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侨胞盼望祖国承认双重国籍(鲁鸣,工程师) 欢迎胡锦涛率领中国代表团首访加拿大。作为一名海外华人,祝愿中国与加拿大的文化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在此我想表达个人,同时也是广大华侨的一个共同心愿:期盼中国政府加快国籍法的改革,尽早承认加拿大华侨的双重国籍。 改革开放以来,移居海外的华人各类人士越来越多,出国留学的规模也逐年扩大。仅加拿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就逾30万,留学生的数量也颇为可观。由于中国的现行政策,许多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加入加拿大国籍时不情愿地放弃了中国国籍。这给许多有志从事加中贸易,促进加中经济文化交流和以其他方式报效祖国的华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不便。 海外华人和留学生期望中国承认双重国籍,这有国情方面的原因,更有大量的实际需要,而这些需要也符合祖国发展和安全的国家利益。 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应当在公民国籍立法等方面与世界接轨。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现有70多个国家承认双重国籍,但中国却不在其内。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在当时是必要和正确的。但是,历史也在发展,如今海外移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双重国籍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即对于移民到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并已经加入其国籍的公民,相应承认其双重国籍身份。中国在国籍法方面顺应时代潮流适当进行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中国对应承认双重国籍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大的竞争力。加拿大是一个提倡多元文化,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因此,它可以吸引大量的国际人才、资金和技术,国家经济、技术文化和国力从而得到了极大的益处。相对而言,中国作为人才、技术和资金大量外流的大国,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和不能自然平衡的。一旦中国与加拿大对等承认双重国籍,对国家的利益没有损害,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外华裔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中国承认双重国籍还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海外华人拥有中国国籍,不但可避免在支援中国维护统一,捍卫领土完整的行动中由于缺乏合法身份而造成的法理上的尴尬,而且会有更多的海外华人可以主人翁的姿态和公民的身份,参加祖国建设和参加政府管理,为民族发展和祖国繁荣献计献策。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试行绿卡制度,此举对于吸引国际专业人才有一定作用,但对广大海外华人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为它不能让我们有“如归”的感觉。所以,呼唤中国尽快立法,对应承认双重国籍,允许中国公民在加入加拿大等外国国籍之后自愿保留中国国籍,从而让华人移民以拥有中国公民身份的自豪感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大展身手。与此同时,避免了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 正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旦天下华人克服国籍法的困扰实现了大融合,一个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也必将到来。 中国应学习西方援助弱势族群的经验(梁宏,文化工作者)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得到海外华人的赞赏,即使这与现代民主现实还有一段距离,但最终世人看到中国在进步之中。人民是国家之本,就是以绝大多数国民的利益为追求目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极小部份人手中,造就出社会弱势族群的比例越来越上升,社会稳定机制也被削弱,这种情况如不能改变,未来社会动荡将日益严重。 从国家财税统计中可见,现在中国发达城市的财富极高比例掌握于极小部份人手中,但他们对国家税收或是社会慈善公益捐助的比例却低得可怜,两者比例失调,这将导致社会严重不均衡及不公平。目前在中国发生屡见不鲜的弱势族群抗争事件根源在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不均,同时也会导致社会伦理的混乱及丧失,“笑贫不笑娼”是最典型的体现,因为高比例弱势族群的基本生活利益都难以得到保障,社会道德基础就在被摧毁。 西方社会虽然也可能是极小部份人占有极大社会财富,但由于其有较完善的税务、经济制度,所以极大财富者也将承担极大社会资源提供者的责任,在纳税、慈善捐款等方面得以体现,在这方面中国的富豪做得远远不足,这也是制度之弊所造成的。 加拿大是非常注重对弱势族群的援助,甚至有人认为是做得过份。确实加拿大社会服务制度需要根据时代进步而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加拿大社会服务体系保障了弱势族群的基本生活,社会普遍有扶弱济贫的道德观念,非常扎实稳定了加国社会秩序,造就了一个良好社会治安的发展环境。就以加拿大杰出华人为例,绝大多数获得加拿大勋章或省市最高荣誉嘉奖的华人,都是以热心公益事业、慈善捐款的事迹赢得社会的赞誉,德高望重并非是看那个人能赚多少钱,重要的是看他对社会公益有多大贡献,实质上就是他们如何来帮助社会弱势族群。 