个最恶的设想,当学校的风扇坏了,是不是开空调的时间就会越长? 当......还有多少种场景,可以实现创收?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毕竟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则是人心。 二 不只是变了味的共享经济悄无声息地占据我们的生活,公共服务也从免费走向收费,或者先涨价为敬了。 曾经以为学校是最纯粹、最不谈钱的地方,没想到正如我们前面所料,一波收费潮,正在席卷校园的各个角落。 课室午休开始收费了。 前几天,#学生趴桌午休一学期收费200# 就挂上了热搜。 有家长反映,东莞某学校老师收取午休费用,从“趴着睡”到“躺平睡”到“床上睡”价格一路走高,按“睡眠服务等级”分别收费200元、360元和680元。 网友大为惊讶:“头一次听说,睡觉都要给钱的,而且还是趴桌子上的午睡。”你还别说,我也是头回见。 面对争议,该学校回应称信息属实:“收费是课后老师的看管费用,每天两元,自愿缴纳。东莞市相关部门也为学校‘撑腰’,说收费是合理的,是经过批准的,趴桌收费主要是考虑到课后老师的加班工资。” 大家印象中寻常合理的教室“趴桌午休”,怎么就变成“午休管理服务”了? 提供午休垫、床位,收费可以理解,趴桌子睡个觉而已,怎么还要交钱? 是不是不交钱,午休期间课室就禁止入内了呢? 有意思的是,“午休管理服务费”正是湖南今年重点整治的“教育乱收费”项目之一,东莞某校还好不是在湖南呢! 在图书馆里自习也要收费了。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最近就开放了不少“雅间”,眉山馆单人考研自修室30间正式开放申请,大自修室800元/间/年,小自修室600元/间/年。据《新文化报》的报道,吉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图书馆都设有付费学习的研究间,日常利用率很高。 有没有一种可能,日常利用率高并不是因为图书馆“雅间”多受欢迎,而是因为没得选?毕竟考研、考公、考编三军队伍日益壮大,对学习空间都是刚需。 如果高校是为了盘活低效、闲置的公共资源呢,咱们也可以理解,关键是这几年图书馆内空间本就供不应求,一个图书馆可供自习的座位有多少?学生一大早在馆外排起长龙,为了占座大打出手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 图书馆搞付费自习室,说白了就是对公共服务资源的挤占。没能赶个大早抢到免费座位的,就只剩下掏钱一个选择了。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原来是这个理。 校园外,祖国的大好河山(电视剧)也被“严禁偷窥”了,多地景区出现“围栏挡景”现象,美其名曰“安全墙”,不付费不能观看。 陕西宜川壶口瀑布,路边的围墙比人高,只能让手机先看一眼。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进家门看望母亲难道还需要先买个门票?”网友调侃道。 云南曲靖九龙瀑布群风景区,想在外围看一眼,就得扒在围栏上贴着缝隙偷窥,竟然生出一种做贼的刺激感,毕竟“看到就是赚到”! 云南德钦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附近214国道旁,过去远远就可以看到梅里雪山,现在一眼望去只有一堵堵围墙。 有大聪明说,那借助无人机一睹雪山真容吧!抬头看看,那一块警示牌写着“此区域禁止放飞无人机”。 可以说,为了防止游客“偷窥”,景区愣是建立起了一道全方位无死角的“立体封锁线”。 祖国大好河山,怎么就要挡起来? 前两个景区的理由是为了安全,央视、新华社等央媒都看不过去直接点破——一些地方打着“保护”名义,把风景名胜圈起来希望通过门票增加财政收入。 云南德钦县倒是个实诚的,其文旅局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用“扶持村民”“旅游反哺”等说法来解释,称由于当地经济条件不好,委托某公司对景点进行日常经营和维护,旅游收益再发放给村民。 迫于各种压力,现在这几个景区的围墙拆除了。只是拆除围墙容易,拆除心墙难,下一个精妙的收费设计还指不定在哪等着咱们呢。 眼看着免费的越来越少,当初优惠的民生工程,也开始暗戳戳涨价了。 广州、佛山地铁公交告别了满15次6折优惠。有人大致统计了下,调整后新优惠对于90%的人来说都是变相涨价。 广州本就是一个涨薪慢的城市,相信不少打工人下周一滴出站的瞬间,都能感受到“肉痛”。 有的城市,账实在算不过得干脆直接停运,剩下苦苦支撑的地方,则选择在炎炎夏日不开空调,只为省电。 比如因“宇宙中心”之名“走红”的曹县,以及湖北黄石。最热的时候,公交车上能有四五十度,但因为充电成本贵,开空调成为了公交司机们最奢侈、却又不敢干的一件事。 谁能想到,在两年前,曹县还大胆实行城区内公交实行免费乘坐政策。这一前一后的对比,着实让人心酸。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8 10:32 , Processed in 0.13683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