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即将画下句点,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今年并未迎来疫后解封的大复苏,相反的,中国青年失业率持续攀升。 当局后来甚至盖牌处理,“全职儿女”、“慢就业”、“躺平”等概念兴起,对这些成长过程见证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年轻世代来说,2023年却面临了“最难毕业季”的紧箍咒。 根据《香港01》报道,中国今年有1158万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人数创下新高,但过去数年严格清零封控的冲击仍在,疫后许多产业尚未完全复苏,因此没有足够的职缺提供给今年毕业的大学生。 这也反映在数据上,今年7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青年失业问题突出,16-24岁的劳动力调查失业率竟攀升至21.3%。 今年8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突然宣布,全国青年人失业率将暂停公开,理由是统计工作需随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劳动力调查统计也需进一步健全优化,但青年失业问题并不会因为暂停公布数据而自动解决,反而可能加剧信任危机。与此同时,青年抑郁风险升高、自杀或“网络约死”的状况也陆续传出。 报道提到,今年也是中国青年整体心理状态备受关注的一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月发表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青年为抑郁高风险群体,18岁至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明显偏高;25岁至3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2.3%,也明显高于3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 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并未出现复苏,反而接连遭遇房地产市场暴雷、消费者支出疲软、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出口下滑等挑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版CCDC weekly)今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2010年至2021年期间,5岁至14岁年龄组的自杀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了近10%;15岁至24岁年龄组的自杀率,2017年至2021年间更每年飙升了19.6%。 有外媒分析认为,中国年轻人长期面临求学和就业的激烈竞争,屡创新高的青年失业率也带来很大的压力,一系列新兴概念及潮语,如“慢就业”、“全职儿女”等也应运而生。 最后,中国青年开始自称为“45°青年”,因为“躺平”是0°,极端的“内卷”是90°,在躺平还是内卷间寻找立足点就是45°,形容他们“卷不动又躺不平”的窘境,“45度青年”等关键字句也一度登上热搜。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夏柱智表示,“45°人生”的不确定状态,让他想到了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间阶层”概念,其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工作的白领人员,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刚进入这个群体,通常会背负很大压力,机会却又不均匀,在这种社会现实下,人的精神很容易陷入疲惫,出现“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心理状态。 今年7月,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就曾警告,青年失业问题不单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系统性、趋势性的问题,研判中国青年失业问题可能再延续10年,短期内将继续恶化,若不妥善处理,将引发经济领域之外的其他社会问题,甚至成为政治问题的导火线。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2 05:10 , Processed in 0.16006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