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菁kids北京(ID:Jing-kids),作者:熊靓 之前说要写写“美宝”,我觉得这个话题太适合我来写了。这十几年来,我一直陪着我的表妹,为她的美宝——我小外甥女的教育和生活发愁,也算是一个养育美宝的见证者。 我的小外甥女2012年出生在美国的洛杉矶,表妹是在怀孕后通过一家中介机构抵达美国完成的生子。她决定赴美生子的时候,我还是挺羡慕她的。 第一,小外甥女一出生就是美国籍,作为本地人进入美国名校会比外国人更便利,竞争也小,对于我这种有名校情结的家长来说,表妹的美宝让我有点心动。 第二,拿着美国护照免签的旅游热点目的地,对于我这个旅游爱好者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十年后,如果问我现在还羡慕我表妹吗?不用我亲自回答,表妹肯定会抢先说:“没有一个小目标还是不要生什么美宝,请相信我!当你认为你的钱会越赚越多,现实却是一年不如一年时,养个美宝,非常费钱。我已经骑虎难下了,准备卖了国内的房子来补美国的‘窟窿’。” 养育一个美宝要花多少钱?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表妹家的收入自从有了美宝之后就开始直线下降,钱成为了她供养美宝最犯愁的地方。生美宝之前,表妹的家庭年收入是500万左右,被她称为人生的高光时刻。 她说:“早知道会遭遇今天的困境,就应该少出入奢侈品店,买那么多身外之物了。”如果把钱都存着,也许不会到变卖父母资产的程度。 两年前,表妹顶着家庭年收入100万人民币的状态,带着读三年级的女儿抵达美国,她认为,如果再不来,就真跟不上美国的教育了,以后怎么融入美国,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呢? 养一个美宝到底需要多少钱?往上可以不设限制,但是往下是有基本要求的。表妹计算过,如果带着女儿到洛杉矶生活,过着朴实无华的温饱生活,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年至少要100万人民币。 盘算了自己手上的银子后,表妹决定带着女儿来到房价和物价都相对较低的休斯顿,这座位于美国南部的城市生活。 陪着女儿在美国读书的两年,表妹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经常坐在院子里看着太阳升起,一闭眼就做断供的梦。 她说:“我来美国的时候带了1千万人民币,买房花了500万,买车花了50万,女儿读私校两年40万,家居装修安家等杂七杂八花了50万,在美国这两年我也是省吃俭用花了50万生活费,现在我手上也只剩了300万人民币。到我女儿大学毕业,至少还有十年,这300万肯定支撑不了的。” 一边在异国他乡陪着孩子适应环境,一边顶着随时可能断供的风险。我对表妹既同情,又感到无奈。 当初我们在聊生美宝的时候,我说:“我们的收入中等,真不敢在手上没有足够的资金保底的情况下去美国生孩子。哪怕在国内平稳状态下受到教育的孩子,也比在美国颠沛状态下长大的孩子要健康。”对于我的保守,表妹当时呵呵一笑。 回想那时,表妹说她当时就是觉得年收入500万人民币的老公是个潜力股。她认为以她老公的实力,在四十岁之前肯定能够实现总资产达到一个小目标,可以覆盖她和女儿在美国生活和移民的所有开销。 现实的困难并没有让表妹撤退,她说不管她有多难都得让女儿在美国接受教育,不然这美国户口算是白弄了。 中国爸爸美宝娃,要耗光全部身家? 在我写这篇关于美宝的文章时,我想起来我老公的同学老韩,他北大毕业后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当高管,十多年前他在朋友圈发过在他小儿子在美国出生的信息,我也跟着围观点赞,还送去了贺礼。 这十来年,我很少看他发朋友圈,点看他的朋友圈最近的是半年前他发布的一条卖房信息。他要卖的一套位于东四环远洋天地西南朝向的120平米的大两居,售价是780万人民币。 我给老韩留言问他房子卖了没有?他说没有卖,现在这行情连个看房的都没有,中介劝他如果急着用钱干脆降价卖了。老韩说,半年前开始卖房的时候,他还笃定自己是不会低价卖房的,他觉得房地产市场总不会一直差吧。 今年9月,他的大儿子即将启程前往美国读大学,小儿子也会跟着一起去美国读小学,就他目前每年100万出头的收入和手上的积蓄,根本罩不住。卖了这套房子,他才感觉心里会踏实点。 老公告诉我,他过年同学聚会时见了老韩一面,刚到五十岁已经满头银发,老得厉害。老韩说这是给美国人“当爹”闹得,两个儿子同时要去美国读书,一年至少花一百多万。 老公认为,老韩早知道自己的收入上不去,就干脆待在北京老老实实考大学算了,别弄必须在美国受教育的那一套,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对于我老公的阴阳怪气,老韩也略有耳闻,也很无语。他说要放在十年前,他肯定会跟人争辩个面红耳赤,告诉酸他的人:去美国接受教育,能够享受就读世界名校的资源和世界最顶尖的医疗资源。 而今天,他根本没有底气说什么,这十年来,他以为自己的职位会扶摇直上,收入会节节攀升,但是面对如今还要卖房才能给儿子交学费的情况,他只能忍着。 现在,老韩是每年都要定期体检,就怕自己有什么大病影响了两个儿子前途;老韩每年都要去雍和宫祈福,保佑自己所在的公司千万不要破产;只要是同学聚会老韩都会参加,他想搞好关系以后万一缺钱了借钱时也好开口。 