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侥幸的我们 高考后这个自卑的暑假,之所以有强大的流量号召力,是因为一种共同的酸涩体验。这个暑假的一切是如此真切而具体,所以才触动到了大家的情绪。 北师大的教育学者程猛写过一本书,《“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成》,他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农家子弟进入精英大学,充满励志色彩,但这可能只是故事的一面。 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这个艰难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寒门贵子”们付出了极大的心理代价,而“羞耻也成为了他们的第一注脚”。 他在书中写道:“无论其后面的发展如何顺利,都改不了这一制度环境所赋予的生命底色。他们都成了敏感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记忆,人们经常只看到他们外在的成功”。 羞于对父母开口,成为了大部分人的情感现实。 他们一方面在体谅父母的不易,一方面也知道,如果真的开口了,等来的也只是电话那头的叹气与无奈。 正因为这样,他们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读书,而是肩负着对父母劳作的愧疚,捆绑着全家人付出的道德重负。 这样的挣扎或许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对一部分人来说,就是不可避免地感到敏感与屈辱。 这种情感不止存在于子女心里,而且同样施加于父母身上。 有的位妈妈就发帖,“高考之后才知道我不是合格的妈妈”,因为女儿高考结束后,“什么都没有向她要”,仅仅要求妈妈带着她把脸上的痘痘去掉。 此刻女儿的过分懂事,让这位妈妈觉得自己能给女儿的实在太少。 还有一位家长,因为高考后,女儿“过于懂事”,只找他要1500块钱,不是像网上所说的那样大要特要,从而心酸不已。 资源的捉襟见肘,将整个家庭都统统纳入到一个愧疚的循环之中,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戴着枷锁,小心翼翼地在社会上行走。 不是每个人高考后都会拥有一个完美的暑假,这是一个事实,可是这种残忍似乎没有休止,就像有人只是这个暑假过得不那么棒,有人已经担心起上大学后明显就不够的生活费。 而大家最需要准备的,是做好面对心理冲击的建设。 对于贫家子弟而言,考入精英大学面临的挑战更多。他们的原生家庭无法像中产父母那样提供托举,而自己在城市生活中从观念到生活方式,方方面面都要独自去面对。 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故事,早就有了。 但从今天回望过去,至少,这条路还是有人成功了不是吗? 早前湖南卫视农村娃与城市娃互换人生的真人秀节目《变形记》,其中有一期主人公叫高占喜。 他在节目中与一个城市的孩子互换生活,从青海的农村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 城市“父母”给予了他不敢想象的物质生活,有丰盛的大餐,有崭新的自行车,有舒适的跑鞋,还有一个礼拜几百块钱的零花钱。 相对于家庭年收入只有2000块,每天只能吃糠咽菜的高占喜来说,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高占喜也沉入到这个梦中,好好地享受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但是农村父亲跌倒受伤的消息,传到了高占喜的耳朵里,他坚决的要从这个梦中醒来。 他告诉节目组,要提前回家,因为“麦子熟了,我要回去收麦子”。 节目结束了,但是高占喜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若干年后,有网友发现,曾经那个自卑的农家孩子,已经成为了一名国防生。 原来在节目之后的2011年,高占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师范大学,而后又通过了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国防军人。 是什么支撑他走到现在?我相信,在高占喜的意志里,他一直相信读书、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可以想见,这条路不好走,这个过程不容易,但这是平凡人的勇气的史诗。 用自己的双手,逆天改命的故事,才算得上是这个夏天后真正的英雄叙事。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高考这个节点的意义,就是从此以后,你将作为一个成年人独立地承担起自己的人生。 这个夏天很快就会结束,但是你人生的独舞,却才刚刚开始。 日后登高,风轻云淡,自然会俯视年轻时候遭受的苦痛。 而那时这一切,包括这个夏天,都会变成一种趣味谈资。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4 08:45 , Processed in 0.163766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