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设计,巴特勒对他的设计师朋友赞不绝口,因为对方很快就给他发来了设计图: (“释放”的瓶身) 鲜艳的颜色,醒目的LOGO,绝了。 但如果我们翻开前文提过的Prime能量饮料的官网,其实不难发现一些......借鉴的痕迹: (Prime饮料) 反正是整蛊,也不真卖,无伤大雅吧...... 产品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正式在亚马逊上架。 此时他以为亚马逊肯定有某种智能鉴定机制,防止有人不怀好意地上架危险产品之类的,所以他耍了个小聪明,将“品类”一栏选成了“按压泵瓶”。 但是他又希望别人明白“释放”饮料其实是尿,所以在配料表中并未隐瞒, 很清楚地写了“尿酸”、“尿素”等字样。 (“释放”的配料表) 另外,产品描述虽然极力堆砌辞藻,形容“释放”多么高大上, 但仔细看了就会发现,他从未掩饰过“释放”的本质....... (原话,“每瓶释放均由他们的尿液制成”) 出乎他的预料,亚马逊自动识别了关键词,将“释放”挪到了能量饮料品类下方,完全无视了平台对食品饮料的安全要求...... 智能了,但又完全不智能。 通过此事,巴特勒嗅到了机会——如果以某种方式将“释放”挪到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苦柠檬饮料”品类,他刷到销量第一的可能性就会高很多! 巴特勒尝试换品类,但亚马逊的算法总是很强硬地阻止他。 他给亚马逊不同部门发了几个月的邮件,但大家好像都认定“释放”肯定是“能量饮料”,不给他改....... 怀揣最后希望,他冒充成一个心怀不满的英国小企业主,给亚马逊英国执行团队发了一封愤怒的邮件。 事实证明,这招还真挺管用...... (“释放”,能量发酵饮料,苦柠檬味) 饮料正式在亚马逊上线,接下来该发挥传统艺能,把它刷到销量第一了。 - 巴特勒给所有朋友群发短信,让他们买一瓶“释放”,当然,他不会真的发货。 朋友们也真的很够意思,不仅花了钱,还帮他写了不少奇怪的评测: 标题:我去! “刚订了几瓶,因为之前听过别人夸这牌子!设计很抓我眼球,很喜欢!等不及要把这金黄美饮送进喉咙了!” (朋友写的整蛊评价) 标题:买到就赚到!(还玩了个谐音梗,Ur in谐音urine,尿液) “在我看到它的一刹那,我就感到一股温暖的、突然的释放——在那之后我就轻了三磅!产品绝了!” (朋友写的整蛊评价) 标题:兴奋到尿裤子 “东西还没到,但这黄金色已经让我拉满了期待。设计很棒,当作坐浴盆(生日)礼物很合适。” (这里也玩了个谐音梗,Bidet谐音Birthday,坐浴盆的意思) (朋友写的整蛊评价) 言归正传,随着朋友们的刷单,“释放”的销量很快上去了,亚马逊开始自动推荐,于是真的有没搞清状况的陌生人下单...... 巴特勒又不可能真的给人寄尿过去,在他那边砍掉了订单。 很搞笑的是亚马逊此时注意到“释放”的销量增加,给他打去了电话,问他要不要参与亚马逊物流计划....... 这不就是让司机自己运自己的尿么........巴特勒果断拒绝了。 不久后,亚马逊终于注意到“释放”评价的异常,给他发来了红色通知,说今后只能显示验证过的购买评价: (亚马逊发来红色通知) 直至此时,他们仍然没有将饮料下架,换言之,仍未发觉“释放”的本质,仍然认为它是一款真实的饮料....... 大约就在收到红色通知的同时,“释放”也登上了“苦柠檬”品类的第一名。 (“释放”登上销量榜首) 无比讽刺的一幕发生了:亚马逊司机的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亚马逊“苦柠檬”品类的销量榜首,而当事人对此浑然未觉....... 或许是成为第一名的“优待”,在这之后,亚马逊终于搞清“释放”的原材料,将其下架处理。 他们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安全是亚马逊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求商店提供的所有产品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我们拥有行业领先的工具来防止真正危险的产品上架,监控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回顾巴特勒这次的整活历程,这封声明可以说相当无力。 未来亚马逊会有所收敛吗?恐怕很难。 2018年的曝光已经过去很久了,今年5月,又有三名司机因为经常要被迫尿进瓶子,将亚马逊告上了法庭。 (科罗拉多州司机起诉亚马逊) 因为这事,亚马逊挨了数不清的骂,可之后依旧我行我素。 所以巴特勒想要凭借一次整蛊改变他们,难度......有点大。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2 01:15 , Processed in 0.13767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