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价值投资谁孙子! 前两天,有家叫长鸿高科(605008.SH)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砍瓜切菜,一把子就减持了公司11.3%的股份。 过去遇到过大股东减持几个点,就闹得鸡飞狗跳的,有极端的减持了5%-8%股份,外界已经开始惊呼: “清仓式”减持了。 这回有人一把卖了11%的股份出去,把这么大的融资市场,搞得跟电商大促似的。 斯基总听人议论,说股市里有多少人就是冲着卖公司才来上市的,现在也有点将信将疑了。 减持的是长鸿高科控股股东宁波定鸿,接盘的是两家私募机构,用的是协议转让的方式,11.3%的股份,合计套现了7.7个亿。 把11%的股份给减持掉是什么概念呢?一般的路子都是被堵死的。 首先不是谁都能这么干的,监管有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以及近三年分红未达标的: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 即便满足条件,上市公司也不能砸锅卖铁、典卖家当似的往外扔。 监管有规定,大股东要想在二级市场交易股份,3个月内减持不得超过1%。 这么算下来,清仓11%的股份,至少也得需要2年零9个月的时间。 现在好了,谈了两家私募机构,协议转让一划拉,大股东11%的股份扭头就给清仓了。 大股东套现得来的这7.7亿又是什么概念呢? 长鸿高科满打满算上市也才4年时间,上市当年至今,净利润加起来也就8.6亿,这次一把就减持套现7.7亿。 这变现的速度,这造富的效率,华尔街看了都得抱拳拱手: 喊上一声“爷”。 长鸿高科是2020年8月跑到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按规定,原始股东的持股要锁定三年,算下来是去年8月到期解禁。 也就是说,大股东的原始股才解禁刚一年出点头,就开始大规模减持了。 要是再往前倒腾一下,长鸿高科刚在今年2月底,完成了一次非公开发行,照例是要有6个月不减持承诺的。 算下来,这一波距离上一个不减持承诺,也就刚结束半个月。 事情说起来,都是依法依规,合理合情,谁也挑不出人家的毛病。 但就是说这观感上吧,多少是带了点迫不及待、急不可耐、心急火燎、如坐针毡了。 老师敲黑板喊了一学期的耐心资本了,合着反复来回捶打的: 都是咱们小股民的耐心? 这次赶来接盘长鸿高科股票的,是两家自然人持股的私募基金——瀚墨天成和鹏城万里。 两家基金都拍了胸脯,意思是说,这笔7.7亿的交易转让款,两家会拿自有资金,或者自筹资金来付。 据媒体报道,按照监管备案信息,两家私募基金都是三五百万的实缴资本,在管的基金产品,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按最新信息,两家这次用来接盘的两只基金,存续规模都低于1000万元,业内把这类产品称作: “迷你”基金。 仗着几千万的“迷你”小身板,想吞下价值数亿元的股份,自有资金估计是够呛了,“自筹资金”可能还靠谱点。 问题是,市场这么大,什么样的资金会去认购这些“迷你”私募产品? 而且上去就逮住长鸿高科这只股票,全仓怼进去? 遥想长鸿高科刚上市的时候,曾创下过65个交易日超1.7倍的涨幅,股价最高攀上26.14元。 没成想扭头就进入了回调模式,一调就调整了三年多,目前股价较高点累计回撤超55%。 这时候有私募基金杀进来接盘,真是应了那句话: 不在顶峰慕名而来,不在低谷转身离去。 要不说搞投资的格局大呢,都投出饭圈那味儿了,这可真是: 基你太美。 长鸿高科2020年上市之前,核心的业绩数据还保持强劲增长,但一迈过上市年的坎儿,业绩就立马变脸给你看。 从2021年开始,公司的多项业绩就出现了大幅下滑,去年,长鸿高科首次出现了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扣非后净利润出现了上市后首亏。 好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扭亏,但长鸿高科的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均创下了上市以来最低值。 饶是如此,接盘的两家小私募纷纷表示,受让长鸿高科股权,是因为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前景,认可上市公司: 长期投资价值。 你这话说的,咱们来股市炒股的,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是来做价值投资的? 谁不价值投资谁孙子! 谁不愿意把话说得漂亮点呢?斯基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大盘3200点,还有媒体说: 《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等渠道也能赚到钱》。 想必后来大家都得偿所愿了吧? 长鸿高科的实控人陶春风,是绍兴嵊州人,30岁创业,旗下公司先征战纳斯达克,后又转战大A。 可以说,华尔街的狼和上交所的牛,他都摸过,也是福布斯和胡润富豪榜的常客。 在这次减持之前,长鸿高科刚经历了一次失败的重组计划,出现了: “向老板募资,收购老板资产”的画面。 当时,长鸿高科曾计划以现金购买一家叫广西长科的公司100%股权,该公司是陶老板控制的企业。 根据披露数据,当时的广西长科不仅尚在亏损,还有诉讼在身,长鸿高科账面资金也捉襟见肘,很可能覆盖不了这笔交易。 巧就巧在,长鸿高科恰好就拿到了定增方案的监管批文,向陶老板本人定向发行股份,募集12亿资金。 定增计划跟重大关联收购案几乎“无缝对接”,对象都是陶老板,属于是瞌睡遇上递枕头的。 外界不得不浮想联翩,会不会是实控人陶老板自己掏钱,把旗下亏损资产卖给上市公司: 资金转了一圈回到自己手中,自己还能通过定增获得上市公司股份。 更绝的是,要是按传统的直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陶老板旗下关联公司得到的股份,要锁定36个月。 要是按照上面的“曲线收购”,陶老板拿到的股份锁定期就能骤减到: 18个月。 不过这笔交易在监管的追问下,长鸿高科默然以对,最终宣布计划终止。 陶老板是混过美股的,应该听过巴老爷子的话: 做时间的朋友,时间里有玫瑰。 但在咱们这里不讲这么文绉绉的,资本市场,分秒钟价格数以亿计,跟时间从来都是友谊第二,比赛第一: 谁跑得过时间,谁日进斗金。 前两天,斯基看到有媒体说,上市公司大股东用协议转让方式,把所持股份转让给私募基金,已经成了近期“新潮流”了。 仅今年8月份以来,这么干的上市公司已经有6家了。 隔壁的科创板更热闹了,那边叫“询价转让”,有媒体8月时统计,今年以来公告询价转让计划的科创板公司,已经37家了。 三季度还没过,这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了。 协议转让、询价转让,这么设计的初衷是减少直接减持对市场的冲击,优化资源配置。 但也有市场观点认为,这种方式属于“灵活套现”“绕道减持”,私募基金还配合发挥“通道”作用。 按理说,监管对规范大股东减持的行为,手段不可谓不严厉,围堵不可谓不尽力。 但谁也想不到,在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电鱼、炸鱼、毒鱼等非法捕捞行为之后: 居然还有人能从身后掏出一张绝户网来。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气人的。 当时市场2900点左右时,就有人指责过这种减持行为,说这些大股东在这么低的点位还急着跑,不明智,更不负责任。 现在再来看:可恶!竟然让他们蒙对了!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1:33 , Processed in 0.15126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