我问老韩,现在还觉得生美宝值得吗?他说:“自从小儿子拿到美国护照之后,我觉得我没有白奋斗。当初我从小县城苦熬寒窗十年才考上北大,现在我儿子一出生就站在了和美国人一起竞争的起跑线上,这是我作为父亲给儿子最好的托举。” 生美宝容易,养美宝难 在和老韩的聊天中,我感到了父爱的伟大,更感受到了给他当美宝就必须得优秀。可是生美宝容易,教育美宝比十月怀胎难。 我女儿的同学小H是个中美混血儿,妈妈带着他在北京生活。论经济水平,小H在美国的老爸一点也不缺资金;论户口,小H出生在美国,在美国上学不是难事。但是直到小H在北京公立高中国际部读高一时,才发现:作为美国籍,要顺利进入美国大学,必须要在美国或者国内相关的国际化学校读四年高中才行。 得知这个消息后,小H的妈妈决定把他送到了波士顿,让小H的爸爸赶紧安排在美国读高中。 今年,我女儿已经顺利升入大学,而成绩不错的小H还在波士顿一所高中“混”高三。小H很郁闷,他告诉我女儿,他是美宝中教育规划最差的那种,拿着美国户口,在北京和波士顿都没有讨到好。 他认为,他爸妈在规划他的教育时,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小H妈妈是北京人,在美国当访问学者时生下了小H。小H妈妈认为,北京教育最好的就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管理太松,学不到东西。 小H从小到大都是根据妈妈的户籍所在地,在划片的公立学校读书,直到高中开始才考虑进入国际教育体系。 小H的爸爸是波士顿人,一直住在美国,他不知道住在美国之外的小H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来美国读大学,他就只能跟着小H妈妈的安排走,可以说在规划上根本帮不上忙。 小H说:“我看身边很多美国户口的孩子都是去国际学校,我就问我妈为什么不让我去读国际学校?我妈说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好,等到高中再去国际学校是一样的,只要我好好学习就行。现在倒好,我即便成绩不错,也得晚一年上大学。” 突然来到波士顿读书,小H不仅在学业上感觉吃力,生活上也不太顺利。 以前在北京的学校时,同学之间都是拿北京话逗闷,每天都很开心。来到了美国学校,压根就听不懂他们的笑点在哪里,只能跟着呵呵傻笑。虽然顶着一副美国人的面孔,但他根本开心不起来。 刚开始到波士顿时候,小H天天都在想北京的家。小H说,不是每个美宝都是宝贝,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实验品,父母觉得美国户口好,就给他上了一个,完全没有考虑过他是在北京长大,用中文思考,接受的是中国文化。 美国是冒险者的专属? 在国外上网时,我经常刷到一条广告,内容是美国投资移民无需英语、不限年龄,只需要80万美金就能成功移民美国。 第一次看到这条广告时,我觉得就是个骗局,这点钱就能移民美国?那美国移民的门槛也太低了,岂不是很多人都能达到这个标准? 就是这看似骗人的广告,我表妹信了。她现在正在筹划着变卖国内资产,办一个80万美金的投资移民,期待今后可以安安稳稳地待在美国,陪着她的女儿健康成长。 表妹告诉我:“在美国陪读没有在加拿大那么容易,拿着旅游签证国内外跑挺辛苦的。我就想花点钱给我自己办个美国身份,省去更多的麻烦。至于说这个美国身份什么时候能够办下来,中介没有说,但是总要去试错吧!我也是豁出去了,这属于是砸锅卖铁为了美国户口而奋斗了。” 和我表妹坚定要成为美国人的态度一样的是老韩,他也曾经徘徊过,到底他有多想成为美国人?去了美国,像他这样的中年人到底能干什么?老韩认为,既然大家都想去,说明美国户口的优势还是很强的,他也想争取一把。 这种“向上”的状态,从老韩出生开始就被命运安排好了,他这一辈子都是这样奋斗着的,从小镇做题家到北大学子,现在小儿子有了美国户口,未来就剩下给大儿子和他们夫妻两人办美国户口了。路肯定不会太好走,老韩有预估过,耗尽他现在手上的积蓄和卖了房子,刚刚够办理。 在我看来,无论是我表妹也好,还是朋友老韩也好,他们对美国是有执念的。 在我看来,美国是有钱人的天堂,不是中等收入家庭的人能够觊觎的。对于承担这些风险,我表妹显得更有魄力,她认为美国本来就是属于冒险者的,既然选了,就算是倾家荡产,她都会待在美国,既然选了,哪怕是顶着焦虑睡不着,她也要拿到美国身份。 这段时间,表妹已经和中介签订了投资移民的合同,她好像忘记了资金压力,开始畅想着有了美国身份后,全世界旅游畅通无阻的美好蓝图了。 文后: 采访了好几个赴美生子的家庭,和他们沟通时,我感到我和他们很难保持同频。我也是个送孩子留学的家长,我总是一板一眼,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出错。而美宝的家长通常把对抗风险、承受压力当作是口头禅和日常。 他们都说,中美关系总在变,签证政策也在变,还有美国移民方式也在变,他们也只能保证以不变应万变。这变化是家有美宝应该做好的心里准备,至于钱嘛!只能扛着压力玩命去赚了。 -End-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6:32 , Processed in 0.142875 second(s), 23 queries .