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外交不安,北京正在寻求改善与渥太华的关系,尚不清楚加拿大政府的态度,但一些专家表示,可以找到好的合作方式。 Global News 报道,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两国关系紧张实际上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可以进行坦诚和建设性的对话。」 今年高层会谈次数已经增加。 外交部长乔美兰(Mélanie Joly) 1 月份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长时间的通话,随后2 月在德国举行了会面。 2023 年他们只进行过一次简短的对话。 在2 次会面中,中国都提出了改善关系的要求,包括「正确认识」,或者加拿大承担造成外交紧张的责任。丛培武说:「责任不在于中国」。 北京还希望「相互尊重」,其中包括不承认台湾独立,以及减少贸易和科学限制的双赢合作。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 卡尔顿大学专门研究加中关系的教授帕蒂尔(Jeremy Paltiel) 指出,两国关系已经陷入困境。 「中国人说,『你们什么也没提供,那我们为什么要合作呢? 如果你只是出来批评,那么我们不感兴趣。』」他说。 帕蒂尔表示,渥太华很难找到一些可以共同合作、不会激怒加拿大公众或美国政府的计画。他说,两者都越来越多地从安全或智慧财产权角度考虑科学研究。 不过,他表示,北京的优先事项可以用于对加拿大有用的事情。 「双赢合作」的一种形式可能是同意出口少量液化天然气。这项措施可以视为是为中国提供煤炭的另一种替代品来减少全球碳排放。 帕蒂尔认为,其他国家已经找到了在不放弃价值观的情况下合作的方法。 去年秋天,澳洲总理成为7 年来首位访问北京的澳洲领导人。 帕蒂尔指出,澳洲政府说服中国放弃贸易限制,尽管它继续向北京提出人权问题并与美国就核潜艇进行合作。 大约在同一时间,乔美兰称要开展「务实外交」,更多地与加拿大有严重分歧的国家接触。她3 月对沙乌地阿拉伯的访问证明了这一做法。 乔美兰尚未表示是否即将访问中国。 加中贸易理事会认为,加拿大工业正在输给美国、澳洲和欧洲的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正在抢占加拿大在中国的商品市场份额。 去年秋天对143 家加拿大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公众和企业对中国的看法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约58% 的受访者表示,中国任意拘留员工的风险仍对他们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但这比2021 年的70% 的比率已明显下降。 (左:纳吉布拉Vina Nadjibulla 为两名加拿大人遭北京拘禁事件不断奔走。)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研究副主席、曾积极为释放康明凯(Michael Kovrig) 奔走的纳吉布拉(Vina Nadjibulla) 表示,在两名迈克尔被拘留期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采取了更加自信的姿态,迫使华盛顿不断调整对华政策。 在2023 年中期,拜登政府与中国同行举行了高层会议,希望让关系重回正轨,欧洲和澳洲盟友也效法了这一趋势。 纳吉布拉说,如果加拿大不积极采取同样的行动也没关系。因尽管加中关系冷淡,但加拿大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实际上正在增长。 她说:「我们需要摆脱这种需要赢得中国青睐才能建立功能性关系的框架。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处于应有的状态,并且正在朝着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利益的方向发展。」 纳吉布拉表示,在印太地区的安全以及阻止芬太尼流动等跨国议题上,需要与中国进行一些接触。 同时,她表示渥太华应该谴责中国在南海破坏菲律宾国际边界的行为,并继续支持台湾。 北京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省,警告加拿大不要逾越这条红线。 纳吉布拉称2023 年是加拿大与台湾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双方就公共卫生和投资等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 她表示,加拿大今年担任CPTPP 主席国,台湾希望渥太华帮助台湾加入该区域协定。 「我希望,当我们稳定与北京的关系时,我们不要忽视一个事实,即我们需要继续深化与台湾的接触,我们不应受任何形式的压力或自我审查干扰。 」 自由党议员麦凯(John McKay) 认为加拿大应该走得更远。 他在上个月和平与外交研究所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我们国家常常未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坚定立场,而是选择谨慎行事,以免冒犯中国政府。这种不愿完全接受台湾愿望的做法,不仅损害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而且还传递出一个信息,即我们愿意为了经济利益而在原则上妥协。」 北京也积极寻求与加拿大的各省政府或地方政府往来。 中国驻满地可总领事戴玉明最近接受加通社采访时表示,随时欢迎魁北克省省长访问北京。 她说:「中国的大门永远敞开。」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2 17:32 , Processed in 0.127045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