中国目前有逾13亿人口的重负,不可能按照西方社会的方式来推行社会服务制度,就如美国这次遇上飓风后,同样显现出严重的社会不平等贫富差的问题,但中国仍有很大空间学习他人之长。为什么中国城市的超级高楼不断在创世界纪录,豪华购物团行走全球,社会无理性的崇尚精品名牌,就不能将集中于极小部份人手中的财富更有效回馈于社会?中国的富豪更有社会责任帮助弱势族群,这需要国家法制来引导,否则最终只有造成中国爆发户是缺德一族的现状。 帮助社会弱势族群不是绝对的均富,而是以取之于民的财富更平衡用于社会发展之中,加拿大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当高比例弱势族群人口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社会动乱必然此起彼伏,世界、中国过往历史已证明了这点,中国社会需要重拾传统扶弱济贫的道德观念,不能再在两极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务实处理两岸关系(余博,文化工作者) 作为一位旅居加国的台湾侨民,对于胡锦涛的来访,除了以半个主人的身分表示欢迎之外,我们的心境其实是五味杂陈,一方面为华人在全球政经舞台上愈来愈受到重视的潮流,感到与有荣焉,另一方面,却又为了台湾与大陆间不易理清的关系,每每成为国际政治关切的焦点,感到无奈与惆怅! 尽管如此,我仍想借加中时报的一角,对胡锦涛提出一些建议: (1)有关两岸的问题,我深信最后一定是时间解决一切的纷歧,但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互信,极为重要。在这方面,我建议交流的种子尽可能的往下撒,由于海外侨民的第二代,或是第三代等在海外生长受教育的华裔新生代子弟,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多不熟悉,久而久之,他们很可能成为华胄子孙中失落的一群,为此我建议大陆方面能有系统,持续性地举办海外华侨子弟暑期中华文化参访团,以使旅游中有沟通,参观中有体会,进而能认同中华文化。 (2)目前全球各个国家,首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就是破坏?围与程度越来越大的天然灾害,讽刺的是,酿成可怕天然灾害的祸首,多半肇因于过度耗用天然资源以快速发展经济的人类。在这方面,台湾有惨痛的经验,例如山坡滥垦造成土石流肆虐,猛抽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滥用化学品,抗生素等造成食物中毒,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工厂滥排废水造成无水可喝等,这些不幸的遭遇,未来很有可能在中国复制,为了防?未然,使悲剧不再重演,两岸宜加强经验交流,防治技术移转,以及成立相关的天然灾害预警通报机制,无形之中,也可使两岸的人民在命运共同体的切身体会中,全面性的互助合作。同时,由于加拿大是以环保技术先进闻名世界,如果能结合三方面的智慧,经验与力量,齐心对抗天然灾害,必将获得极大的果效。 (3)在以上交流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陷入意识型态的无谓争辩,我建议不要再用统战二字,因为交流贵在互相尊重,若是动辄把统战挂在嘴上,甚至以其为组织名称,将使得彼此之间先架起一道高高地围墙,相互设防,处处猜忌,如此一定无法达成真正的诚挚交流。 中国教育面向全球需求应走出迷思(吴维新,教育工作者) 作为在加拿大从事职业教育、服务的人员,不断有机会接触在国内外接受过教育的中国留学生和移民,通过他们在职业市场的表现,有些问题值得中国教育部门的参考,希望中国的教育部门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改革措施,同时政府正确导向,为学以致用、技有所长的人士在得到社会承认方面大开绿灯,同时大力扼制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 1)避免过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在学科中的比重。中国的强大需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但只在一定的?围内对特定的人群起作用,过多的投入和关注适得其反。 2)严格限制滥招生、滥发文凭的现象,大力打击造假文凭的毒瘤,对高文凭的不实追逐将毁灭整个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基层教育的生存。 3)建立行业技师的培训、考核、授牌制度,提高各级技术人员的地位和经济待遇,扭转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趋向,培养一大批合理金字塔结构的中坚骨干。 4)提高学生文学、历史、道德方面的修养。 为什么中国假、毒食品屡禁不止?(黄琳琳,香港移民) 近一年来看到中国食品就疑虑重重,不知道是真是假,更害怕的有毒食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连连不断中国出现假毒食品案,而且是无奇不有,从毒粉丝、毒泡菜、假奶粉、毒大米,到毒猪肉、假茶叶等等,一直就没断过新闻,这是闻所未闻的事,就连廉价的鸡蛋都造假,还有什么假毒食品不敢做,实在令人害怕。 由于较严的食品出口检验,在海外遇上这类假毒中国食品的机会可以不多,但中国食品的信誉已大受打击,难以消除海外消费者的顾忌。 为什么中国社会不能制止这类事件发生?经常听到国内不惜投入大量警力,严打速决严重罪案,但为什么不能严打这种严重犯罪活动?杀一人可判死刑,但假毒食品可以杀成千上万人,即使不死也造成重大社会损失,如前一时期出现的假奶粉,那些大头婴儿将来成为社会的重负,那些制造商的罪责比杀人犯还要大。 一个社会没有严厉法制,就不可能阻止犯罪。假毒食品不单单是奸商的单一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社会食品卫生监查不力,法制不明所造成的恶果,连这种民生都不能维护,那社会安定无从谈起。海外华人希望看到“以民为本”的政府能尽早扫除法制上的障碍,严厉处置假毒食品制造商。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6:38 , Processed in 0.040756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