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3日,特斯拉股价突然大跌!
截至当地时间1月3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报收238.45美元,跌超4%。总市值7580亿美元,一夜蒸发了3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17亿元)。
消息面上,据参考消息援引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3日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纯电动汽车季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的新兴实力。
“踩线过关”
特斯拉全年销量略超目标
1月2日晚间,特斯拉交出了一份“勉强不错”的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交付成绩单。第四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48.45万辆,高于市场预估的48.31辆,同比增长约20%;生产约49.5万辆,同比增长12.58%。至此,特斯拉2023年全球交付成绩出炉,全年交付181万辆,同比增长38%,微超此前180万辆的全年交付目标。
2023年全年,特斯拉产量同比增长35%,达到185万辆,符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提出的180万辆至200万辆产量最低指引。特斯拉第四季度交付量通常是一年中最多的,2023年也没有例外,四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20%。
特斯拉交付公告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交付46.15万辆,其他型号交付约2.3万辆,同比均增长。
特斯拉2023年1-4季度分别交付电动汽车42.29万辆、46.6万辆、43.51万辆、48.45万辆,第四季度交付量延续往年四季度的涨势。
2023年全年Model 3和Model Y交付173.97万辆,同比增长39%,其他型号交付6.89万辆,2023年特斯拉包括Model S和Model X在内的其他型号比2022年增加0.22万辆。除了这四款车型外,2023年12月1日,特斯拉还开启了电动皮卡Cybertruck的首批交付。
而根据特斯拉最新披露的2023交付数据,可以猜测目前电动皮卡Cybertruck交付量并不大。据三方机构统计,目前Cybertruck皮卡的订单量已经超过200万单。
市场分析师贾伊拉姆·内森对特斯拉2024年交付量的预测,从214万辆下调至204万辆。“2024年特斯拉平均每辆车的销售收入将同比下降4%。”内森表示。此外,一位华尔街分析师警告称,特斯拉被严重高估了,其股价最终可能暴跌65%。
被比亚迪“踹下王座”
马斯克:特斯拉是AI/机器人公司
然而,即便是纯电动汽车的数据,特斯拉也已被比亚迪“踹下王座”。
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第四季度,其销售了超过52.6万辆纯电动汽车,而特斯拉同期的销量接近48.5万辆。从全年来看,比亚迪共计销售了近160万辆纯电动汽车,比2022年增长了70%以上。
比亚迪生产汽车的类型更广,其中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等等(特斯拉目前只有纯电动汽车),因此在全年累计总销量方面,比亚迪以302.44万辆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交付榜单首位,并且超越特斯拉,锁定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位置。销量排名的变化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分析称,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超越特斯拉,主要得益于比亚迪在中国的产品线更广,且价格更加低廉。
澎湃新闻援引Wind资讯称,2024年,特斯拉则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原因是美国、德国等地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减少,以及各国对自动驾驶功能更严格的调查可能会对其全年的销售状况产生影响。
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有网友将特斯拉和比亚迪进行了对比,对此马斯克回应称,相比车企,特斯拉更是一家AI/机器人公司。
特斯拉打响2024“价格战”第一枪
新年第一天,特斯拉已经打响了2024年“价格战”的第一枪。
2024年1月1日,特斯拉官方宣布Model 3后驱现车保险补贴6000元,同时推出低息金融政策,限时购买Model 3/Y最高可省2.3万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也是特斯拉在年初率先打响了降价潮的第一枪。
哪吒汽车紧随其后,宣布下定哪吒AYA/哪吒X/哪吒S/哪吒GT,即可享受5000元哪吒新年专享红包好礼;一汽丰田推出“全系直补”政策,全系车型可享受购置税限时直补,至高5999元;吉利帝豪L HiP 冠军版也推出了5000元的新年补贴,可叠加至高1.4万元的现金补贴;领克09则直接降价,全系车型官方指导价下调1万元,调整后起售价为24.79万元。
华创证券研报认为,由于合资车价格、电动车价格仍未到底,且空间幅度相对较大,预计2024年将延续2023年的价格压力。
记者注意到,此轮车企推出的限时促销政策多集中在2024年1月1日~1月31日,还有部分延续到了2024年春节前。与往年相比,2024年的春节相对晚一些,也被认为是车市销售的大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春节越晚,春节前的市场火爆期越长,越能带来车市较强节前消费增长。
从目前来看,2024年价格战仍然是车市的主旋律。平安证券研报预计,2024年以头部新能源车企主导的“价格战”仍将延续,尤其是在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带。此外,电池成本下行也为车企降价新能源汽车提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