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一家曾经估值高达500亿元的柔性屏“独角兽”企业,在经历了股权冻结、停工停产、拖欠薪资等多种负面舆情危机之后,终究还是没能摆脱破产的命运。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案号分别为(2024)粤03破申259号、(2024)粤03破申260号、(2024)粤03破申261号,申请人分别为张明、王金周、郭晓涛,经办法院均为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另据天眼查公开的信息显示,柔宇科技目前有2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30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柔性显示屏及传感器研发商,专注于新型显示与传感及其相关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 自创立以来,柔宇科技共进行过13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最辉煌的时候估值一度超过500亿元,其创始人刘自鸿也一度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独角兽企业,却在2021年2月撤回IPO申请之后,便出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并逐渐影响到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 据悉,柔宇科技的业绩一直是处于持续巨额亏损状态。2017年-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合计营收5.17亿元;而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31.95亿元。 2022年4月中旬,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曾经连发两文,希望(外界)能够拯救柔宇科技,寻找战略投资者共同解决问题。 对于柔宇科技的困境,刘姝威当时在文章中归结于两点原因:一是,由于柔性屏产线2018年投产,部分应用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近一两年才完成,公司还没来得及开拓市场;二是,三位创始人对开拓市场、创造现金流、保障公司运营缺乏经验。 然而,对于上述提到的两点原因,坊间一直存在质疑:“如果柔宇科技的柔性OLED折叠屏过关,为什么没有下游的手机终端厂家愿意使用?” 外界普遍认为,柔宇科技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其欠佳的财务数据,以及产能利用率偏低、产品滞销风险等方面。 另外,还有观点指出,柔宇科技在过去的发展中,重视技术而忽略商业落地,这导致其一直靠融资而不是商业销售来支撑,这并非良性的发展。 据悉,柔宇科技当年由IDG资本、中信资本、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基石资本、松禾资本、源政投资、富汇创投、Alpha Wealth、浦发银行、Jack and Fischer Investment、美国KIG资本等一批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共同投资;其研发团队由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曾任职于世界500强知名IT企业的美国海归(专题)博士组成。 或许是鉴于该公司研发团队能力不俗,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潜力,有知情人士透露,就在柔宇科技陷入困难之际,政府方面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推进柔宇的债务重组,但迟迟未有进展,其中一个障碍就是“刘自鸿不愿意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 同时,还有消息称,2023年11月,刘自鸿曾邀请了柔宇的A轮投资方Jack and Fisher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高管到公司商谈债务重组事宜,但也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另据一名柔宇科技前员工表示,柔宇技术确实很牛,创始人的背景也无可挑剔,但他不擅长企业管理,这是柔宇“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出生于1983年,17岁时以江西省抚州市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随后又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刘自鸿成为了IBM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及研究科学家,直到2012年才选择回国创业。 起初,柔宇科技凭借其引以为傲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在2018年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折叠屏手机。虽然这比三星、华为(专题)还要早,在当时一度被称为“手机新形态的鼻祖”,但其销量并不理想。由于成本高昂,即便到了2024年,折叠屏手机也仍未能成为市场主流。因此有人感叹,柔宇“技术太超前,生不逢时”。 曾经风光一时的柔性屏“独角兽”企业,如今却沦落到破产的地步,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7 19:15 , Processed in 0.132715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